村官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發言稿
2023-12-11 13:54:52 1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源於理論徹底。小編收集了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發言稿,歡迎閱讀。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發言稿一
歷史與現實、未來一脈貫通。紀念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更好地開創未來。
黨的十八大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必須在不斷續寫偉大事業、偉大鬥爭、偉大工程新篇章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開闢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非凡的理論勇氣、高超的政治智慧、堅韌不拔的歷史擔當精神,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提供了基本遵循。
與西方國家思想庫趨於枯竭的亂象形成鮮明對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呈現加速發展狀態,集中地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之中。這是時代的需要、實踐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只有幾十年實踐、還處在初級階段,事業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們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居於引領地位的宏偉奮鬥目標,凝結著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體現了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偉大創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所有理論和實踐,都緊緊圍繞著實現這個崇高奮鬥目標精進展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學習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斷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不斷取得新成就、開創新局面,根本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就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科學指導。它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貫通結合,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源於理論徹底。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定力,源於理論清醒。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源於理論自覺。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下,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發言稿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具有雙重意義。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也是繼續經受長期執政這場歷史性考試的需要。全面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關鍵是正確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成為「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智者和勇者。面向未來,我們要摒棄自滿、保持自信。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面對挑戰,我們要積極作為,不能無所作為。我們黨在治國理政、拒腐防變的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這場考試還遠沒有結束,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闡述了面向未來、面對挑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必須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成為通篇講話的重點和亮點。這對全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
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為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並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形成並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強國之路。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於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中國主張各國人民同心協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佔。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同各國的友好往來,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因此,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提出的「兩個務必」思想的弘揚和發展,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我們要牢記這一要求,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勇於擔當、務實苦幹、攻堅克難,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