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橋七連的原型(虎年看完水門橋)
2023-11-12 02:22:43 2
今天終究還是沒忍住,將家裡的事放在一旁,在寒風中等了半小時,坐著公交車去看了這部《長津湖之水門橋》。早在《長津湖》上映之時,我就對這部續集牽腸掛肚,不只是因為吳京和易洋千璽的王炸陣容,更是因為影片中第七穿插連的每一個角色,都牽動著我的心。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群像戲,除了吳京和易洋千璽飾演的伍千裡和伍萬裡之外,朱亞文飾演的梅生,李晨飾演的餘從戎,韓東君飾演的平河,段奕宏飾演的談子為等等,每一個角色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讓我們看到了最可愛的人應該有的樣子。
每一位演員身上都有著軍人的那股勁,那股英勇無畏的勁。吳京和易洋千璽的表演,對得起犧牲的英雄,對得起英勇的七連。
相比於前作《長津湖》,《水門橋》的戰爭場面更加密集,觀眾似乎在陪著七連一起,馬不停蹄地執行任務。在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過程中,絲毫感覺不到拖沓和無聊,緊湊的影片節奏以及激烈的戰鬥場面,讓每一個觀眾都聚精會神,完全展示了國產戰爭大作的優秀品質。
當《水門橋》的片尾字幕出現的時候,我緊張的心才放鬆下來,走出影院看到路上車水馬龍,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新年的幸福和快樂,內心忽然有一絲難受:七連的戰士們沒有看到如今和平的景象。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前赴後繼,有了他們的捨生忘死,有了他們的青山埋忠骨,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和平幸福。
何處埋忠骨?他鄉即吾鄉。
《水門橋》的主線故事延續了《長津湖》的劇情,美軍遭遇重創之後落荒而逃,本想通過在下碣隅裡機場坐飛機撤退,可是遭受了我軍的圍攻,摧毀了他們的機場設施,只有少部分傷員成功坐飛機撤退。美軍大部隊不得不走陸路,通過水門橋撤到興南港,從而從水路撤退。
《水門橋》中七連的戰鬥任務包括圍攻下碣隅裡機場,以及炸毀水門橋,阻斷敵人的撤退路線,前後夾擊將敵人全殲。
影片的重中之重,自然是三炸水門橋。
第一次炸水門橋,其實是九連完成的,就是段奕宏飾演的談子為率領的九連。這一次戰鬥是運用的倒敘手法,並沒有進行太過詳細的描述。九連比七連更早到達戰場,運用合理的戰術成功將炸藥包送到了橋面上,可惜因為炸藥量太少,只炸出了一個缺口。而談子為被炸出的飛石穿透了身體,壯烈犧牲。
第二次炸水門橋,是影片中最緊張,最刺激,最讓人熱血沸騰的一次戰鬥。面對敵人給設下的圈套,足智多謀的伍千裡和梅生,運用各種方式成功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他們成功炸毀了橋面,代價就是七連加九連只剩下7名戰士。聞風趕到的敵人增援部隊再次佔領水門橋,並且進行了橋面搶修。
第三次炸水門橋,是本片的高潮段落,也是最動人的段落。美軍修好了橋,他們的任務仍然存在,就算只剩下了7名戰士,他們依然奮不顧身地要去執行炸橋任務。面對敵人的嚴陣以待,他們已經沒有了重型武器,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任務。
三炸水門橋,英雄的七連完成了戰爭史上的壯舉,《水門橋》也完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壯舉。慘烈而直觀的戰鬥場景一幕接一幕,包括平河被坦克碾壓,戰士被坦克炸飛,被燃燒彈燒成灰燼,被飛機上的機槍掃射成血肉碎片。這是國產電影從未有過的尺度,如此慘烈的畫面在影院觀看已經緊張到攥緊拳頭,難以想像身處戰場的戰士們該有著多麼強大的內心。
影片的結尾更是意味深長,七連最後只有伍萬裡得以倖存,英雄的七連完成了炸橋任務。可是,敵人還是完成了從水門橋撤退的計劃,因為他們運用運輸機運載了強力的鋼鐵橋體,及時地修復了橋面。
戰場上拼的不僅是軍人的實力,更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就像伍千裡和餘從戎在瞭望塔中的對話,餘從戎指著機場停機坪上被炸毀的直升機殘骸,對伍千裡說:"聽說這玩意能直上直下,咱們啥時候能造出來啊?"伍千裡若有所思地回答:"會有的,遲早的事。"
很想對他們說一聲:"您的期待都已經實現了。我們造出了原子彈和飛彈不再受到別人的核威脅,我們造出了北鬥系統不再受到別人的牽制,我們造出了航空母艦可以時刻巡航國域,我們造出了先進的國產殲擊機可以掌握制空權。我們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沒有人可以再威脅我們的和平生活。"
這盛世如您所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