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作文500字
2024-11-24 01:50:11
第一篇: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合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我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今天,我就去了南城百貨買湯圓、餃子。商場裡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特別是冷凍櫃前擠滿了男女老少。我看見了許多湯圓,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樣樣我都喜歡,我精心挑選著,真想把所有湯圓都買回去。忽然,我看見頭頂上有許多謎語,其中有一張這樣寫的:七八個人,圍著一根柱子坐著,有一個人走開了,衣服撕破了。(打一植物)我想了又想,眉頭都皺了起來:拔出一個蒜頭,衣服不就撕破了嗎?對,沒錯,是「蒜頭」。媽媽也猜了一個: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動物)媽媽很快就想到了:「蛇」。於是服務員就把一個日曆送給了我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裡無比地高興,因為這是用智慧換來的。
吃完了晚飯,我們就煮湯圓,我先打開包裝,看見了一個個又圓又白的湯圓,像十個小胖子在裡面睡覺。我把水燒開,水上冒出了一個個小泡泡,我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到水裡,一個個小胖子立刻沉了下去,過了幾分鐘,它們一個個在水裡遊起泳來,等煮熟了,我把它們撈起來,湯圓一個一個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花生醬從湯圓裡流了出來,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爸爸爭著說:「我也來一口。」
希望我們家能團團圓圓,家庭幸福。這個元宵節我既吃了湯圓,又猜了燈謎,真是令人難忘啊!
第二篇: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發展到了全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的節期和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