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5篇)
2023-11-30 23:25:01 3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憶革命先烈過文化清明【篇一】
敬愛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革命先烈過文化清明!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清明節了!
談到清明節,總會讓人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今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讓人難忘的清明時節,不知您此時是否忘記了曾為民族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是否忘記了為祖國解放事業而獻身的英烈們?我們不能忘記!今天我們要帶著40多位優秀的少先隊員到少年英雄張高謙的故裡——大韓高謙小學,走近張高謙烈士陵園,瞻仰高謙烈士陵園,緬懷英雄,追尋"紅色少年"的英雄足跡,學習少年英雄的精神。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延續了2500多年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在清明節這一天祭祀先祖、學習感恩。不過,每年清明節前後,人們總是扶老攜幼集中出行,大量人流、車流致使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在市區,一些群眾在馬路邊、廣場、花園、小區隨意燒紙放炮,不僅汙染環境衛生,而且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影響;在農村,田間地頭、山岡山坡上燒紙放鞭,煙霧繚繞,引發森林火災的事件時有發生。
同學們,清明節只有掃墓、祭祀未免太單調了。我們不妨學學古人,過個豐富多彩的清明文化節,放假期間我們可以到郊外踏青賞花與親近自然保護環境、到空曠場地放風箏,過一個明淨清爽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唯有繼承先烈遺志,發憤圖強,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過個文明安全的清明節,過個祥和快樂的清明節,過個清澈明亮的清明節.
清明節講話(幼兒園教師用)【篇二】
小朋友們、老師們早上好你們知道這周要過一個什麼重要的節日嗎?(清明節)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呢?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清明一到,天氣會越來越好,是春天播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沒過清明」的農諺。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的別稱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
國旗下講話主題:清明節文明祭祖【篇三】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
草綠野恣行事,春入處州碧四周。又到了清明節,「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情感,撥動著每個人的心弦。今年是清明節被確定為法定節假日後的第二年,再加上雙休日,我們就將在這個周末迎來三天的「小長假」。如何過好這個傳統節日,「安全、文明」是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詞。
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我們還要倡導文明過節,樹立殯葬祭掃新風。清明祭祖掃墓,已經成為「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文化,表達了對已故親人和朋友的追思之情。不過,近年來,一些封建迷信、愚昧攀比的祭掃陋習陳渣泛起。紙紮的轎車、別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場,一些不法商販藉機牟取暴利。這不僅造成鋪張浪費,還從根本上背離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敗壞了社會風氣。
哲學家馮友蘭說過,「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我們的祭掃,應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而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當前,植樹祭掃、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等現代文明祭掃方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應該大力予以倡導。獻上一束鮮花,寄託一份哀思,於逝者而言是紀念和慰藉,於社會來說,也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當然,清明節不應簡單等同於「掃墓節」。作為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外,還形成了踏青、郊遊、插柳、拔河等戶外活動,從而巧妙地融入了追思感傷和歡樂賞春的不同文化元素。我們在祭奠先人的同時,還要全面繼承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並不斷創新加以豐富,使清明節更好地承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百善孝為先——校長清明節講話稿【篇四】
同學們,明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那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是,你們知道嗎?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氣,同時它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追思親人的日子。
大教育家孔子說對待長輩的態度應該是「生,事之以禮;死,祭之以禮。」意思就是說,父母活著的時候,兒女要按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兒女要按禮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這就是孝道。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更應該孝敬父母。那麼怎麼做才是孝敬父母呢?這些都反應在我們日常的規矩和習慣上。比如:聽父母說話要專心,父母招呼要立刻答應;出門要告訴父母,回家要先向父母打招呼;對父母說話要恭敬,要聽從父母的正確管教;自己在家外的情況要常對父母匯報,不要隱瞞;珍惜父母的勞動,不隨便弄髒衣服,逐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影響父母的學習、工作和休息,關心父母健康等等。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體現在細節處。
今天,我想借清明節到來之際,對同學們提出如下幾點要求:
1、生活自理,學習自己負責,主動與父母交流溝通。對父母有禮貌,上學、放學,都同父母打招呼,以免他們掛念。
2、父母下班回家,能迎上前去,主動幫忙接東西。
3、能聽父母的話,接受勸告,不任性、不頂嘴,有事徵求父母的意見,遇事與父母商量,做錯了事主動認錯,取得諒解。
4、體貼父母,能主動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擦桌、拖地、盛飯、收拾碗筷等等,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歡心。
5、父母生病時,能細心照顧,端水送藥。吃東西時,能先想著父母。
6、能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買東西事先徵得父母的同意,不亂花零錢,少吃零食。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想大家一定都能做到。
同學們,在我們人生漫長的旅途裡,是誰將你養大?是誰送你走向成功?是父母啊!羊羔知道跪乳,烏鴉懂得反哺,我們更應該把孝順父母牢記心間。最後,讓我們一起誦讀熟知的《遊子吟》來歌頌父母的偉大吧!
