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易經預測河南洪水(屬牛女最命苦的時辰)

2023-11-08 10:27:17

說說您對《易經》的看法,幫寫出3000字的心得感悟吧!跪謝了

一、「易」與「經」的理解 1、新華字典的解釋。「易」字有三種解釋:一是簡單、平和;如:簡便易行、輕而易舉。二是改變、變換、交易;如:移風易俗、貿易。三是姓。 「經」字有八、九種以上的解釋:一是織物上的縱的紗或線(與「緯」相對);如:經紗。二是中醫上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如:經絡。三是方位;如:經度。四是營謀;如:經營。五是歷久不變、正常;如:經常、經久耐用。六是經典;如:本草經、佛經等。其他不列舉了。 2、許多易學人仕所著的書籍中的解釋。有許多種類。 一種是從「變化」的角度上講:說「易」就是變化。《繫辭傳》中所指:「生生之謂易」,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一種是從字義與字形上講:有四種。其一,「易」即是「蜥蜴」。說「蜥蜴」是古象形文字,現在人說是變色龍,以象徵變化之意。其二,「易」即是「日、月」。日代表太陽,月代表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走了太陽來了月亮,走了月亮來了太陽,正好是《易經》所說的陰陽交潛現象。其三,「易」即是上「日」下「勿」。「日」代表著「光」,是宇宙無窮的大能;「勿」代表著「物」,是一切物質現象。無形的能為陽,有形的物為陰,這也是《易經》所說的陰陽交變的現象。其四,「易」即是「錫礦」。「 錫」的熔解度低,人類最早用於生活中且又是象形字。 一種是東漢的鄭康成把《易經》解釋成「簡易、變易、不易」。「簡易」就是變化的方式與方法;「變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質變化的過程,因為宇宙萬象時刻都在變化。「不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等一切物質變化的過程中不變的規律法則。我認為這種解釋正符合《易經》的宗旨。 3、對「經」的解釋。書上以及各易學專家的解釋很少。從字典的解釋,我認為「經」就是道,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是通往某處或學習知識所需沿著的「途徑」。闡明天理、人道的書就稱著「經」; 「經」是最神聖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 二、《易經》的起源 1、從起源的時間看(成書的時間):應刻是在商末周初周文王創後天八卦,寫卦辭而成書的年代。大約距今應該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說是七千年前。但具體時間,目前說法不一。 2、從起源依據看:據目前大多數的學者們考證,傳統上都一致認為《易經》是伏羲源自「河圖、洛書」。易傳上也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據說在遠古時代,由於當時洪水泛濫,水土流失之後,在黃河上遊發現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史稱「龍馬負圖」即「河圖」;在黃河支流洛水附近出現了背上有文字和九組有關天文數字的靈龜,即「洛書」。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後來到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裡【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到孔子時代作《易傳》,《易經》才算完成。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三、《易經》的結構 《易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 1、《經》:分為《上經》和《下經》(卦名、卦形)。《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2、《經》的部份又包括:卦辭(文王作);爻辭(周公作)。 3、《傳》: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又叫做「十翼」。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 (1)、《彖》上下篇是《十翼》的第一、第二兩篇;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佔斷、解說。 (2)、《象》上下篇是《十翼》的第三、第四兩篇;是解說六十四卦的卦象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   (3)、《繫辭》上、下篇是《十翼》的第五、第六兩篇;其基本價值有兩點:一是對周易的諸多內容,作較全面的辯析、闡發,有助於後人對八卦、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的理解;二是在闡釋義理的同時,作者廣泛表露了自己的哲學思想,特別是披露了宇宙間的「對待」和「統合」的自然規律。它是《易經》的哲學綱領。是學《易》的必讀之篇。 (4)、《文言》是《十翼》的第七篇(分別列在乾坤兩卦之後);它說明乾、坤二卦的象徵意義,是《易經》的門戶。 (5)、《說卦傳》是《十翼》的第八篇;「陳說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為。」其主旨是對八卦的基本象徵意義和取象範圍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6)、《序卦》是《十翼》的第九篇;它講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並揭示諸卦前後的意義。 (7)、《雜卦》是《十翼》的第十篇;「雜揉眾卦,錯綜其義」。是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來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繫。說明宇宙萬物這種「錯」、「綜」規律的生化法則,都是在「對待」與「統一」中體現出來。

周易和易經是一本書嗎?

