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警十大傳奇疑案:致命的衝動
2023-10-13 05:09:34 1
致命的衝動國際刑警組織維持的是全世界的和平與安寧。一旦有重要案件發生,他們就會聯合各國警方,共同主持正義!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叫埃因霍恩的激進分子在公開場合大談和平,私下裡卻包藏禍心,一副醜惡嘴臉;他的女友——一名年輕的女大學生,為了爭取自由而試圖逃離他,卻慘遭毒手。但是,兇殘的罪犯憑藉著深厚的社會關係和顯赫的社會地位逃脫了法律的制裁,繼續逍遙法外,給受害者的家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他們多次催促警方為自己的女兒復仇。然而,對犯罪嫌疑人的調查一波三折。犯罪嫌疑人憑藉自己的魅力不斷結識新的女性,並利用她們的錢為自己的生活打開出路。為了抓捕潛逃的殺人狂魔,全世界的警方通力合作,布下了天羅地網,最終將這個被控制欲所驅使的危險男人繩之以法,並撕下了他極度虛偽的偽裝。
一、霍莉的失蹤(1)
霍莉·麥達克斯是一個七口之家的長女,出生於德克薩斯泰勒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她溫柔,善良,美麗,具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對於妹妹們來說,她是個非常細心的大姐姐,在很多方面就像媽媽一樣。妹妹梅格和霍莉的關係較之其他姐妹更為親密,對她來說,霍莉不僅僅是自己的姐姐,更是一位無話不談的良師益友。
由於酷愛藝術,因此霍莉在1965年離開家人,隻身一人前往費城外的布林莫爾大學進修。在20世紀70年代初,費城儼然是各類藝術家和自由思想者的天堂,其中最有名的人物要數埃因霍恩。在60年代的和平運動期間,他聲名鵲起,並且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埃因霍恩自詡為這個「和平與愛」年代的領袖:他倡導非暴力運動,參加反戰活動,並且四處演講。他甚至宣稱在1970年開創了費城的第一個「地球清潔日」,這種說法在今天廣受爭議,但在當時的確蠱惑了不少人。不管怎樣,他是一位備受尊敬的知識分子,受到信徒們的愛戴。但是,人們並不知道他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物。而霍莉起初也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大學畢業後,霍莉遇到了這個自稱為「麒麟」的人。初次見到美麗而開朗的霍莉,埃因霍恩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他揚言要擁有霍莉,並且以他個人獨具的魅力很快贏得了霍莉的芳心。
此後霍莉和埃因霍恩交往了五年,她漸漸發現自己和埃因霍恩之間有許多無法融合之處,並不合適在一起。1977年9月10號,她鼓起勇氣對埃因霍恩表示要和他斷絕關係:
「伊à,我想我們應該分手了,我們並不適合對方。」
聽到霍莉說要離開自己,埃因霍恩頓時勃然大?,一張?本極具男性魅力的臉孔因為衝動而變得扭曲可怖起來。他一把攥住霍莉的雙肩,「為什麼?因為你不想聽我的話,這就是?因!我不會讓你如願的!」
霍莉見無法說服埃因霍恩接受分手的現實,就極力掙脫他的大手想要走開。
埃因霍恩用力扳過她的身子,?氣衝衝地質問:「你要去哪兒?」
看著埃因霍恩那張因憤?而充血的臉,霍莉心中閃過一絲恐懼,但她仍堅持說:「我要離開你。」
埃因霍恩衝著她大吼:「不行,你不能離開,不行!」
在1250英裡之外的德克薩斯州,霍莉的家人正憂心忡忡。霍莉一直和他們保持書信來往,但是她最近的幾封來信卻讓家人十分擔憂。
梅格是霍莉的妹妹,她回到家後總是先去廚房看看母親在做什麼。她推開門,走進廚房,母親像平常一樣在忙碌著準備家人的晚餐。梅格走過去,親熱地摟住母親的肩頭。麥達克斯太太是一個身體略有發福的中年女人,一頭金色短髮整齊地梳理著。她回過頭,有些憂鬱地對她說:「霍莉來信了,放在桌子上,你看看吧。」梅格想問怎麼了,但看看母親的神色,欲言又止。
