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孟郊的詩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

2023-04-01 21:57:46

  孟郊的詩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好不容易高中進士的孟郊,那一天該有多麼爽了吧?簡言之,那一天,他肯定是這麼度過的:白天騎著高頭大馬遊街、觀光,晚上就在「平康裡」裡喝酒、玩女人。好在他是詩人,我們可以逮著他的作品作證。

  我們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詩,只需要十秒鐘,但感動的淚水會在心裡流一輩子。因為,寒冷的孟郊寫出了「母子之情」最熾熱的溫度。

  (一)像瘋子一般在長安的大街上狂奔「賞花」

  我們中學的時候都學過一篇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諷刺小說《範進中舉》。說的是九百年前,一個久試不第的老書生範進,在終於中了鄉試的舉人後,喜極而瘋,最後需要賣肉的屠夫嶽父對他揮以老拳,將他打醒的故事。其實,早在範進之前400多年,大唐長安也發生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不過,那不是虛構的小說,而是真實的人生。也許吳敬梓的小說,就是從那個唐朝詩人那裡得來的靈感。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公元796年,一個四十六歲的老書生,騎著高頭大馬,在首都長安的大道上癲狂地奔走、吟詩,就像九百年後的範進在大清的菜市場發瘋一樣。

  那個瘋了似的老書生名叫孟郊,讓他瘋狂的原因也同範進一樣,因為科舉及第,考中了進士。此前他也是屢試不第,這次是他第三次進京趕考。

  按照慣例,在進士考試放榜的當天,當朝皇上要親自組織新科進士騎著大馬,在長安的大街上舉行豐富多彩的觀花採花活動。

  除了白天的宴飲觀光,重頭戲是入夜後,那些新科的進士都要到長安城北的風月場所平康裡去放縱狂歡。「平康裡」這個大量出現在唐傳奇中的地名可不是憑空虛構的,它是有史可考的自漢至唐長安城裡有名的紅燈區。

  唐朝末年,一個叫孫柴的人,就在他描寫長安世俗生活的紀實小說《北裡志》裡詳細地記錄了「平康裡」的風月實況:在那裡工作的女性都很年輕,她們都在官方登記備案取得上崗證,並針對官員、商人和貴族等不同服務對象進行過專門的技能培訓。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服務內容,便是專門為來京城參加科考的考生服務。因為,與「平康裡」相鄰的便是大唐的最高學府國子監(長安大學),而在長安大學附近的街巷裡住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所以,「平康裡」裡面的藝妓都在長安大學裡進修過詩文寫作和音樂表演,都精通怎樣安撫那些背井離鄉的考生們的孤獨焦慮,都諳熟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溫暖和快樂。

  現在你知道,好不容易高中進士的孟郊,那一天該有多麼爽了吧?簡言之,那一天,他肯定是這麼度過的:白天騎著高頭大馬遊街、觀光,晚上就在「平康裡」裡喝酒、玩女人。好在他是詩人,我們可以逮著他的作品作證。看看那天晚上,孟郊寫下的千古名詩《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這首詩裡,孟郊省略了前兩次參加科考的失意和狼狽,只一筆帶過說當時那失意和狼狽簡直沒臉說。後面三句則完全是一种放松和快意的精神狀態了,完全是一個人在實現了人生理想時的自由和得意,一種人的本能因為精神的解放一下子從身體裡噴薄出來了。於是,詩人一口氣為我們創造了「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膾炙人口的成語。這隻有一個人在徹底爽了、嗨了,並引得詩神上身、靈感爆棚時,才可能創造的奇蹟。

  但是,即便是這樣一首洩憤般放任不羈的詩作,也仍然潛伏著詩人苦難生活的陰影。雖然一日看盡了長安花——享用了「平康裡」裡的美酒與美人,雖然風光無限地接受了皇上的恩寵、遊覽了都城的美景。但依然可以感覺到今日的這些風光無限,正是由他那苦難的過去所激發。正是有了此前科考失意和如今金榜題名的對照互動,才使得這首看似簡單的詩,具有了一種前因後果產生的特別張力。

  (二)少年時代窮得像個叫花子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孟郊生於湖州武康一個小吏之家,家境清貧。關於這個苦難少年,有一個流傳了千年的段子。

  說是有一年冬天,皇上派了個欽差大臣來到孟郊的家鄉了解民情。縣太爺大擺宴席,為欽差大人接風。

  正當縣太爺舉杯敬酒,對欽差人說「請」時,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小男孩趁勢奔進縣衙,擋在正要碰杯的兩個大人之間。面對眼前這位穿著破衣爛衫的不速之客,縣太爺滿面怒容地呵斥道:「滾滾滾,怎麼來了小叫花子,真是掃人雅興。」沒想到小孟郊毫不示弱,理直氣壯地回頂道:「我是聽到你說『請』時才進來的。再說家貧並不代表人貧賤,離地三尺的地方說不定就有神仙存在呢。」

