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館主要故事情節概括(名著導讀茶館主要人物及結局)
2023-06-19 14:51:47 43
以人物命運的沉浮變化,來反映時代的本質和歷史發展的趨向,是《茶館》深刻思想性的鮮明體現。劇中7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約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及其奴才走狗;
另一類是在這「三座大山」壓迫下的各階層的人們。
前者如西太后的寵奴龐太監,吃洋教的惡霸馬五爺,依附於帝國主義的軍閥警憲,以及在清王朝、軍閥、國民黨卵翼下的鷹犬爪牙:特務宋恩子、吳祥子,流氓黃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販子劉麻子,江湖騙子唐鐵嘴等等。這些邪惡勢力張著血口吞噬著弱者的血肉,在那暗無天日的社會裡像病菌一樣滋生、蔓延。
後者是另一類是在這「三座大山」壓迫下的各階層的人們,如王利發、秦仲義、康順子、康六、李三、小妞、鄉婦、老人等等。
在《茶館》中,除了茶館老闆王利發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數十人。
如強買婦女、無惡不作的龐太監;販賣人口、拉縴扯皮的劉麻子;頗有財勢的土財主、資本家秦仲義;以打架為業、欺軟怕硬的流氓頭黃胖子;落魄江湖、相面為生的唐鐵嘴;被賣給龐太監為妻的貧農康順子;耿直大膽的旗民常四爺,等等。這些人物有的貫串全劇,有的一幕即下,但不管戲多戲少,大都有鮮明的個性。
1、王利發,裕泰茶館的掌柜,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裕泰茶館和他的處世哲學,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幹練、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
只可惜儘管王利發善於應酬,善於經營,卻始終無法抵禦黑暗的舊中國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最後他安頓好家人,與多年結交的友人相互道別之後,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然後懸梁自盡——安然了結了一生。
2、常四爺,他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開始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的監獄。出獄後參加義和團,以後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
最後常四爺眼看著老朋友們一個個地不是餓死,就是叫人家殺頭」,他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他悲憤地喊出「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
《茶館》中的常四爺代表了一大批有志氣有魄力的旗人,他們雖然是旗人,但也對社會看得清楚,國家苦難,他們同樣遭受苦難,但這不是他們的罪過,卻無端為這個結果背鍋,常四爺的性格特點十分明顯,他的出現正是為受苦受難的旗人鳴不平,他們的俠肝義膽和善良正直不應因國家變革而被世人詆毀,他們的豐功偉績更不能成為人們刻意抹去的歷史。
3、松二爺,是個旗人,心眼好,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遊手好閒,整日喝茶玩鳥。清亡後,「鐵桿莊稼」沒有了,但他仍然留戀過去的生活,不願自食其力。他寧願自己挨餓,也不讓鳥兒餓著,一提到鳥就有了精神,最後終於餓死。
4、秦仲義,裕泰茶館的房東,是維新運動後出現的新生民族資本家。他年輕時血氣方剛,態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於同有權有勢的龐太監作鬥爭。他有一個自認遠大的理想,就是「實業救國」。
秦仲義天真地以為用經濟競爭的手段就能戰勝洋人,救國救民。但經過幾十年的「實業」卻被國民黨政府沒收了,徹底破產。
晚年心如死灰的秦仲義到老年卻悟出一個荒唐的「道理」:「有錢就應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千萬不能幹好事!」