確切說不是一本書,但是現在通常說易經,就是指周易

求從易經的角度講解2012

玻璃是一非全屬無機科料,在結構上是一種無機的熱塑性聚合物,在高於650oc時可以成形,冷卻後具有透明、耐腐蝕、耐磨、抗壓等特性。玻璃的熱膨脹係數低於鋼,是電和熱的不良導體,是一種活脆的非晶物。
比重:2.46~2.5直線脹係數:9~10x10-6/oc(~350oc)比熱:0.2(0o~50oc),實用表面抗拉強度:500kgf/cm2琉璃稱呼起源於唐,即指玻璃原料加上氧化鉛稱為在水晶玻璃。而加入氧化鉛的比例,隨各國的習慣定義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氧化鉛的比例達24%以上時,玻璃的透光度與折射率均佳,同時也較重、較軟,很適合燒製成精緻的玻璃藝術品。一般歐美國家講到水晶器皿時,即指使用此種水晶玻璃材質,其價格昂貴不是一般玻璃可以比擬。人造玻璃"琉璃"就是玻璃,只是加了鉛變的非常晶瑩剔透才有人稱之為水晶.若以純藝術眼光欣賞,當然亦有收藏價值了。如果與會天然水晶天然琉璃能量或成長的時間是差異極大的。這是一定要了解的。像奧地利或義大利,高價位的水晶杯琉璃盤酒瓶,或者是擺飾用的水晶琉璃各種可愛的小動物,佛教用的水晶蓮花琉璃,水晶吊燈,幾乎都是水晶玻璃琉璃!毫無磁場能量。水晶玻璃其實是仿天然水晶製造的玻璃,也就是常聽到的鉛玻璃,在玻璃加入鉛可增加玻璃的折光率,也降低硬度使之容易琢磨;一般賣的漂亮水晶杯也是鉛玻璃。
水晶和玻璃的區別
水晶和玻璃的外觀十分相似,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其主要區別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材質不同
水晶是二氧化矽的結晶體,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矽的熔融狀態混合物。
二。功效不同
玻璃只有裝飾作用,而水晶除裝飾作用外,還有壓電效應,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三。價格不同
水晶的單價要比玻璃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
四。物理性質不同
1。水晶是結晶體,具有較高的硬度(莫氏7級),而玻璃的硬度較低,(莫氏5.5級),水晶可以在玻璃上劃出痕跡,反之則不能。
2。水晶是結晶體,導熱性能較好,用舌尖舔觸有冰涼的感覺。而玻璃則顯得溫暖。
3。用偏光鏡區別,水晶能透光,而玻璃則不能。
我們可以依據水晶和玻璃所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質方便地將它們區分開來。
五。加工工藝不同
玻璃可以熱鑄成型,省料省工 成本低。水晶是結晶體,加熱融化後不能逆轉,所以不能用熱鑄成型法,只能用切磨等冷加工法。費料費工,成本高。
水晶硬度高,不易磨損。玻璃硬度低,容易擦毛。
水晶穩定性好,長久使用不會變色。而玻璃則容易翻黃

周易學說是真的嗎?我知道周易給人算命只是一小部分.我很好奇明白的請...

