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給蜀漢百姓帶來了什麼(蜀漢滅亡時有多慘烈)
2023-09-13 12:54:42 1
小說《三國演義》之中,劉禪被司馬昭抓到魏國以後,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言。從此以後,不少人都認為這個亡國之君胸無大志,只懂得貪圖享受。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然有越來越多的人為劉禪洗白,認為劉禪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為了保全家族以及蜀國人民,所以才不得不讓人誤以為他懦弱至極。
只是了解蜀漢滅亡的時候究竟有多慘烈才會知道,懦弱便是懦弱,古人的評價並沒有多少過錯。
劉禪的7個兒子和2個女兒,最終都沒什麼好下場,這便足以證明劉禪的選擇是錯誤的。倘若被圍成都的時候,劉禪能夠稍微堅守一下,即便蜀國最終依舊會走向失敗,也絕不會敗得如此荒唐。
劉備病逝白帝城以後,後主劉禪登基即位,史稱蜀漢懷帝。
作為劉備的兒子,雖然沒有像劉備一樣有統一天下的志向和魄力,但至少在位期間還是十分支持諸葛亮的行動,並沒有拖諸葛亮的後腿。
然而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率軍九伐中原的時候,劉禪卻有了自己的算盤:諸葛亮我治不了,姜維我還管不了?
於是在宦官黃皓的挑撥下,劉禪開始懷疑姜維擁兵自重。不過站在劉禪的立場上,他有這樣的想法也實屬正常。自己本就沒啥太大的志向,姜維能夠守住蜀國就已經不錯了,一直找魏國麻煩幹什麼。
大家不能坐下來談,難道還不能拿著兵器相談於城牆上下?於是劉禪開始自己的騷操作,搞得姜維心驚膽戰。
也正因如此,姜維一方面要防備鍾會、鄧艾的進攻,另一方面又要防備老大劉禪在背後搞小動作,最終被鄧艾找到機會,繞過防線突襲成都。
大軍被鍾會拖住,想要救援成都肯定需要一點時間。姜維心中禱告:老大你千萬別投降,你要是投降了,自己手上的軍隊就成了孤軍,即便諸葛亮重生也救不了蜀漢。
可事情總是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眼看國都被圍,劉禪沒有過多猶豫就放棄抵抗。儘管姜維拼盡全力挽救,也只落得個一計害三賢的下場。
當後人爭論劉禪選擇投降究竟正確與否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臣子尚且為國死戰到底,君王又豈能用任何理由、任何藉口投降於敵人?懦弱便是懦弱,哪有什麼好洗的。
下場更重要的是,劉禪的七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在劉禪投降以後,也並沒什麼好下場。
首先是劉禪長子劉璿,世人都知道劉禪娶了張飛女兒做皇后,但劉璿卻不是嫡出,僅僅只是庶出而已。如果不是張飛女兒沒能生出兒子,劉璿也當不了太子。
而《資治通鑑》中記載:蜀漢剛剛滅亡,劉璿以及姜維家眷就被魏軍殺死,整個成都也被劫掠數日之久。
至於劉璿為何會遭遇如此橫禍,原因也很簡單,當劉禪選擇投降以後,劉璿依舊想著堅持抵抗。他不甘心蜀漢就這樣葬送在自己老爹手中,想著做最後一搏。
只是憑藉他太子身份的影響力,還掀不起太大的風浪,最終也只能死於亂軍之中,連小說都未曾提及。不過就劉璿堅持抵抗的精神來講,還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是劉禪的次子劉瑤、四子劉瓚、六子劉恂以及七子劉虔,都跟著劉禪一起前往洛陽當俘虜,最終死在「永嘉之亂」的禍患中。
三子劉琮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蜀漢滅亡的前一年,此人就因病去世。五子劉諶則最像劉備,寧死不降,被劉禪辱罵無知愚蠢以後,自盡在昭烈廟宇之中,令人敬畏。
最後便是劉禪的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史書上雖未明確記載,但就當時綿竹之戰的情況來看,諸葛瞻戰死,大女兒應該跟隨劉禪一同前往了洛陽,否則最終也多半會死在成都之亂中。
而二女兒嫁給關羽孫子關統,遭龐德之子龐會滅滿門的報復,被龐會不分青紅皂白一同殺掉。
至此,劉禪的七個兒子以及兩個女兒,降得降、死的死,他的選擇真的還能算作正確?劉備奮鬥一生才辛苦攢下的基業,劉禪就這樣拱手讓人,這讓劉備知曉以後,如何安心?
後人常常自以為是地去洗白,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若真的有心,即便戰死又如何,劉禪死或者不死,真的能影響司馬昭是否對蜀漢地區的老百姓趕盡殺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