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徵文精選
2023-12-04 17:38:06 2
13.6億人口,8700萬共產黨員,這意味著,差不多16個人裡、每12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位中共黨員。下面是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七一徵文【篇一】
寫「兩學一做」讀書筆記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這句話。6月份的時候學院啟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由於在黨委辦公室工作的關係,接觸到的相關資料就多了些,而這成了最好的學習的機會,不得不慚愧地承認,在此之前,黨章黨規對於我來說,仔細研讀的機會少了些,更多的時候,都是因為工作需要而把黨章黨規當做「工具書」去查閱。於是,趁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機會抓緊補上這一課。說起來《黨章》並不長,通讀一遍也不用很多時間,重點是如何將其中的字字句句融合進自己的思想與行動。
「兩學一做」的「學」指的是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中國共產黨章程》入手,加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再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作為參照,如此學習的過程中,我又想起關於信仰的那句話。
學習的過程,是沉澱自己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在回望自己言行的同時,我終於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信仰,不該是束之高閣的不可觸及,它應該是踏實的、誠懇的,信仰是一種力量,它會幫你驅逐工作中的阻礙,幫你釐清生活中的困惑。
於是又想到自己的工作,到黨委辦公室工作已經兩年,開始的時候手忙腳亂,一直知道黨辦工作忙,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體會到「怎一個忙字了得」的心情。只說一個年報的例子吧。每到年底,黨辦都要負責學院黨委當年黨內數據的匯總、整理與上報工作,一套40多頁的表格,涵蓋了學院黨委工作的所有環節,大到黨委總體概況,小到黨員年齡結構,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要完成這項工作,更是需要多部門的協同合作。第一次做年報的時候,有種「兵荒馬亂」的感覺,好在同事和領導一直從旁協助,一邊教我每一步的操作要領,一邊傳授給我工作的經驗,報表完成後我也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反思,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20xx年的年報工作,領導放手讓我獨立完成,只在一邊默默輔助,不敢貪多求快,我將每一項數據都進行多次核對,不懂的地方及時跟領導溝通,奮戰一周的成果就是年報上報工作順利完成,其中的欣喜不可言語。
黨辦的工作當然不止年報一項,同事經常玩笑說黨辦工作是「每天都有新驚喜」,這話倒也貼切,隨著從嚴治黨的紮實推進,學院黨委的各項工作也在穩步快速的發展,而作為直接經手的工作人員,確實是時時刻刻都面臨挑戰,有時是兩個小時就要上報數據,有時是要連續幾天熬夜到凌晨。在黨委辦公室工作兩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每天都在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幫助,這是一種於無聲處的成長與鍛鍊。很多人說這是幹活有勁兒,工作有精神,而在我看來,這股勁兒這種精神,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信仰。
入黨宣誓時那字字如金的誓言,就是我的信仰。走在無數前輩先烈以生命與熱血鋪就的陽光大道,而今的我們無疑是最幸福的。每每在書中讀到炮火連天的曾經,我只看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披荊斬棘、砥礪前行。我想,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建黨95周年,一個詞走進人們眼中,初心,這個出自佛經,帶著些許浪漫色彩的詞語,在千年後的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算起來,我還是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總會想起別人問到的:「你為什麼要入黨?」因為這與我而言是一種榮耀,並非是冠冕堂皇的說辭。進行組織發展程序中有一個環節是外調,母親給我講,她單位的負責人知道是入黨外調的時候著實把我誇了半天,說是懂得要積極努力向黨組織靠攏的孩子都錯不了。雖說母親當它是個生活中的插曲,但我卻聽到了母親話裡話外的自豪。
為什麼要加入黨組織呢?因為這是夢想,而這個夢想會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鞭策自己,修煉自己,這個夢想會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對於一名黨員來說,時刻踐行《黨章》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這就是更好的自己,這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依舊說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什麼,做合格的共產黨員,這不正好回答了什麼樣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嗎?做合格黨員,就是要強化政治意識,保持政治本色,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
有了標準,勢必要自己對對標,雖說平時也是按照《黨章》要求自己的言行,但對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相關要求,還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擺在首位的問題就是學的不夠,對於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當前社會的關注熱點、本職工作的最新動態等,做不到常學常知,遇到問題「臨時抱佛腳」的情況時有發生,雖說事後都會總結,但總是覺得措手不及,不如在工作開始前學好相關知識來的從容。再者就是對於創新,說的多做的少,雖說黨務工作原則性強,對於各個環節和細節都要求嚴謹,但面對飛速發展的新常態,固守舊思維確實會影響工作效果。以諸多先進共產黨人為鏡,以《黨章》要求為尺,著實挖出了自己存在的短板,不用惶恐,每一個發現自己不足的瞬間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振奮精神,迎頭趕上,每一個不足都會變成值得驕傲的成績。
不得不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在是一陣東風,借著這陣東風,不斷加強自身修養與能力建設,積極面對每一個挑戰與機遇,不忘初心,堅定信仰,必定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院發展畫上添彩的一筆。
七一徵文【篇二】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層法院書記員,也是眾多遠離家鄉在異地工作的年輕人之一。母親常說,我像一枚小小的螺絲釘,使勁擰在異鄉軌道一線謀發展。我對母親的比喻不置可否,但在我心底,我更堅信小小的螺絲釘是在保障著火車運行的安全。因為我堅信,所以我能。
不怕苦,苦盡才能甘來
沒有哪一份工作是輕鬆的,基層法院書記員工作也一樣。客觀上講,相對於大城市的工作條件及生活條件,更苦一些,不管是審判還是執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我深知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吃苦的精神。只有克服了各種苦,審判執行工作才能順利有效進行;只有克服了各種苦,自身的理論水平和辦案技能才能有所提升;只有克服了各種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護。馬克思辯證法講,一切事物都具兩面性,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因此,苦,不可怕,有時候,苦盡才能甘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無數人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我欣慰自己能吃苦耐勞,驕傲自己像基層一線上的一枚小小的螺絲釘,用自己小小的身軀奮戰在審判工作一線。看,火車安全駛去,在軌道上越行越遠。
種一株樹,開一枝花
如果能開一枝花,我願種下一株樹。春來播種,夏來澆水施肥、修剪枝葉,秋來不問收穫多少,只要能開一枝花,就不負汗水與努力。種樹如此,辦案亦如此。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為當事人爭取最後的合法權益,哪怕查閱千萬條法律條文,條分縷析判斷法律適用;哪怕走上幾遍泥濘小路,為事實真相踏破雙鞋;哪怕當事人有一絲希望和解,也願磨破嘴皮不厭其煩的為其調解。審判事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辦案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雙方當事人無論誰輸誰贏,總會有一方不滿意。有人說法官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客觀而論也不無道理。但從進入審判庭工作以來,無論是庭長還是其他同事的言行,都深刻影響著我,他們盡職盡責、認真細緻的態度,讓我感動,更讓我敬佩。前總理溫家寶曾在汶川地震時說: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努力。這是對人民的承諾,更是對自己的承諾。審判事業亦如此,我看得清心中的方向,聽得見自己的內心。
有時候不是現實支撐了理想,而是理想支撐了現實。在一線,在基層,在繁瑣的工作之餘,在艱苦的生活之中,我點一盞心燈,意圖照亮黑暗的每一個角落,遠離迷茫,解開疑惑,燃起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