《周易》其書大大有名,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外國人只要他研究中國的古代哲學、文化、文學、歷史。科技、天文、地理、醫學等等,也都知道有這樣一本書。但中國人給《周易》下的定義卻不好,「《周易》是一本卜巫之書」,這大約是現代中國學術界的定論,什麼是卜巫呢?那就是算命,那是封建迷信,是與現代科學對立的東西,自然這些年來的地位也好不到哪裡。一開展普及科學文化活動,就要反對迷信,而要反對迷信,就要把迷信的老祖宗——《周易》拿出來評說一通。
說句實在話,現代社會裡幾乎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周易》,既然讀不懂,你有什麼權力去批《周易》?有人說我不是在批《周易》,我是在批什麼氣功、算命、巫術等等,你可知道,這些東西它們都源出於《周易》,是《周易》理論的具體操作,當你打別人家孩子的時候,怎麼能說與大人無關呢?
關於《周易》的起源,現代學術界裡有一種思想認為,它起源於遠古的石器時期,而且至今沒有找到它的真正源頭在哪裡。一般人也用不著知道得那樣詳細,只要知道《周易》在甲骨文時期早就存在就行了,那時候人類才剛剛學著發明文字,而《周易》已經是一種成體系的理論。
關於《周易》存在的意義,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盡知的,但中醫就來源於《周易》的線索還是明確的,可以這樣理解:中醫的意義僅僅是《周易》意義的百分之幾而已。至於《周易》在現代社會的價值,你只要知道計算機語言的二進位法與《周易》相同就足夠了。
對於《周易》的其他價值,我們沒有讀懂,不敢妄加評說。但總的感覺是:它深似大海,博大精深,恍恍惚惚間包容了天地間的所有道理。舉一個例子:
《周易》用十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記曆法,就出現了六下甲子的周期循環,這種曆法有一個現代曆法沒有的長處,即六十甲子循環往復,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上可記幾千年前,下可記人類的未來。然而,就在這神奇的記年法裡,卻包含了無限的奧秘。
據統計,從1827年以來、長江共發生洪水16次,其年份分別為1827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887年、1905年。1909年、1917年、1931年、1935年、1945年、1954年、1969年、1980年、1991年、1996年,這些數字中間有一些奇怪的聯繫:
1887—1827=60
1909—1849=60
1931—1870=61
1945—1887=58
1969—1909=60
1991—1931=60
1996—1935=61
可以說長江洪水60年一個周期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間隔約60年的水都有相同的特點,如1870年、1931年、1991年(1998年長江全流域大水人為的因素很大)三次洪水都間隔了約60年,而且這三次都是全流域性質,從四川到江浙,都遭到了巨大的損失。而1935年和1996年兩次洪水間隔了61年,這兩次洪水都是地域性的,主要發生在荊江兩岸,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地區一帶。
有一位中國科學家收集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近200年來發生的大於6級的地震16次,發現有4次發生在壬申年,也存在一個60年周期的規律,於是預測1992年6月份在舊金山地區有6.8級以上地震,果然1992年6月28日發生了7.9級強烈地震。
從這兩個例子中,你能說清楚《周易》的價值何在嗎?中長期天氣預報一直是現代科學努力的方向之一,現在即使我們有了氣象衛星,也不可能作出準確的中長期的天氣預報來,而數千年以前的《周易》硬是將這個問題給解決了。例如,1968年湖南的不少老鄉都說:「明年是乙酉年。老乙酉年大水(公元1849年),前乙酉年也大水(公元1909年),明年會遇上60年的大水周期。」不少地方及時做了準備。果然,1969年湖南、湖北發生了大的洪水災害。
我們在此並不想證明《周易》的真正價值,因為我們根本證明不了,而是想借《周易》來說明人類的文明起源問題。以上所舉的例子,基本上都超出了現代科學理解的範圍,而這些文明的成果絕大多數找不到來龍去脈,像《周易》、中醫、經絡、針灸等等,它在人類文明初期就已經存在,按照一般道理,當時的人根本不可能發明它。因此我們有必要承認,在我們這代文明之前(文字發明以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這種文明卻在一次巨大的災難中失去了,那就是大洪水。大洪水不但毀滅了地球海拔1100米以下的北半部居民,同時也淹沒了第一代地球人辛辛苦苦學習來的高度文明。從高山上走下來的牧羊人們,他們雖然得到了上一代文明的殘毀部分,卻不能將它原樣發展下去,而這批成果就包含中國上古時期以《周易》為中心的一系列文明。「中介文明」的觀點,是我們立足於中國古代文明成果,為解釋包括印度在內的整個東方文明體系,而提出來的本書第四個重要假設,它是相對於現代「物質文明」而言的。當然,這樣的劃分僅有方法上的意義,因為如果不這樣劃分,我們就無法分析「中介文明」特點。因此,作者申明,在此我們沒有有意批評任何一種文明的企圖,所有的分析都是善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人了解已經丟失的一種文明存在的價值。
