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子的起源到毀滅,盤點各類恆星一生中所經歷的不同結局
2023-03-31 06:45:28 2
前言
太陽是萬物之母。沒有太陽,地球上的生命將會滅絕。太陽通過熱核聚變釋放光能和熱能,當能量到達地球時,它滋養地球,給我們帶來光和熱。太陽是如何誕生的?它將經歷怎樣的未來?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分析這個問題!
太陽
我們知道氫是元素的起源和最早的元素,氫分為氫1 (di)、氘2(氘)和超重氫3(氚)。事實上,在宇宙的早期,溫度高達萬億億攝氏度。在這種溫度下,原子幾乎不存在。那麼,元素下一步如何進化呢?
大爆炸核合成
大爆炸後十秒鐘,宇宙中最簡單的漂浮在0+的原子核是di原子核,它由一個質子組成。在早期的宇宙中,如果兩個di原子核互相碰撞,它們會因為相同的性質而互相彈開。然而,在高溫高壓的影響下,穿梭機的原子核經過無數次碰撞後,在微弱的相互作用力下開始衰變。這種衰變科學家稱之為「β衰變」。在衰變過程中,兩個質子相互碰撞,一個質子在碰撞中釋放出由中微子和光子組成的強大能量。衰變的最終結果是質子成功地變成了中子。
氘和氚的比較
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強相互作用力繼續將中子和質子結合形成氘核(氘),然後氘核再與原生核結合形成超重氫核(氚)。經過一系列反應,氘和氚在強相互作用下最終形成早期氦核,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然而,這個過程只花了10分鐘。由於在此期間宇宙溫度達到幾十億攝氏度,原子核無法捕獲電子形成原子。這個過程被稱為「初級核合成」。
大爆炸核合成
第一顆星
大爆炸後30萬年,宇宙在膨脹的作用下溫度迅速降低。在早期,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在電磁作用下結合,形成氫原子和氦原子,隨後在宇宙中形成大量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雲。在重力的作用下,這些氫氣雲開始不斷凝結,然後中心的溫度和壓力變得越來越高。
恆星的誕生
在大爆炸後的1000萬年裡,在重力的壓縮下,氣體雲的平衡開始被打破,物質開始向中心移動,溫度變得越來越高,壓力變得越來越高。當中心的溫度超過1500萬攝氏度時,氫原子相互碰撞。在氫同位素氘和氚的碰撞過程中,這兩個原子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氦。在這個過程中,中子和電子被釋放出來,伴隨著巨大的能量向外擴散。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誕生了,幾乎所有的恆星都是這樣誕生的。
恆星和重力之間的戰鬥
在宇宙中,天體的質量越大,其引力就越強。相反,它承受重力的壓力越強,我們的太陽也是如此。然而,太陽將通過釋放巨大的能量與重力競爭,這個過程將持續數十億年。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但其核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因此核聚變將繼續進行,將氫轉化為氦,當氦轉化為碳、氧並最終轉化為鐵時停止。
恆星結構
許多人認為鐵不會產生聚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通常聚變會釋放能量,但鐵的聚變會吸收能量,因為鐵原子是最穩定的元素,通常想要使鐵聚變需要吸收強大的能量,而太陽沒有這種能力,所以大量的鐵會在恆星中積累。
紅巨星結構
越來越多的鐵開始向恆星中心靠近。太陽最終將進入加速膨脹狀態,這將把它從一個黃色的矮星變成一個「紅色的巨人」。在這個過程中,太陽的體積將會膨脹大約100倍。那時,它的軌道甚至可能吞噬地球。因此,未來的人類必須找到離開太陽系的方法!
不同星星的結局
隨著越來越多的氫被消耗殆盡,太陽釋放的能量在與重力的較量中開始發生變化。重力開始佔上風。然後所有的力開始壓縮恆星核心。由於太陽本身質量很小,它的核心最終會被壓縮成一個非常緻密的核心。我們稱之為白矮星。隨著太陽向白矮星演化,其表面的雲在太陽風和離心力的作用下開始逐漸遠離太陽,形成今天的行星狀星雲。成為白矮星後,太陽仍然可以繼續燃燒,直到它熄滅。太陽的結果是好的,但是一些星星的結果會很悲慘。
行星星雲
宇宙中有一些超大質量的恆星。像我們的太陽一樣,鐵的積累會使它們的體積迅速膨脹。其中一些可以超過太陽數百萬倍。可以想像它們有多大。由於恆星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會越來越大,所以當所有的力都壓向它的核心時,它的恆星核心密度就會變得無限大,最後當恆星核心密度達到太陽質量的1.44倍時,它的密度就等於原子核的大小。
恆星外側的重力以每秒70,000公裡的速度不斷向核心壓縮。然而,在到達恆星核心後,這種力量會強烈反彈。大量的能量將開始湧出並點燃整顆恆星。這是超新星爆炸。在這個過程中,鐵原子會不斷地凝結成更重的元素,比如你今天戴的金戒指和手鐲。它誕生於那個時候。超新星爆炸後,它的恆星核心會坍縮成中子星並繼續燃燒。
超新星爆炸
然而,還有一個更可怕的結果,那就是當超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密度達到無窮大時,引力將繼續向中心壓縮。最後,當恆星的核心密度被完全粉碎時,所有的能量都會流向中心的一個點,也就是黑洞。出生後,黑洞會迅速吞噬周圍的一切。科學家稱這種超大質量恆星直接爆炸成黑洞的現象為「超新星」或「極端超新星」。
極端超新星或超新星
摘要
既然我們知道了太陽的未來和宇宙中所有恆星的未來,我們也許無法回答宇宙本身存在的意義,但是萬物遵循的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的規律,即使是巨大的恆星和星系,也無法避免這個結局!正因為人類定義了宇宙,宇宙也定義了人類,所以我們應該永遠保持對宇宙的恐懼。
這些是我個人的意見。如果有任何缺點,請要求領導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