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王禹偁的軼事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2023-03-31 05:34:49 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北宋詩人、散文家。
散聞軼事
邵氏聞見錄
王元之,濟州人,年七八歲,已能文。畢文簡為郡從事,聞其家以磨麵為生,因令作磨詩,元之不思,即對曰:「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文簡大奇之,留於子弟間講學。一日太守席上出詩句:「鸚鵡能言爭似鳳。」坐客皆未有對,文簡寫之屏間,元之書其下:「蜘蛛雖巧不如蠶。」文簡嘆息曰:「經綸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為小友。至文簡入相,元之已掌書命。
詩話總龜
王元之病鶴詩云:「埋瘞肯同鸚鵡冢,飛鳴不到鳳凰池。」其文學才藻,登金馬玉堂不難也。竟不至其地,見於此矣。
珍席放談
王元之,淳化間在禁從,夢賦詩上前,記一句云:「九日山間見菊花。」莫喻其然,翌日授商州團練副使。初抵官所,菊紛盈於目。
東軒筆錄
太宗欲周知天下事,雖疎遠小臣,皆得登對。王禹偁大以為不可,上疏曰:「至如三班奉職,其卑賤可知。」云云。當時盛傳其語。未幾王坐論妖尼道安救徐鉉事,貶商州團練副使。一日從太守赴國忌行香,天未明,仿佛見一人紫袍秉笏,立於佛殿之前。王意其官高,欲與之敘位,其人斂板曰:「某即可知也。」王不曉其言而問,其人曰:「公嘗疏言三班奉職,卑賤可知。某今官為借職,是即可知也。」王憮然自失。
能改齋漫錄
王元之謫齊安郡,民物荒涼,殊無況,營妓有不佳者,公詩云:「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裡,鼓子花開也喜歡。」
石林燕語
王元之初自掖垣謫商州,至道間復自學士謫滁州。真宗即位,以刑部郎召知制誥,凡再貶還朝,不無怏怏。時張丞相齊賢、李文定沆當國,以詩投之曰:「早有虛名達九重,宦途流落漸龍鍾。散為郎吏同元稹,羞見都人看李邕。舊日謬吟紅藥樹,新朝曾獻皂囊封。猶祈少報君恩了,歸臥山林作老農。」齊賢不悅,繼有黃州之遷。
事實類苑
王元之在朝,與宰相不相能,作江豚詩刺之,譏其肥大云:「食啖魚蝦頗肥腯。」又云:「江雲漠漠江雨來,天意為雲不幹汝。」俗雲江豚出能致風雨也。 。
玉壺清話
王元之嘗作三黜賦,初為司諫,疏辨徐鉉,貶商州,召歸為學士。孝章皇后遷梓宮,群臣不成服,元之坐訕謗出守滁州。召還知制誥,撰太祖玉冊,語涉輕誣,時相不悅,密奏黜黃州。泊近郊,將行,時蘇易簡內翰榜下放孫何等進士三百五十三人及第,奏曰:「禹偁禁林宿儒,累為遷客,漂泊可念。臣欲令榜下諸生,期集送於郊。」奏可之。至日行送過西短亭,諸生拜別於官橋,元之口佔一絕付狀元曰:「為我深謝蘇公,偶不暇筆硯。」其詩曰:「綴行相送我何榮,老鶴乘軒愧谷鶯,三入承明不知舉,看人門下放門生。」時交親縱深密者,不敢私近,惟竇元賓執手泣於合門,曰:「天乎!得非命歟!」公後以詩謝云:「惟有南宮竇員外,為餘垂淚合門前。」至郡未幾,二虎鬥於郡境,一死之,食殆半,群雞夜鳴,冬雷雨雹。詔內臣馳驛勞之,命設禳謝,司天奏守土者當其咎。即命徙蘄,上表謝,略曰:「宣室鬼神之對,不望生還;茂陵封禪之文,止期身後。」上覽曰:「噫,禹偁其亡乎?」御袖掩涕。至郡,逾月卒。嘗侍瓊林,太宗獨召至御榻,面戒之曰:「卿聰明文章,在有唐不下韓、柳之列。但剛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難庇。」禹偁泣拜。
四六叢話
元之自黃移蘄,臨終遺表云:「豈期遊岱之魂,遂協生桑之夢。」蓋昔人夢生桑。佔者雲桑乃四十八,果以是歲卒。元之亦四十八而歿也,臨歿用事猶精當如此。
王元之在黃州作竹樓與無慍齋,紀其末云:「後人公退之餘,召高僧道侶,烹茶煉藥則可矣。若易為廄庫廚傳,非吾徒也。」後安信可至訪之,則樓且半圮,而齋已更為馬廄矣。求其記,則庖人取所刻石壓羊肉,信可嘆曰:「元之豈前知也,抑其言遂為讖也。」於是樓與齋皆葺如舊,而以其記龕之於壁。
涑水紀聞
王禹偁子嘉言,為館職,平居若愚騃,獨寇萊公知之,喜與之語。萊公知開封府,一日問嘉言曰:「外人謂劣丈云何?」嘉言曰:「外人皆雲旦夕入相。」萊公曰:「於吾子意何如?」嘉言曰:「以愚觀之,丈人不若未相為善,相則譽望損矣。」萊公曰:「何故?」嘉言曰:「自古君臣相得,皆如魚之有水。今丈人負天下重望,相則有太平之責焉。而丈人之於明主,能若魚之有水乎?此嘉言所以恐譽望之損也。」萊公喜執其手曰:「元之雖文章冠天下,至於識慮深遠,則不能勝吾子也。」
皇祐間,王汾第進士甲科,以免解例當降,仁宗閱其世次曰:「此王禹偁孫也。」令無降等。及汾改京官,又命優進其秩。
澠水燕談錄
王元之嘗草李繼遷制,繼遷送馬五十匹潤筆,公卻之。後守永陽,閩人鄭褒有文行,徒步謁公,及還,公買一馬遺之。或謗其虧價者,太宗曰:「彼能卻繼遷五十匹,顧肯虧一匹馬價耶?」
歷史評價
《宋史》:禹偁詞學敏贍,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為己任。嘗云:「吾若生元和時,從事於李絳、崔群間,斯無愧矣。」其為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為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所與遊必儒雅,後進有詞藝者,極意稱揚之。如孫何、丁謂輩,多遊其門。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議》十卷、詩三卷。子嘉佑、嘉言俱知名。
《宋史》論曰:《傳》云:「邦有道,危言危行。」三人者,躬骨鯁蹇諤之節,蔚為名臣,所遇之時然也。禹偁制戎之策,厥後果符其言,而醇文奧學,為世宗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