客觀地說,對於人類留存下來的遠古文明的意義,人類對它們的研究是越來越少,當現代科學產生之初,為了樹立一種權威,我們基本上是把遠古文明當成迷信來對待的;當現代科學產生以後,由於我們過分局限於自己發明的方法和理論,並以此來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因此在有意無意之間,排斥了遠古文明;從80年代開始,世界上形成了一股文化的回歸熱,從不同的角度關注遠古文明,但是由於認識、方法上始終沒有突破,使這股回歸熱到目前已經徹底失去了目標。
如果我們可以再往前推論,實際上人類從一開始就沒有很好認識遠古文明。從目前留下的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明確地感覺到,從有文字記載歷史以來,人類在進入這種文明的時候就顯得十分盲目,以中國為例,《周易》乃遠古文明的總綱,但中國人在一開始解釋《周易》的時候就很混亂,一部《周易集解》薈萃了歷史上一些有創見性的認識,但分歧之大卻是有目共睹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注釋讓後人讀不懂,尤其是對《易》理部分,至今沒有明確、統一的認識。後來的學者們,由於對《易》理認識不夠清楚,因此無論是從哲學、社會學、宗教、民族學、文學等方面入手,只能是越解釋距離《周易》的本質越遠。到今天,實際上我們對《周易》的理解與古代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古代人不懂,我們照樣不懂。
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就在於我們現有的文明結構是建立在什麼論點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在於我們以什麼樣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世界。
追求對自然的總體認識,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潛意識,積6000年的文明成果,我們發展起一套對自然認識的方法和理論,經驗告訴我們,這套方法和理論是行之有效的。它簡單明了,直截了當地針對我們一切物質需要。6000年來,我們在這樣一套方法和理論的指導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但是,如果我們提一個問題:我們今天對世界的認識方法和理論是唯一正確的嗎?看來定論未必容易下。從哲學的角度看,我們今天認識世界的方法僅僅是無數方法當仔的一種而已,也就是說,我們僅僅從一個角度、一個側面認識了世界。
那麼,我們今天是如何來看待眼前的世界呢?儘管哲學上的分歧有許多,但有一點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我們是站在「世界是物質的」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待世界的,這就是我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由於有了這樣一個看法,我們積6000多年的知識積累,建立起一套文明的結構,例如,目前世界上一共約有2400門學科,但這些都是以物理學為基礎的。甚至,在人文科學裡也要遵守物理學的法則,比如,現代哲學觀點的提出就是以物理學取得的成就為基礎的。當我們從「世界是物質的」的觀點去看待自然的時候,我們會自然引出許多相關的觀點,比如,「人定勝天」的觀點等等。建立在這種觀點之上的文明,我們把它稱為「物質文明」。
那麼,除了「物質文明」的方法,是不是還存在其他認識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呢?回答是肯定的。但這種方法究竟在哪裡呢?我們認為,這種方法本來早已存在於人類的文明之中,只是我們沒有認識到而已,那就是遠古文明的方法,這要從遠古文明認識世界的角度談起。
為了方便起見,也為了對比地進入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從兩種文明中各自取出一門學科進行對比,從「物質文明」中我們選擇了西醫學,從東方的遠古文明中我們選擇了中醫學。
西醫學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之上的醫學,它的研究思想及方法依然離不開現代物理學的範圍。從這種理論和方法出發,西醫將人看成一個純物質的東西,就像一架工業社會的機器一樣。因此它在治療的思想、方法上,也採取用物質文明改造世界的方法,與修理一架機器基本相同,心臟損壞了可以換一個人造心臟;闌尾發炎了,可以割掉;對待一個腫瘤,既可以用手術刀切除,也可以用放射線殺死。這種方法與對待一輛破舊自行車、一架破工具機幾乎沒有兩樣,自行車的鏈條斷了,可以接上一節,工具機的電機壞了,可以換一個新電機。
我們承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西醫「修理」人的水平也在日新月異。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再過100年,那時人們可以製造、「克隆」出許多精美的人體器官,像人造心臟、人造肝、人造胃等等,也可以人造肌肉、骨骼、血管,甚至可以造出與光纜相似的神經傳感系統。到那時,一個人肯定會在這些輔助技術下活得更長久,假如他可以活上300歲的話,而在這300年裡,今天換一個人造心臟,明天換一個人造肝,後天換一個人造手臂,大後天換一嘴人造牙……這樣不斷換上300年,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東西呢?他還是個人嗎?人們肯定要發明另外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工業化的大怪物,也許人們會稱他為:工業集成化的類人高級機器。多麼可怕!到那時,我們這個社會還叫人類社會嗎?
