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創投賀志強:談布局未來5至10年
2023-12-04 07:25:54 4
從1986年進入聯想,賀志強一呆就是30年。
回顧這些年,從工程師到CTO,一直鍾情技術的賀志強親歷和參與了PC到移動再到人工智慧的跨越。正因如此,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才決定,讓這位科技元老藉助資本的力量,為聯想尋找未來。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
2016年5月,聯想創投集團正式成立,賀志強擔任總裁。他向投資界透露,此次成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第二要藉助創業者的力量,即是合伙人的力量。對於前者,賀志強體會很深,正是在資本力量的助推下,茄子快傳迅速擴張,如今在全球已擁有7億的用戶,已是印度市場的國民應用。
未來5至10年布局
自創立之初,聯想創投就帶有鮮明的「聯想色彩」。
賀志強表示,在開展投資業務時,聯想創投有個大的指導思想,就是首先要投IT產業的未來,同時希望被投公司與聯想業務能成互補關係,如聯想生產手機,聯想創投則投資遊戲等內容,從而形成生態,「當然,如果有被投公司的業務能發展成聯想未來的主營業務,會更理想」。
因此,聯想創投在投資領域方面更專注於核心技術和網際網路領域投資,「這是我們擅長的領域」。目前,聯想創投二期基金已正式啟動,包含了5億美元,投資方向主要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網際網路、消費升級等。
在聯想內部,目前有三個支柱:一個是事業部,第二是聯想研究院,第三則是聯想創投。賀志強透露,楊元慶對聯想創投寄予了厚望,「他希望聯想創投用投資手段為聯想布局網際網路及智能生態,構建聯想內外創新成果之間的橋梁」。為此,聯想也做了清晰的戰略部署:事業部做近期1至2年的產品,聯想研究院做中期3至5年的研發,聯想創投集團則是通過投資為未來5至10年布局。
「投資未來」一直為賀志強所看重的。他認為,未來30年,中國的發展將會完成一個巨大的轉型,核心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趨勢將越加明顯,「到時中國企業必然會像德國、日本、美國企業一樣,在某一方面成為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所以,聯想創投在中國、美國、以色列等投資了核心技術企業,在前瞻性技術領域均有所布局。另外,賀志強判斷,汽車工業在電動汽車時代會有一個變革,所以聯想創投也投了蔚來汽車。
投出一家真正現象級的公司
眾所周知,早期項目風險非常大,聯想創投又是如何篩選項目,以及把控風險?
賀志強給出的答案有三個方面:一是看團隊,二是看技術,三是看方向。他解釋,看團隊就看這個團隊的創始人是不是適合創業,各方面的成員是否互補。而技術是聯想創投挺看中的一塊,「我們希望他們是掌握最新技術的的創業人」。至於看方向,其實就是看大勢,比如現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未來在5-10年是很多行業的技術變遷的基礎。
在賀志強看來,早期投資的核心團隊重要,而聯想創投有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如果說我們投的這個早期公司核心團隊有欠缺,那麼應該早一點幫它把短板補上。「聯想有6萬多員工,聯想有非常強大的HR資源,我們在過去投的公司裡都有幫忙搭建團隊,比如幫他們招COO,幫他們招CMO,或者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之前所投的跨境電商細刻,賀志強就曾給這家公司介紹了過去在上市公司做電商的資深人士擔任供應鏈的VP。
在退出方面,賀志強有三個清晰的目標:第一個是希望每期的財務回報應該是一個健康的財務回報,「這個也不好說多少叫合適,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做到讓投資人滿意」。第二個目標是聯想創投希望能夠投出一些好的企業,這些企業能在業界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能變成聯想業務的一部分。第三個目標則是希望投出一家真正現象級的公司。
總而言之,第一階段是要做到聯想和LP都能有很滿意的回報;而第二階段能投出一些好的企業,或者在業界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樂逗遊戲的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內容分發,在業界一流,Face++的人臉識別技術也是在業界非常領先。第三階段則是夢想,得看機會。
投資就是「人、事、勢、時」
賀志強所理解的投資,其實就是四件事:「人、事、勢、時」。人為重、勢為先、順勢而為、審時度勢。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人不行,事再小也不能做;事,則要面向未來;勢,看一個產業是否到了大周期;時,就是要順勢而為地選擇投資時間點。
另外,賀志強也強調,投資不要跟風。當初大家一窩蜂都投P2P、O2O的時候,賀志強卻堅持一個都不投,「燒錢做生意誰不會,怎麼賺錢才是有價值的,不要把網際網路思維到處亂用。也許這使得我們可能會miss掉一些優質的企業,但也避免了大量的燒錢」。
另外,要會獨立思考,「這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有根底,我懂才可以投。第二個就是永遠不要以過往經驗判斷下一個項目,每個項目都要清零」。
賀志強表示,聯想創投每年只會投10-20家公司,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能有足夠的時間去研判被投公司是不是適合聯想投資的領域和投資的隊伍;第二是因為聯想投資的公司比較少,聯想整個創投團隊,包括風險投資團隊和投後管理團隊,能有足夠的精力來幫助被投企業;第三,是聯想堅持投核心技術。
從趨勢看,隨著聯想創投的規模壯大,逐漸也涉足到TMT產業的B輪、C輪項目,「我們現在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天使投資,可能會偏早期,但也會不斷的加大中後段的投入」。賀志強表示。
早期投資沒有資本寒冬
這半年來,賀志強將全部身心放在聯想創投,工作比以往更忙。
「以前CTO的工作很純粹,主要跟科技打交道,跟未來打交道,但現在不一樣了。」除了擔任聯想創投總裁和聯想首席技術官,賀志強目前身兼數家被投企業的董事長,每家企業的事情都要協調幫忙,而且每個領域還不一樣,「不過,面對的事情更多更雜,心態慢慢變得更穩」。
即使很忙,但賀志強每周一的早晨還是會抽出時間和團隊交流,甚至帶領團隊去思考當下火熱現象背後的一些原理、邏輯。
最近,賀志強看了一本書《零成本社會》,探討的是共享經濟,頗受啟發。他對時下話題性很熱的摩拜單車和ofo很關注,但一直對這種業務模式存疑,「坦白說,摩拜單車和ofo能不能賺錢,到底靠什麼賺錢,這些問題我都還沒有答案」。
賀志強認為,中國的共享經濟很早就出現了,比如聯合收割機,以前農民用的聯合收割機是跨省共享的,從河南一直開到東北,但這種整體經濟效益是降低的,「所以我覺得,什麼東西共享能提升社會效益,這才是歸根結底的問題」。
對於所謂的「資本寒冬」,賀志強也常和團隊聊起,但自己並沒有感受到。他認為,早期投資沒有寒冬,原因是這些業務剛起步,所需要的融資並不大,「優秀的企業永遠不愁融不到錢,相反,在寒冬的時候優秀的企業更容易浮出水面。早期投資沒有冬天,永遠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