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與臘八粥500字作文
2024-11-23 17:59:11 1
篇一:
媽媽說,我們每人都要吃一碗臘八粥,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住:「我們永遠不要懶惰,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勞致富的發公民!」
今天是臘月初八,按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家也要吃臘八粥。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每年到這一天的時候,都要給我們煮臘八粥。一大早起來就開始煮,等別人起床後,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樣了,從昨天晚上我家就開始煮了。爸爸、媽媽還有在我們家幹活的叔叔阿姨們都一起煮粥。由原來的一鍋變成了今天的幾十鍋,有各種口味的粥,粥裡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乾、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紅小豆、綠小豆、黃豆、大米、江米、麥片、紅棗、等等^^^^^^^總之把許許多多的雜糧放在一起用鍋煮,最後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臘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沒有向往日起的那麼早,是媽媽把我從床上叫起來的,我媽媽說:「你不能睡懶覺,快快起床吧,不然會把眼睛捂紅了的。」我一聽這話,立馬就從床上跳了下來,當我從窗口向外看時,我一下子驚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門前已經排了長長的一隊,等著買粥的。我再向店裡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漸漸的鍋裡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門前排隊的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媽媽說,我們每人都要吃一碗臘八粥,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住:「我們永遠不要懶惰,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勞致富的發公民!」
篇二:
每年的臘八節媽媽都要熬粥,粥裡除了有大米,小米,還有紅棗,花生很多東西,味道很好,可惜一年只喝一次。這種粥為什麼叫臘八粥呢?為什麼只有臘八這天才熬呢?在中國民俗網上,我找到了答案。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賜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還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煮粥供佛。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還可以增福增壽。所以人們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粥裡有紅棗、蓮子……總計不下二十種。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在半夜時分開始煮,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這樣複雜能不好喝嗎?
篇三:
記憶是一朵花,每年都會開得不同。臘八時節,家家都該吃上一碗粥吧。雖然,在我對粥的回憶裡,這朵記憶之花起初是那麼的孱弱而迷離,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迷霧給遮離住了。可是,再對往事的漸漸追溯過程中,它卻慢慢的盛開了。
確實,溼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臘八粥是再好不過了,那溫暖,是會從心底篤篤實實的漾出來。
可,最初知道臘八粥,是從冰心的一篇懷人文章中。她說:臘八粥中須有十八種乾果,代表十八羅漢,是紀念先人的一種祥和食品。她的母親是1930年臘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臘八粥以示緬懷。從老人那冰清溫婉的筆調敘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與回憶之美。 其實,即使不用十八種乾果,臘八粥的主料和輔料也甚為複雜,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黃米,赤豆,粟子,紅棗,粥成後還需有染紅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乾,這樣豐富的搭配,在小時的家裡,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尋覓得到的。即使現在,做這樣一碗粥也常需費一番心力。
當我提起臘八粥時,是站在一種別致的角度,置身於一個完全篤實的環境之中。於是,一時間,我的記憶裡瀰漫著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實,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從沒有過過臘八節的。所謂的粥,就是最簡單的白米粥,而那米,過來人都知道,得經過好一陣挑揀,慢慢挑去裡面的砂子、石子,洗淨,才會上鍋。所就菜,不過是一些鹹菜、醬菜之類的。再好一些,不過是粥裡加些紅豆、赤豆之類的輔料,調節一下。但是這種簡單,卻是能見出寒苦度日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