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4-07-07 21:55:45 1
1、掃塵。「尾月二十四,撣塵掃屋子」,這一風俗依靠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欲望和辭舊迎新的乞求.每逢春節到臨,家家戶戶都要掃除情況,清洗各類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天井,撣布撣子垢蛛網,疏通明渠陰溝。
2、貼對聯。對聯也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不管城市仍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年夜紅對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氛圍。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平易近間人們還喜好在窗戶上貼上各類剪紙——窗花。窗花不但襯託了喜慶的節日氛圍,也集裝潢性、賞識性和適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事一種很普及的平易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愛好。春節貼「福」字,是我國平易近間由來已久的風尚。為了更充實地表現這類神馳和祝賀,有的人將「福」字倒過來貼,暗示「幸福已到」「福分已到」。
4春節的由來: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年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穀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現在,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年」、「過年」。
關鍵詞: 傳統 節日 春節 來歷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