從西醫的治療思想及方法中不難看出,西醫學與現代物質文明的總思路是相同的,無處不體現能量與能量的對抗、物質與物質的交換,病毒入侵,這是物質與物質交換的一種方式,各種抗菌素則是能量與能量對抗的顯示。如果將西醫學的指導思想概括一下,那麼只有三句話,即生存與毀滅,徵服與被徵服,戰爭與和平。由此可見,西醫學著眼點是人的物質方面,它是純粹的「物質醫學」,體現的就是當代物質文明的普遍原則。
因為西醫學離我們很近,大家在生活中的感觸都很深,在這裡我們就不用多費筆墨了。
中醫學號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在世界醫學裡獨樹一幟。與西醫相反,中國的中醫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它從來就不主張生存與毀滅,徵服與被徵服,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切人人體與疾病的關係當中。
中醫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黃帝內經》講到疾病時總離不開氣候、季節、周圍自然環境等因素。中醫意義上的人;並不完全指肉體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強調思、憂、恐。喜、懼等等內在精神因素與疾病的關係,《素問·舉通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上,思則氣結。」故有「思傷脾」、「恐傷心」、「憂傷肺」之說,中醫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緒、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東西。
比如說,中醫的所有理論都是以「氣」為中心展開的。中醫認為,「氣」是生命的本源,陰陽五行是「氣」的運動形式,五運六氣是天地的「氣」化,藏象五神是人體的「氣」化,病因病機在於「氣」化的失調,治療在於調理「氣」機。而中醫講的「氣」,不論從哪一個方面講,它都不像是物質性的東西,而是類似靈魂一樣精神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中醫主要是以精神體為服務對象的醫學,方法在於協調精神體與肉體之間的關係。
在這一基本理論之下,中醫的治療思想和方法不是徵服與毀滅,而是調和與平衡,它的最高原則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殺死,而在於陰陽平衡下的轉化。因此,中醫特別講究養氣、調氣、理氣,盛則洩之,虛則補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促使陰平陽秘,補偏救弊。
由此可見,中醫學的著眼點不在人的物質方面,而在人的物質與精神相互關係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於溝通物質肉體與人類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調和的作用,因此我們把中醫稱之為「中介醫學」。
現在我們來綜合一下,西醫學由於體現著物質文明的普遍原則,我們將它稱為「物質醫學」;中醫學則與西醫相反,它是站在物質肉體與精神之間,因此,我們把它稱為「中介醫學」。如果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構成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中醫在自然層次上所處的位置,物質(西醫)——(中醫—中介)——精神。
如果說「世界是物質的」哲學觀點,導致了西醫的產生,那麼導致中醫產生的基本哲學觀點又是什麼呢?雖然我們目前還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質結構的人才可以發明西醫學,同樣,只有了解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結構的人,才可以發明中醫學。因此,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促使中醫學產生的理論要比促使西醫學產生的理論高明。
必須注意的是,中醫中介的特點,並不是它單獨具有的,它是中國遠古文化大系裡的一個分支而已,正如同西醫代表著物質文明的普遍原則一樣,中醫中介的特點也代表它所屬的那個文明體系的普遍原則,即東方文明的普遍原則。醫者,《易》也,《易》為《易經》,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總綱,因此整個東方文明也可以稱為「中介文明」。實際上,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以《周易》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帶有中介的特點,中醫是中介的,氣功是中介的,針灸是中介的,中草藥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關於人的一切理論也都是中介的,巫術、佔卜、相面等等都是中介理論的具體操作方法。

