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之謎】曹操墓在哪?曹操墓真假如何分辨?
2024-06-30 09:33:46
曹操,三國時期的一手建立了實力最強的魏國,並自稱魏王。曹操生性多疑,在安排自己的後事時也是如此。據說曹操為了防止有人盜自己的墓,便設立了七十二疑冢。從來都沒人知道真正曹操墓的所在,史料中更是沒有具體的記載,留給後人的許多史料上都作了假。而在2009年,考古學家在高陵發現了一處古墓,疑似曹操墓,真假難辨。今天探秘志就帶大家來探索曹操墓之謎。
曹操墓在哪
關於曹操墓所在地,1000多年來說法眾多,諸如許昌城外說,漳河水底說,銅雀臺下說,河北彭城說,最著名的莫過於七十二疑冢之說——曹操臨死前害怕墳墓遭到盜掘,吩咐死後將72座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抬出鄴城,埋葬在漳河旁72個不同的方位,布下迷局。眾多的傳說中,哪個更為可靠?
1、七十二疑冢
在關於曹操墓地的說法中,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莫過於「七十二疑冢」了。曹操做過盜墓賊,挖掘過黃巾軍將領張角的墳墓,而其生性多疑且又奸詐的性格,使很多人相信他在臨死前設下「七十二疑冢」。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特別寫道:「(曹操)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
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最早產生於宋代,正如《三國演義》所說,曹操是怕後人盜挖才設下的,而且宋代也有許多描寫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詩詞。
而在這些詩詞和記載中提到的疑冢,皆指向講武城,講武城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從安陽市出發,沿107國道向北二三十公裡,即到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村,該村隔漳河與河北磁縣講武鎮相望,其間相距不過兩三公裡。通過漳河大橋,即可到達講武鎮地界。相傳曹操疑冢就設在講武城外,即今磁縣及相鄰的臨漳縣境內,都有著數丈高甚至數十丈高的墓冢,這些墓冢長期被當做曹操的疑冢。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物部門開始了對七十二疑冢的系統調查和部分發掘,最終證明「講武城外」的疑冢並非72座,而是134座,它們也與曹操墓無關,大都是東魏和北齊的皇家墓葬。
2、許昌有兩座曹操墓
在許昌,據說有兩處曹操墓:一處在今魏都區大十字街原土特產門市部的後院,這裡傳說在日軍侵佔許昌時,曾遭到日軍一個連隊的盜挖;上個世紀50年代,遺蹟尚存,但已經沒有文物可做佐證了;我們今日探訪,已經看無可看。
另一處在許昌清潩河中。說曹操墓在此河中,來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曹操冢》一文:「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屍斷浮出。後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遏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