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導圖(導圖看節日元旦)
2023-11-02 07:29:19 1
節日概況元旦,公曆1月1日。
元:指事字,古字形像頭部突出的側立的人形,本義即人頭。頭位居人體最高處,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開始的。《公羊傳.隱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旦:指事字,古字形是太陽從地面升起,本意是天亮的意思,後來也指一天。
元旦,就是第一天的意思。
演變元旦古代也稱為「元朔」即正月初一,和元日意思相同。還有「元辰」,「歲惟元辰,陰陽代紀;履端歸餘,三朝告始。」《揚都賦》(晉.庾闡);「元春」,「展禮肆樂,協此元春。」《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隋元會大饗歌》等稱謂。
傳說顓頊定元旦,《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這也是「元旦」第一次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據《史記·曆書》中記載:「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這句話說的是夏朝時,元旦被定為夏曆正月初一;可到了商朝,元旦變為夏曆臘月初一;到了周朝又變了,元旦變為夏曆十一月初一。秦重農耕,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因為農曆十月初一為豐收日,所以定位新年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一月為正月,把正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現行「元旦」的來歷。此後正月初一改稱春節,共和國沿襲了這一習俗,採用世界通行的西曆紀年,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1月1日,俗稱「新曆年」或「公曆年」。
元旦假期漢朝規定「五日一休沐」就是四天工作休一天,沒有特殊的長假。
唐玄宗頒布《假寧令》,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也就是說元旦可以放假七天,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黃金周了。
按《宋史·職官志》,宋朝是歷朝中假期最長的,元旦放假七天,天慶節(正月初三)放假五天,元宵節(正月十五)放假七天,加上旬日日假,正月期間都在放假。
到了明朝元旦時間減少,據明朝嘉靖年間的文人田汝成寫的《西湖遊覽志》中記載:「除夕官府封印,不復籤押,至新正三日始開。」明確記載了元旦假期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初三結束,共四天。
清朝沿襲了明代冬至、元旦、元宵三大節日放長假的傳統。由於這三個節日在時間上比較接近,通過封印和開印製度將三個假期打通,形成為期一個月的年假。
新中國的元旦,是法定假日,法定放假一天,如遇到非周三,一般和前後雙休日做調整後連續休息三天。
關於元旦的詩篇元旦是一歲之首,古代文人也有許多詩文對此進行描寫歌頌,著名的如下:
1、三國魏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
2、晉朝辛蘭《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
3、唐朝成文斡《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裡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
4、宋朝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