  見這小男孩出語驚人,欽差大人來了興致,讓縣太爺不要趕他,左右打量了小孟郊一番後,決定出副對聯來考考他的才華。 「請吧。」小孟郊一點也不怯場地脆生生回答。

  這欽差大人眯縫起小眼睛,盯著孟郊身上破爛的綠衣衫,便捻著山羊鬍須,搖頭晃腦地吟唱道:「小小青蛙穿綠衣」。小孟郊當然知道這是欽差大人在羞辱自己。他看見這位欽差大人身穿大紅蟒袍,又撇見飯桌上有一盤紅燒螃蟹,略一沉思,便以牙還牙地對道:「大大螃蟹著紅袍」。

  欽差一聽,雖然氣得面紅耳赤,但又不能失了身份,對一個小孩發作,便對縣太爺說:「在酒桌旁邊擺一小桌,給這小兒賞口飯吃,老夫還要繼續和他對下去。」老欽差一邊喝著老酒,一邊苦思冥想,看著餓極的小孟郊狼吞虎咽地享用美食時,又冒出了壞水:「小小貓兒尋食吃」。這回小孟郊已經摸清了他的套路,只瞟一眼他們那推杯換盞的醜態,便毫不留情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糧」。

  欽差和縣太爺一聽,驚嚇得放下了手中的杯盞,面面相覷地噎在那裡。原來他們吃喝的花費,正是國家賑災的銀兩。於是,倆人不敢再和小孟郊糾纏下去,反而遮人耳目地到處宣揚小孟郊神童的美名。

  其實,窮得像個叫花子一樣的童年,還只是孟郊苦逼一生的開始,更多的磨難還在後面排著隊地等著他。

  (三)像沙漠裡的仙人掌,他一直在忍耐中求生存

  接著,孟郊十歲時,他那在崑山當個小小縣尉(公安局長)的父親染病去世了。一家的生活愈顯清貧,生存的重擔全落在可憐的母親身上。

  孟郊的性格也變得憂鬱孤僻,青年時代甚至隱居河南嵩山,把自己封閉起來。在三十至四十歲的十年時間裡,他獨自在中原和江南遊歷,用詩作反映民間的疾苦。後來在母親的鼓勵下參加科考,開始為實現人生的理想抱負而奔波。

  四十二歲時,首次進京參加進士考試,落榜,留下詩歌《落第》: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

  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

  鵰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

  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

  但這次在長安應試也有意外收穫,那就是他結識了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舊唐書》記載孟韓一見如故,韓愈對比他大十七歲的孟郊大哥的詩歌極為推崇,並為他孤僻、不合群的性格辯解,說那是因為他所有的興趣和關注點都在詩歌創作上。

  第二年,孟郊再試,再落榜,留下詩歌《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

  再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又三年,四十六歲的孟郊奉母命第三次赴京應試,終於登科,並寫下前文那首揚眉吐氣的《登科後》。

  雖然發生了從「空將淚見花」到「看盡長安花」的人生轉折,但他所期待著的好運卻一直沒有到來,直到五年後,五十一歲時才等來溧陽縣尉一個芝麻大的官職。讓一個文人去做公安局長,孟郊渾身不舒服,工作也幹得毫無激情。

  溧陽縣城外有一個森林環繞的小水庫,苦悶的孟郊就經常跑到那潭水畔獨坐徘徊,飲酒賦詩,以致忘了本職工作。於是縣長報告上級,另請個人來代他履行縣尉的職責,前提是,他要把自己的薪俸分一半給那個代理者。縣尉的薪俸本來就很微博,如此一來,孟郊的狀況已窮困至極。

  三年後,孟郊辭去如同雞肋的溧陽縣尉一職,徹底退出了大唐的官場。那一刻,雖然他面臨了更大的生存壓力,但他也重生了。從此,他把一切世俗的功名都拋到了腦後,只一門心思投入到孤獨忘我的詩歌創作中,直到六十四歲時,於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病而亡。

  所以說,孟郊的一生就像一株沙漠裡的仙人掌,一直都是在忍耐中艱難地求生存,只爽過考中進士的那一天。

  但在生命的最後十年裡,他重新安排了人生,擯棄了現實的生活,進入了想像的世界。失去了世俗的一切,又從詩歌創作中獲得了無邊的精神世界。所以很難說,揮別了官場後的孟郊,是懦弱畏縮的,還是堅強奮發的;是自取滅亡的,還是絕處逢生的。

