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衝刺期,高通愛立信等協力將「萬物互聯」夢想落地為現實
2024-10-13 23:36:11
從2G、3G再到4G,移動通信技術的每一次更新迭代,都會給人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將到來的5G,不僅會帶來更快的速度,還有強大的網絡連接能力,連接數密度達到100萬/km²,即每平方公裡內有100萬個連接。這也意味著,5G網絡將迎來各式各樣的海量聯網設備,從智能音箱、智能水錶、安防攝像頭到VR頭盔、聯網汽車等等,萬物互聯時代正拉開大幕。
5G在設計之初,就被業內認為是為了萬物互聯而生。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定義,5G有三大主要應用場景,即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大連接物聯網(mMTC)及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其中後兩種應用場景廣泛涉及環境監測、智能農業、工業製造等眾多物聯網應用領域。相比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5G支持更多的設備、服務、部署方式及頻譜,其中一個重要特徵在於5G可用頻譜的大幅擴展,並通過新的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assive MIMO)和移動毫米波技術創新發揮其潛能。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高通技術標準高級總監李儼應邀發表演講時指出,未來的30年,業界公認是要把以人為中心的連接拓展到連接萬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未來三到六個月裡,整個產業將進入5G商業部署前的準備期,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例如在大規模天線陣列方面,他認為,大規模天線陣列可提高通信可靠性和容量,沒有大規模智能天線的5G網絡是不完整的。下一階段,需要解決大規模天線下的網絡優化問題,從而為網絡建設者、優化者等提供支持。另外,毫米波技術的部署、應用等,也需要引起重視。
今年7月,高通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面向智慧型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的全集成5G 新空口(5G NR)毫米波及6GHz 以下射頻模組,其中,毫米波天線模組可與驍龍X50 5G數據機協同工作並形成完整系統,可支持波束成形、波束導向和波束追蹤技術,以顯著改善毫米波信號的覆蓋範圍及可靠性。6GHz 以下射頻模組還支持集成式信道探測參考信號(SRS)切換,幫助終端設備進行5G NR大規模MIMO應用。並且,雙系列射頻模組都支持很小的封裝尺寸,可以方便地集成到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設備。
需要指出的是,5G NR是建立在4G LTE的堅實基礎之上,回顧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可以發現,高通不斷推動LTE的核心創新,比如引入OFDMA和SC-FDMA技術、增強型多媒體廣播多播業務(eMBMS)、載波聚合(FDD/TDD)、先進MIMO技術,以及支持小型基站和幹擾管理的異構網絡(HetNet)。在5G商用之前,高通還與產業鏈企業深入合作,例如,高通聯合大唐移動完成了5G新空口互操作性測試(IODT),該測試完全按照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範進行。上個月,高通還與愛立信完成了符合3GPP Rel-15規範的5G新空口呼叫。
總之,在產業各方的合力推動下,5G相關技術及產業越來越成熟,為更多設備接入網絡以及設備間的連接提供支持。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將接近全球人口規模達到70億,而到2030年,這一數據將進一步激增到1千億左右。千億級的聯網設備以及由此產生的各類智能化應用,無疑會對人們工作、生活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萬物互聯時代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