秦仲義這個人物極有特色,他是維新資本家,是發展實業的探索者。秦仲義家庭殷實,如果隨遇而安倒是一個闊少爺,無憂無慮,但他接受過先進的教育,更直到百姓的疾苦,有一幕劇中,一個母親帶著孩子進入茶館,因為貧窮吃不上飯,母親無奈只能將孩子賣到有錢人家來讓孩子吃頓飽飯。
常四爺看到後施捨了一碗麵,掌柜的看到後內心毫無波瀾,秦仲義更是要求老闆將他們趕出去,對此常四爺發出不滿,認為秦仲義沒有人心,明明有錢卻連一碗麵都不捨得,但秦仲義的言辭讓人深思:「解救窮人不在乎給沒給一碗麵,而是要建工廠,一個頂大頂大的工廠,發展實業,國家自身強大,才能真正的救國救民!」他的言論振聾發聵,當然這其中的道理常四爺與王掌柜是不能理解的。
秦仲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將自家的土地和房產變賣,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投給國家,只有國家發展進步,才能解救所有的貧苦百姓。他的思想是進步的,也是正確的,當時的國家太需要這樣的人出現了,但思想的落後讓大部分人不能接受這樣的轉變,所以秦仲義是孤獨的,他走在時代的前端,竟被世人孤立,以小見大,這正是維新變法失敗的最本質原因。
5、龐太監,殘害農村姑娘康順子,幫助西太后鎮壓維新派。第二幕時他已經死了,然而他的陰魂未散,到第三幕他的侄子和侄媳又承襲他的衣缽,組織反動會道門,勾結國民黨沈處長,妄圖以康媽媽(康順子)為釣餌,追查八路軍康大力,鎮壓革命運動。
6、吃洋教的馬五爺雖只在第一幕出現,而他的徒子徒孫卻綿延不斷,那個美國話比中國話說得還好的國民黨憲兵司令部的沈處長,可以說就是馬五爺的忠實門徒。
7、老牌特務宋恩子,他成天逛大街,坐茶館,查找和鎮壓不滿現狀的人。
旗民常四爺只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就立刻被宋恩子逮捕入獄,這顯示出宋恩子是滿清王朝的一條兇惡走狗。但是,老舍先生不只是揭露他的兇惡和殘暴,在第二幕裡,他通過十多年後,宋恩子在茶館再次碰見常四爺這場戲,深入發掘人物思想性格的另一面──有奶便是娘。宋恩子是滿清王朝的走狗,卻不忠於一家一姓。有皇上的時代,他忠於皇上;皇上倒臺了,他忠於袁大總統;袁大總統完蛋了,他又忠於新軍閥。「誰給飯吃,咱們就給誰效力!」這就是宋恩子的人生哲學。當然,這不是說宋恩子沒有固定的主子,有的,就是「洋人」。宋恩子的同夥吳祥子說的好,「要我們效力的都仗著洋人撐腰」,這就點出了他們雖然朝秦暮楚,真正的主子卻只有一個,就是帝國主義。為帝國主義服務,這就是宋恩子思想性格最本質的東西。由於深入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老舍先生筆下的宋恩子,就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帶有鮮明的個性,使宋恩子有別於其他類型的特務。
至於小二德子、小劉麻子、小唐鐵嘴,就比他們的老子更有「出息」:二德子只不過是個流氓打手,而小二德子卻成了為帝國主義國民黨正式收買的政治幫兇;劉麻子不過是個人口販子,小劉麻子卻成了為沈處長搞情報的探子,成了統管買賣婦女的「花花公司」的「經理」;唐鐵嘴不過是以相面為生的江湖騙子,小唐鐵嘴卻成了反動組織「三皇道」的「天師」。
其他的社會渣滓如小吳祥子、小宋恩子等,也都青雲直上、飛黃騰達。老舍先生讓這些人間醜類「子承父業」「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這個藝術構思的含義是相當深刻的。它以壓迫者越變越兇殘無恥的反動歷史,和被壓迫者越變越窮困悲慘的事實所形成的強烈對比,鮮明地昭示了這一鐵的事實:帝國主義加緊控制清王朝和新老軍閥,而清朝統治者、新老軍閥更加壓榨人民。這就準確地反映出舊中國由封建社會,日益深重地演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悲慘過程,宣告了那個人間地獄必將崩塌的前景。
《茶館》中貫穿全劇的重要人物,如茶館掌柜王利發,原來享有清朝特權、後來變為自食其力勞動者的旗人常四爺,搞實業救國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飽經風霜的貧農女兒康順子等,他們雖然屬於不同的階級或階層,但都受著「三座大山」的壓迫,他們性格的發展和命運的歸宿,都包容著豐富的社會內容,閃爍著鮮明的時代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