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置地李欣年會(李欣正式接掌大旗)
2023-10-31 11:01:37 1
5月5日,立夏。這一天,李欣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
上午,華潤置地2021年總結表彰會如期舉辦;下午,王祥明辭任,華潤置地「換帥」,權力棒交接給「子弟兵」李欣。
據悉,新官上任的消息並未出現在華潤置地的官網上,甚至沒有公司領導人相關的介紹。
作為央企地產商,「掃地僧」的低調氣質,狠狠拿捏住了。
圖源:華潤置地官網
華潤集團,一家具有83年的紅色央企。
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華潤位列第69位。集團下屬企業近2000家,員工37萬 人,是頭部央企裡的「龍頭」。
央企和國企的背景,決定了華潤地產板塊基因的「與眾不同」。
將時間追溯回2001年,華潤集團重組北京華遠,將其更名為「華潤置地(北京)控股有限公司」。
這一年,李欣離開了任職6年的華潤物業,正式加入華潤置地(北京),成功踏入「舞臺中央」。
圖源:華潤集團官網
2002年,華潤置地(北京)更名「華潤置地有限公司」。2004年,房地產開發業務被確立為華潤集團主營業務之一。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華潤置地的高管團隊也歷經了幾番更迭。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4年至今,華潤置地董事會主席已更換了6位。最長的4年,最短的只10個月左右。
圖源:企業公告
早期,華潤置地董事會主席主要是由華潤集團高管兼任。王印、宋林都同時兼任了集團及總公司的要職。
由母公司派人掌舵,表面看是集團對地產板塊的業務掌控將更為緊密。實際上,也與央企一貫謹慎的用人偏好有關。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無疑吳向東是華潤早期的「靈魂人物」,中國地產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被業內稱為「實力派偶像」的狠角色。
從35歲時負責40億深圳羅湖華潤中心項目,到操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商業地產項目——萬象城。作為創新者,他成就了華潤置地的商業版圖。
深圳萬象城|圖源:華潤置地
2013年,46歲的吳向東扶搖直上,接替王印執掌華潤置地董事局主席。
吳向東在華潤置地的一把椅上只坐了一年多,便以個人原因辭去華潤置地主席職務。
此後,華潤置地的主席位置空缺長達4年多。直到2019年,吳向東正式請辭,唐勇上任。
一年時間,更換三位掌舵人。2019年對於華潤置地,乃至整個地產行業來說都非比尋常。
2019年2月,吳向東正式離職。在告別華潤置地時,他的一封信,讓唐勇等一眾管理層內心暗湧。
吳向東,爾後赴任華夏幸福也在意料之中。
只不過,在他離開的同時也帶走了華潤置地的一批精幹,包括CFO俞建等30多人。以致在業績會上就有記者忍不住向唐勇發問,如何看待人才流失問題。
那時候的唐勇,雖然心有萬般無奈,但還是對外界表示「華潤置地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業務會繼續做好,也沒有什麼人離開,不必過於擔心。」
萬萬沒想到的是,隨後離開的會是他自己。
唐勇治下的華潤置地始終維持著央企的穩健風格,每年銷售增長大約在20%左右,但相比其他頭部房企動輒50%以上的銷售增速,這樣的華潤置地被市場認為是「偏保守」。
與其他管理層不同,唐勇向來不諱於承認企業發展的不足。
2017年,華潤置地淨利潤大跌,排名掉出了前十。唐勇在業績會開場便面有愧色:「上半年財報不太好看,抱歉讓大家失望」。
由此也拉開了華潤置地的業務調整。截至2019年11月,華潤置地實現銷售金額2266.7億元,銷售增長下滑至19.5%。
唐勇離開之後,高級副總裁遲峰,副總裁、華北大區總經理蔣智生,董事局副主席、華北大區董事長張大為等核心高管均傳出離職消息。
華潤置地的管理層面臨著持續動蕩。王祥明在這個時間點「空降」,頗有點穩定軍心,「擺渡人」的意思。
在唐勇擔任副主席的那段時間,李欣正式進入了華潤置地核心管理層名單。
2016年7月,李欣與張大為一同被任命為聯席總裁,2017年4月獲任執行董事;2018年華潤置地取消聯席總裁架構,李欣獲任為總裁,負責公司日常業務管理。
李欣|圖源:華潤置地官網
在王祥明兼任總裁的這段時間,除了2020年出席業績會外,之後兩年,均由李欣主持控場,日常事務和經營的擔子也多落在了李欣身上。
如今,加入華潤置地21年的李欣,終於成功上岸。
相比其他央企房企掌舵人來說,「70後」的李欣提倡「進取、提效」,形式風格堪稱勇毅。
或許這也是為何,華潤置地選中他的最關鍵的原因。
在今年的兩場業績會上,「收併購」成為提及最多的詞。背後既有在深度調整期行業對華潤的期許,也有管理層對公司決策的影響。
過往的十年,華潤置地經歷了太多不安。現如今,隨著出險房企不斷增多,國央企收併購正被各方寄予強烈期望。
李欣帶領之下的華潤置地,變化已經逐漸顯現。
相比之前的四平八穩、守住前十等低調的標籤,今年華潤置地直接釋放了另一個信號,進取、提效。
兩個月買地花超400億元,普遍溢價率超20%,最高達到226%,業界給予評價「央企覺醒」。
圖源:集團官網
今天的華潤置地非常看重行業排名。雖然李欣多次否認「唯規模論」,但頭部央企所肩負的使命,可不是靠划水就可以完成的。
2021年,華潤置地傳聞已久的組織架構調整落地,從「大區做強」調整為「大區做精」。
所有大區部門由13個精簡為9個。而華南大區則拆分為深圳大區和新華南大區,李欣直接任深圳大區董事長。
圖源:華潤置地官網
李欣集華潤置地董事會主席、總裁於一身,未來勢必要大幹一場。
關於2022年的銷售目標和策略,華潤置地難得一見的沒有給出明確的數字目標。
這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猜想。換帥之後的華潤,是借勢一鳴驚人,還是保持過往穩健趨勢?
不同於總裁職務的日常經營管理,主席之位的重心在於戰略指引。如今,權杖交到了李欣手中,他將帶領華潤置地走向何方?
根據以往經驗判斷,新官上任之後,老將李欣應該會採取」由內向外」的穩健改革方式。「有質量的增長」是李欣面對投資者和外界媒體時反覆提到的關鍵詞。
華潤置地業績發布會現場|圖源:華潤置地官網
從今年的經理人會議上提出的一系列關鍵詞中就能看出,「降本、提質、增效,做優存量、做實增量,減少內卷、杜絕浪費,刀刃向內」等,大部分是對內部的治理。
而就在上個月,華潤置地進行了一輪組織變革,將華東大區整合為6大城市公司,從而提升組織效能,提高城市公司的深耕能力。
除了對組織架構進行變革外,華潤置地近期也開始面向社會進行行業人才的招募。可以看出,目前華潤置地對於新鮮血液的渴求。
對內治理、提升效能、廣納人才,這是李欣上任的「三板斧」。
接下來,李欣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或許就是華潤置地增收不增利的問題。
2021年毛利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或許和前幾年的冒進拿地有關。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才是華潤置地的當務之急。
同時,如何在疫情反撲及行業下行的大背景下,實現銷售業績和回款的穩中有進,這也是決定未來銷售排名的關鍵一環。
來源:搜狐焦點@上層建築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