清明節演講稿:讓先輩奮鬥的軌跡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篇五】
各位老師、同學們: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烈士紀念碑前,陽光下紀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仿佛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去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還是要攜我們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我想兩者皆有。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曾經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當蠻荒的地球出現人類時,原始的山頂洞人就開始加速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他們學會使用火來改變人們茹毛飲血的生活習慣,人類的壽命在周口店的火光裡得以延長;黃帝在連續的徵戰中塑造了一個嶄新的民族,華夏民族第一次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大禹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公心,成功治理黃河水患,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可以戰勝任何困難的民族;歷史車輪飛轉,夏商周的不停更替,春秋戰國的紛爭絲毫沒有影響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貢獻,孔子等諸子百家以他們閃光的文集改變著世界思想史;秦始皇以傲然雄心第一次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儘管他殘暴的統治為漢朝替代他尋找到了一個合理的歷史註解,但它對中華民族的統一仍然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漢朝的光武中興使世界首次感嘆中國的強大與發達,中國也開始以四大發明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五代十國的短暫紛爭阻擋不了中華民族的進步,隋朝的出現結束了分崩離析的中國政局,大運河是中國在這一朝代獻給人類的巨大貢獻,它至今還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唐朝盛世吸引了世界各國前來學習交流,韓國、日本正是在那個時代借鑑中國的文化政治制度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服飾,才有了自己健全的政治制度;唐詩、宋辭、元曲、明清小說一直影響了世界文學史。
中國的先人們以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影響了世界,改變了世界,同樣為我們書寫了耀眼的中華文明史。
鬥轉星移,時光飛逝,1840年閉關自守的清政府放慢了中國的發展腳步,日益衰竭的國力與西方列強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巨大反差,落後就要挨打,終於西方列強的鐵蹄伴著鴉片戰爭踏進中華大地,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歲月。
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將侵略的魔爪神像中國,領土被瓜分、人民被殺戮、資源被劫掠、尊嚴被剝奪、文明被破壞,中華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讓我們記住曾經侵略過中國的西方列強中的日本在中國犯下的幾起罪惡吧: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製造了旅順大屠殺,旅順全城只留下了36人用於搬運屍體,其餘2萬多名中國人全部死在日本的屠刀下,其中有很多婦女兒童;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的日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中國人民倒在日寇的刺刀和槍口下;日本731部隊以滅絕人性的手段用活人做實驗,很多中國人被當成木頭成為其試驗臺上的犧牲品。日本侵略者們製造的滅絕人性,令人髮指的罪惡還有很多,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侵華日軍製造的慘案證據。
面對破碎的國土,面對受苦受難的人民,中華民族不屈的個性在一個個愛國的仁人志士身上迸發,他們以鮮血和生命開始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開始對侵略者進行英勇的還擊。於是我們就能記住一串串民族英雄的名字: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甲午海戰中以身殉國的鄧世昌,血灑變法路的譚嗣通,不屈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長徵路上的紅軍,抗日戰場上的左權將軍、狼牙山五壯士、女英雄趙藝曼、花季少年王二小……正是有無數這樣的民族英雄,中華民族才在災難中尋找到了救國之路;正是有這樣的英雄,中華民族才打敗了侵略者,結束了外族的入侵。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應該是我們永遠值得尊重和不能忘懷的偶像
中華民族結束被西方列強欺辱的歷史後,多災多難的中國人民開始憧憬美好未來,可是反動的國民黨政府把持了中國的政局,他們絲毫沒有考慮中國人民的苦難,而是極力維護大地主、大資本家的利益,人民仍然沒有脫離苦海。這時,中國共產黨人挺身而出,帶領受苦受難的人民開始了解放全中國的宏偉大業,於是面對敵人的鍘刀也不肯屈服的劉虎蘭、嚴刑拷打也不改變信仰的江姐、犧牲自己保護戰友的董春瑞等一大批英雄的事跡被國人傳頌至今。正是因為有這些千千萬萬視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英雄,在這場敵我勢力對比懸殊的戰爭中,三百萬簡陋裝備的人民解放軍硬是打敗了全套美式裝備的八百萬國民黨軍隊。
他們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向世人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顛覆不破的真理,他們應該是我們永遠值得尊敬和不能忘懷的偶像。
1949年10月1日,當一代偉人毛澤東用他那特有的充滿自豪感的聲音,莊嚴的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每個中國人都第一次體味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喜悅。在一窮二白的國土上,共產黨人帶領一代又一代勤勞不屈的中國人不僅贏得了保家衛國的戰爭,更是將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再一次自豪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其中,我們同樣應該記住像邱少雲、黃繼光、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鋒、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驅的名字。他們以自己的崇高理想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他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祖國的強盛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們應該是我們永遠值得尊敬和不能忘懷的偶像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我們幸運的享受著先人們為我們打造的和平盛世,在享受的同時,我們是不是還應該使先人們奮鬥的軌跡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
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國家儘管在飛速發展和壯大,但是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距離,縮短這個大差距,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這個努力的群體中應該有你有我;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臺灣這個寶島還在海峽彼岸漂流,並且,還有一些中華民族的敗類比如臺獨分子還在試圖讓寶島臺灣游離出祖國的懷抱,為遏制臺獨勢力企圖分裂臺灣的野心,國家剛剛頒布《反分裂國家法》,從法律上為維護祖國統一提供了保證。維護中國的統一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即使為此付出一切;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國土四周還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一些不希望中國強大起來的國家還在四處醜化中國,並通過建立某些同盟來遏制中國的發展和壯大。最讓人氣憤的是曾經侵略過中國、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僅不反思自己的戰爭責任,不對自己過去的罪惡道歉,相反通過修改教科書來美化和否定自己的侵略歷史,把對中國的侵略說成是完全是中國挑起的,最近還把中國固有的領土釣魚島說成是日本的領土。面對這樣的不友好國家,我們是不是該準備些什麼去回擊他。目前針對日本的挑釁,一些愛國青年正在發起一場抵制日貨的活動,並組織起來保衛釣魚島,他們的愛國熱情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國家是不是強大關鍵看國民素質是不是優,國民經濟水平是不是高,國防力量是不是強。如果中國符合這個條件,我想沒有人敢對中國指手畫腳。國家的尊嚴要靠自身的勢力來爭取,面對與某些強國的差距,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學習知識鍛造品德強健身體的重任,為祖國未來發展儲存力量,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未來的中國歷史群英榜上一定會刻上我們某些同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