河南起名哪最好?河南起名專家誰最有名氣?易經起名哪最好?

翡彩

易經起名字怎麼起的?

已經起名字,它是根據你的生辰八字命中缺什麼而起的

同类文章
低智面不不出

低智面不不出

領導:生命中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在日常生活中總是不關心他人,他們非常不開心,這些人往往非常低,從我們來看,也可以看到臉。今天
那個說的人是什麼,不相信嗎?

那個說的人是什麼,不相信嗎?

對於一個人來說,你將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說它,你將永遠被視為空氣,然後事實上,他們的一方會感到痛苦,如果你很高興聽到他們的一些人,他們總是說話
百萬富翁的面部階段功能財富,偉大的特許經營權

百萬富翁的面部階段功能財富,偉大的特許經營權

每個人的臉都不同,但通過臉,你可以找到這個人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有些人更好,就像一個散步的錦鯉一樣,一切都可以成功,甚至隨便買彩票,它將是唯一的贏家
你孩子臉的特點是什麼?

你孩子臉的特點是什麼?

這通常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東​​西,可以與巨人結婚,但也是一個女孩的夢想,那麼每個人都會稱他們為一個小奶奶。這不是每個可以成為昂貴的小祖母的人。所以在階段
我知道男人的妻子厚厚,眉毛很厚。

我知道男人的妻子厚厚,眉毛很厚。

每個女人都想找到像郎君的那樣。我希望對方可以知道如何接受自己,照顧一個家庭,有責任感,自我激勵,這樣的婚姻生活會很開心。這時,女人最好自己
面對這個人的忠誠部長

面對這個人的忠誠部長

每個女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真正生活,以及長期的愛,但現實經常被擊中。如果你想快速找到合適的人並不那麼容易。最近,有些女孩想去訂單
男人和兒童面臨前所未有的淺層表面分析

男人和兒童面臨前所未有的淺層表面分析

在古代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是要繼續家庭線,有些家庭有很多男孩在未來出生不會是前所未有的,但有些家庭基本上沒有男孩女孩,這樣的家庭,不是女孩的身體問題
在耳朵反鼻子中確定女性面孔的臉

在耳朵反鼻子中確定女性面孔的臉

許多戀人正在婚姻奔跑,我希望這兩個人有兩個愛,孩子的手,與舊生活共度消退。但是,即使他們想要自己走到盡頭,也有很多人能夠幸福,但他們的婚姻正在蹲著
有豐富以下功能的人的特徵是什麼?

有豐富以下功能的人的特徵是什麼?

財富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豐富的事情,它不是一個表面,你首先需要經歷長期的努力,沉澱,最後你需要運氣。從面部的角度來看,有些人誕生的是面對財富
一般來說,做大老闆的人是溫和和溫柔的。

一般來說,做大老闆的人是溫和和溫柔的。

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在古代案例中,他們將採取一個人的手來觀察他們未來的財富。有些人更敏感,他們可以提前檢查機遇,將發現該行業可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