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層理、片理和解理;劈理、節理和斷層
2023-03-31 14:18:40
層理:沉積巖層內部的成層性特徵。是沉積物沉積時形成的。這些成層性可以是因沉積物粒度不同體現出來的,也可以是顏色、成分等不同而體現出來的,層比較穩定、明顯。層理可以分為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波狀層理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反映了當時沉積時的介質(水、空氣)動力條件。
片理:部分區域變質巖中片狀礦物、柱狀礦物定向排列的特徵。是因為巖石受到定向壓力後(構造壓力),組成巖石的礦物發生重結晶作用,使得礦物向壓力較小的那個方向延伸生長,造成定向排列現象。
解理:礦物晶體受力後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這種性質稱為解理。解理可以用來區別不同的礦物質,不同的晶質礦物,解理的數目,解理的完善程度和解理的夾角都不同。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在樣品和顯微鏡下區別不同的礦物質。在標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閃光的斷裂面為閃光的平面,即解理面。解理面一般平行於晶體格架中質點最緊密,聯結力最強的面。 因為垂直這種面的聯結力較弱,晶粒易於平行此面破裂。相對來說,面與面之間的聯結力最弱。解理是反映晶體構造的重要特徵之一。且較晶形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不論礦物自形程度高低, 解理的特徵不變,是鑑定礦物的重要特徵依據。一般可依據解理的有無,發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為標誌)以及組數和各組交角來區分礦物。
斷裂是指巖層被斷錯或發生裂開。據其發育的程度和兩側的巖層相對位錯的情況把斷裂分為三類。一類叫劈理,是微細的斷裂變動,還沒有明顯破壞巖石的連續性。最常見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發育的軸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皺軸面為對稱軸)。第二類稱節理,是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切節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如「X」-形的共軛節理。如果斷裂兩盤的巖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是最重要的一類斷裂。
節理:巖石中的裂隙,其兩側巖石沒有明顯的位移。地殼上部巖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通常,受風化作用後易於識別,在石灰巖地區,節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巖石中的裂隙,是沒有明顯位移的斷裂。節理是地殼上部巖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按成因節理可分為:①原生節理,成巖過程中形成,如沉積巖中因縮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巖冷卻收縮而成的柱狀節理;②構造節理,由構造變形而成;③非構造節理,由外動力作用形成的,如風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節理,常局限於地表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