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百善孝為先主題演講稿
2023-12-12 18:51:37 3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主題演講稿,歡迎閱讀。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一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滾滾黃河流過了萬裡江山,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經史子集流傳了千秋萬代,造就了炎黃子孫光輝燦爛的古典國學。從先秦諸子百家,到當今的國學著作,無一不將「孝」視為一種美德。
孔子曾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還記得XX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堅如磐石。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掩蓋了。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殊不知,那一聲聲語重心長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甘於奉獻的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高中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替代。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所以,孝心的終極奧義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平凡。但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滿分的作業,一張百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欣然接受它,因為,這裡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也許,每一位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你們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忘了樹欲靜時而風不止,子欲養時而親不待的痛苦。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對父母的孝心不能等,對子女的教育不能等,對自己的健康不能等。百善孝為先,盡孝須及時!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沐浴在溫暖的愛的陽光下,把孝的種子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如果說中國是一條盤踞在亞洲的巨龍,那麼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應該就是這條巨龍的血液和魂魄了。中華文化傳承千年,深深烙印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肉裡骨子裡。古來就有孔融四歲讓梨,小小年紀便展現出文明禮讓的美德;還有嶽飛精忠報國,贏得後世人人稱讚;東晉王羲之勤奮練字,池水盡黑……而身為龍的傳人的我們,自然要領略並遵從中華文明瑰麗的文化寶庫。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盡心奉養、尊敬父母,成為了自古至今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現代社會中就有許許多多關於孝的感人故事,如一縷縷清泉,洗滌著這浮華世界。
在2011年,一個平凡質樸的名字傳遍了中國,讓許多國人為之動容。她叫孟佩傑,是「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很多人可能會問,一個小小女孩子,為什麼能夠感動中國呢?聽完她的故事,你便會發出連聲稱讚了。孟佩傑在她只有8歲起就開始承擔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僅靠著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她買菜做飯,幫養母洗漱梳頭,甚至換洗尿布,這些事她默默承擔了十二年。到孟佩傑初中畢業時,養母病情惡化,她毅然決定帶著母親一起去上學。整日奔波在校園與出租屋之間的她為了省下錢給養母買衣服,自己總是穿著他人不要的舊衣服;為了能夠讓母親吃到愛吃的紅燒肉,她冒著酷暑在街上發傳單;不管自己經歷了多少風雨,在養母面前她總是滿面陽光……正如給她的頒獎詞中所說:「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風雨守護十二春,血水未必比水濃。欲將良心與君比,一如泰山一如塵。」孟佩傑的故事難道不是對孝道最好的詮釋嗎?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該如何做到孝呢?其實這並不難,只要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自然就做到了。孝,需要的是我們的赤誠之心;需要的是我們的不斷堅持;更需要的是我們的身體力行!它不需要金錢堆砌,它也不一定非要用多大的苦難來雕刻一個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更多情況下,孝也許就是一個小小的擁抱;一句細心的叮嚀;或是一杯熱茶,一句問候,一顆坦誠的心……
司馬遷曾說「孝,人之本也」,孝道,是一種修養,是一份義務,更是一種文化,是自然界中普遍的法則。同學們,請你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可否做到了呢?那就讓我們從一個擁抱開始吧,讓我們共同遵循孝道,共做孝子賢孫,共同弘揚我們大中國的傳統文化美德!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儘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做天經地義,因為我不知道,也不了解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之情,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他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你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導,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百分之五十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了。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為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地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寄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