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才子介紹 影響好幾代人的文壇巨匠
2023-03-31 05:11:55
香港四大才子,可以說是上個世紀香港文壇最輝煌的一個時刻,他們分別是寫流行曲的黃沾、寫科幻的倪匡、寫美食的蔡瀾和寫武俠的金庸,這些名號可以說都是響噹噹的,黃沾的創作的多首影視作品傳唱至今,倪匡的科幻作品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蔡瀾被稱為香港的食神,還曾為《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金庸就更不用說了,武俠作品影響了不止一代人,可以說是真正的武俠大師。
一、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荊勳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代宗師」和「泰山北鬥」,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臺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金庸的主要作品:
1.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等。
2.其他作品:《袁崇煥評傳》《三十三劍客圖》《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易經·陰陽與術數》《陳世驤先生書函》《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二、倪匡
倪匡,著名小說家。原名倪亦明,後改名倪聰。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出生於上海,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八千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 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金庸寫《天龍八部》連載。倪匡先生的作品範圍極廣,包括武俠、科幻、奇情、偵探、神怪、推理、文藝等各類型的小說及雜文、散文評論、劇本等。金庸評價倪匡先生為:無窮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無限的可能,與無常的人生之間的永恆矛盾,從這顆腦袋中編織出來。他是華人科幻小說界裡的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的結局往往出人意表,有很多名作品,其中尤以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浪子高達系列、亞洲之鷹羅開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年輕人與公主系列、俠盜影子系列等。
倪匡的主要作品:
1.科幻小說:《鑽石花》《地底奇人》《妖火》《藍血人》《透明光》《地心洪爐》《蜂雲》《奇玉》《原子空間》《天外金球》《支離人》《不死藥》等。
2.武俠小說:《六指琴魔》《六指琴魔續集》《情天劍痕》《倩女情俠》《南明潛龍傳》《玲瓏雙劍》《鬼界》《虎魄冰魂》等。
3.電影劇本:《獨臂刀》《金燕子》《唐山大兄》《精武門》《吉祥賭坊》《馬永貞》《仇連環》《洪拳小子》《方世玉與洪熙官》等。
三、黃沾
黃沾,原名黃湛森,1941年出生於廣州,有八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六。1949年他隨父母移民香港;早年入讀喇沙書院,後升讀港大,1963年畢業於港大中文系。畢業後曾執鞭,後轉到電視臺工作,1965年投身廣告創作及填詞。上世紀70年代末,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電視劇主題曲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家變》、《狂潮》《強人》《大亨》《抉擇》《風雲》《射鵰英雄傳》《上海灘》等等這些電視劇的主題曲都是黃沾的佳作。那個時期,可以不誇張地說,香港的每個角落、每個人唱的都是他填詞的歌。從此他走上了自己填詞生涯的高峰,漸漸開始為電影作詞作曲,伴隨著香港電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黃飛鴻》等陸續走紅,黃沾的詞曲也傳遍了華語地區。黃沾的詞作品是他俠義精神與人生哲學結合的最佳體現,詞壇小生林夕在點評黃沾時說:「以文言筆法寫詞有如行鋼線,一不小心便會一面倒。只有學貫五經才能欣賞。」至今,他仍然是香港歌壇公認的「詞壇教父」。
黃沾的主要作品:
1.音樂:《滄海一聲笑》《隨遇而安》《黎明不要來》《焚心以火》《開心做出戲》《衝一衝》《道》《路隨人茫茫》《大丈夫日記》等。
2.為他人創作:《我的中國心》《男兒當自強》《讓一切隨風》《長路漫漫伴你闖》《倩女幽魂》《誰是大英雄》《上海灘》《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英雄無淚》《碧血劍》《忘記他》等。
3.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逃學威龍2》《唐伯虎點秋香》《鬼馬雙星》《開心巨無霸》《外來媳婦本地郎》《豪門夜宴》《歌舞昇平》等。
四、蔡瀾
蔡瀾,廣東潮州人,新加坡出生,留學日本,在香港發展事業,電影製片人、電影監製、美食家、專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商人。少年時代受父親的影響,閱讀了不少現代作家的作品。早年在新加坡《南洋商報》寫影評。十六、七歲時離開新加坡到外國,後到日本留日學習電影製作。蔡瀾的父親蔡文玄早年從潮州潮安縣照門蔡村移居至南洋,是一位詩人,後來在邵氏片場的一個分行做幹事,母親洪芳娉則是小學校長。蔡瀾在家中排行第三。蔡瀾被稱為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中的「食神」,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
蔡瀾的主要作品:
1.電影:《香港奇案》《油鬼子》《聊齋豔譚》《小男人周記》《一眉道人》《阿修羅》《殭屍醫生》《神探馬如龍》《城市獵人》等。
2.文學:《蔡瀾隨筆》《草草不工》《苦中作樂》《玩物養志》《蔡瀾三談日本》《不修邊幅》《二樂也》《十字街頭》《香港非常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