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Broadwell:真的是14nm工藝
2025-02-24 06:38:28
泡泡網CPU頻道10月29日 Intel今年8月份正式公布了14nm工藝及Broadell架構中的Core M處理器,目前已經有聯想、華碩等筆記本廠商推出了基於Core M處理器的輕薄筆記本。擅長晶片級分析的Chipworks日前就以這些筆記本上的Core M處理為例子又做了一次專業分析。
詳細的分析還在測試中,下面這些是Chipworks的初步工作成果,我們先來看看Intel 14nm工藝的大概情況。
這張圖是放大之後的,所以有些模糊,不過從他們標記的橫線那裡還是能數出10個柵極距,長度699nm,平均間距69.9nm,跟下圖中Intel官方公布的70nm柵極門間距(gate pitch)是相符的。
Intel官方公布的柵極門間距是70nm
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鰭片(fin),有20個個,總長843nm,平均間距是42nm,也跟Intel的官方說法相符。
再來看看橫切面的剖圖,Intel宣稱頂部的金屬層是從65nm工藝就開始用的了,有13層金屬層,還有一個金屬注塑(MIM-cap)成型層。
再來看看邊緣的情況,這裡沒有金屬層或者MIM-cap層,可以數出12層截面。
之前在IBM 22nm工藝的Power8處理器上見到過12層金屬,Intel最新幾代產品使用的是9層,BayTrai處理器上是11層。
Intell公布的互聯門間距是52nm,不過這裡顯示的是54nm,這裡面可能有些誤差。
現在他們還沒有詳細的TEM資料,所以看不清電晶體或者鰭片,不過Intel官方給出過14nm 3D電晶體的圖片,如下圖所示。
從圖片來看,Intel的14nm電晶體相比22nm工藝明顯縮小了,鰭片(fin)也改進了,柵極金屬看起來跟22nm差不多,早期的工藝中還使用了鎢柵極填充。(這應該是第四次金屬柵極工藝的升級換代了)
Chipworks的詳細分析很快會出爐,不過他們的報告是要收費的,適合企業用戶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