  (四)最傑出的「母子情」代言人

  大唐詩人中,誰的母子情最深?看看下面的故事,相信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1992年9月,香港的文化團體開展了一項問卷調查,請全體市民回答就「我最愛的十首唐詩」這個題目作答,然後按得票多少評出「香港市民最愛的十首唐詩」。最終,在眾多唐詩中,孟郊的《遊子吟》奪冠。後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把這首詩推薦給全世界的小學生,作為小學教材。這首詩,也是孟郊除《登科後》外另一傳頌極廣的代表作: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孟郊寫得最為明白曉暢的一首詩。六句三十個字,沒有任何難懂的地方。淺顯,但卻深邃,反而比那些看似複雜深奧的詩更廣博、更接地氣、因而也更偉大。全詩只有一個詞「三春」需要解釋一下。古人把春天的三個月分別叫做孟春、仲春和季春。「三春」就是整個的春天,全部的春天。孟郊在寫完母親通過給遊子縫衣以寄託不盡的牽掛之情後說,我們子女就像小草一樣,全靠母親太陽般的溫暖成長壯大。那麼我們該怎樣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呢?那就是要把整個、全部春天般的溫情回報給母親。

  這首詩是孟郊五十一歲當上小小的溧陽縣尉,返鄉把他的母親從老家浙江德清接到江蘇溧陽來奉時寫的。在當時的江南,有這樣一個風俗,就是家裡如果有人要出遠門,母親或者妻子就要親手給他們縫製衣服。那個衣服一定要縫得針腳細密,不能稀稀拉拉,粗針大線。因為他們相信,衣服的針腳縫得越細密,出門遠行的親人就會越早一點回家。而如果你縫得不細密,他們就會遲遲不得歸來。

  看看,恐怕沒有比孟郊這首詩表達母子情更至深至切的了。可以說,他足以擔當「母子情」的代言人。所以連向來憎惡孟郊詩歌,認為他的詩寒冷古怪的蘇東坡也不得不為這首詩所折服。他說孟郊的《遊子吟》是「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就是說,這首詩是從肺腑裡湧流出來的,是內心情感最真誠的流露。因而,這種情感一經湧流出來,就能直入別人的肺腑,就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靈。

  那麼,為什麼孟郊能成為最傑出的「母子情」代言人?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被愛過,除了在他母親那裡。所以他們母子之間的情感早已超越了一般的血緣關係,而是深入到了骨髓,融入到了生命的根本。

  (五)孟郊的詩有多「寒冷」?

  孟郊五歲的時候,正如日中天的盛唐卻爆發了「安史之亂」。成年後,孟郊曾有十年時間在江淮、江南一帶遊歷。遊歷使他目睹了國難,感受了民災,開闊了眼界,也改變了他的創作方向,使他從關注一己的命運,轉向關注民生的疾苦,所以他流傳到今天的五百多首詩作大多描寫的是世態的炎涼,和民生的苦難。

  文學史是這麼評價他的:說他的詩古樸凝重,避熟避俗,給人新鮮的藝術感受;說他的詩險奇艱澀,奇崛難懂;又說他的詩情深致婉,氣勢磅礴,具有悠遠情致……最著名的便是那句「郊寒島瘦」的蓋棺定論。

  這句話出自蘇東坡的《祭柳子玉文》:「元輕白俗,郊寒島瘦。」意思是說,唐代詩人元稹的詩輕佻、白居易的詩俚俗,孟郊的詩清寒枯槁,賈島的詩孤峭瘦硬。孟郊、賈島都是中唐詩人,倆人都以「字字推敲」的苦吟著稱,都具有清奇悲悽,幽峭枯寂的藝術特色。

  那麼,孟郊的詩到底有多「寒冷」呢?再看他的一首《寒地百姓吟》: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騷。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槌鍾飲,到曉聞烹炮。

  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遊遨者是誰?君子為鬱陶!

  這樣的詩讀上去確實很寒冷,又是「無火」,又是「冷箭」,又是「騷風」,又是「寒霜」,整個一個冰窖般的冷寒世界。就連他那立意來自於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還仍有一絲人間煙火的熱氣。但孟郊描繪的畫卷卻只有滿幅的陰森,遍地的寒涼。

  但我以為孟郊的「寒冷」其實是外冷內熱的。

  二戰死亡營倖存者弗蘭克寫過一本叫《追尋人生的意義》的書。他說,生活就是受苦,要生存,就要從痛苦中找到意義。

  孟郊就是這樣。面對蒼茫歷史中的黑夜,他通過自身的苦難,去理解人民的苦難;通過自己的傷痛,去感知人民的創傷,並用自己的詩作記錄了時代的風雨,喚起了道義的力量,成為了那個動亂時代的靈魂。雖然他的詩作看上去是那麼的冰冷,但他的同情和悲憫還是很有溫度的。

  所以,我們才會在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樣的詩作時忍不住淚流滿面。因為,寒冷的孟郊寫出了「母子之情」最熾熱的溫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