餐桌上,一家人像往常一樣共進晚餐,但今天的氣氛卻有些沉悶。梅格心不在焉地叉著盤裡的煎牛肉,不時地看看爸爸和媽媽。她似乎想說什麼。最後她終於忍不住衝口而出:「霍莉在信上總是說埃因霍恩做了這個,埃因霍恩做了那個。這讓我不禁在想,她到底在做什麼?老實說,我認為他們之間並不是平等的男女朋友,而是完全由埃因霍恩控制的,這是一種佔有關係。這很不正常。」
但是霍莉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成了埃因霍恩的佔有品。而她的家人雖然很為她的狀況擔心,卻也不知道該怎樣告訴她,讓她儘可能離開這個男人。
這之後,霍莉的來信突然中斷,連續數周都沒有消息。她甚至忘記了家人的生日,而這是從未有過的。到了10月中旬,她也沒有給過生日的三個家人寄來生日卡。這次不但梅格,就連爸爸媽媽也為霍莉的反常行為憂慮不安。
梅格告訴爸爸:「霍莉已?好長時間沒打電話,也沒寫信,什麼也沒做,這很奇怪。我覺得她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
麥達克斯先生說:「我和你媽媽也正為這件事擔心。霍莉還一直是和那個男友在一起嗎?那個人究竟怎麼樣?」
梅格回答:「他們有沒有分手我不確定,但我聽霍莉說起過,那人是賓大的教師,還是個和平主義者。」
也許是出於直覺,麥達克斯先生對女兒的男友埃因霍恩並不太信任。
他對太太說:「親愛的,我想你還是給霍莉打個電話,看看她最近怎麼樣。」
麥達克斯太太認為丈夫的話也有道理,於是決定給女兒打個電話。她找出電話簿,霍莉留下的最後一個號碼是埃因霍恩的。她按照上面的數字撥了出去,對方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喂?」
麥達克斯太太:「您好。我是麥達克斯太太,霍莉的母親。」
男人:「您好,麥達克斯太太。我是埃因霍恩。」
麥達克斯太太:「霍莉最近沒有和家裡聯繫,我們有些擔心。請問你最近是否見過她?我想你可能知道她在哪兒。」
埃因霍恩說他也有一段時間沒見過霍莉了。麥達克斯太太對他的話表示不理解。他解釋說,霍莉在幾周前的一個星期天跟他說要去逛商店,等他洗完澡時,霍莉已?走了,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一、霍莉的失蹤(2)
說了這番話後,埃因霍恩就沉默了,顯然是不想再多談。麥達克斯太太只好說再見,然後放下了電話。
梅格看母親神色黯然,著急地問:「媽媽,出什麼事了?」
麥達克斯太太回答說:「埃因霍恩說他最近沒有見過霍莉。」
麥達克斯先生:「他還說什麼了?」
麥達克斯太太:「別的沒有說什麼。嗯?只不過他的口氣顯得非常冷μ,我想他們是不是剛剛分手了,所以心情不好?」
梅格:「那姐姐究竟是去了哪裡呢?已?這麼久沒有見到她的人了。我們這麼擔心也沒有用,不管怎麼說,還是先報警吧。」
霍莉的家人迅速報告了費城警方,但是費城警方認為她的失蹤根本沒有異常之處。
由於沒有任何犯罪的證據,所以警方沒有任何展開調查的?因。在那年秋天和冬天,麥達克斯一家仍沒有得到霍莉的任何一點消息。他們只能推測,也許霍莉只是想單獨待一段時間,到聖誕節的時候她就會主動和家人聯絡。因為這種情況在周圍其他年輕人身上也的確發生過。
二、皮箱裡的女屍(1)
聖誕節一天天地臨近了,商店和各家各戶都開始為過節而大肆裝飾,人們也在忙著進行聖誕節前例行的大採購,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節日的氣氛。但霍莉仍然杳無音信。1977年12月,德克薩斯州霍莉的家人在?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已?絕望了,他們決定放棄等待,僱傭已退休的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鮑勃調查霍莉的失蹤。
鮑勃目前是一名私人偵探,中等身材,一張平凡的臉上配以堅毅的下巴,顯得精明而幹練。他告訴霍莉的家人,他想和他們見面談一下。於是麥達克斯夫婦邀請他到家裡來。鮑勃請大家詳細地談談霍莉的情況,最好不要有什麼遺漏。因為他需要首先對霍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任何一點疏忽也許都會對破案造成不利。
在鮑勃的要求下,霍莉的母親麥達克斯太太抑制著心中的痛苦,回憶起女兒的事:「霍莉在高中和大學時都非常優秀,始終是一個?規蹈矩的孩子。我們之間幾乎無話不談,她習慣把所有事都告訴我。」她哽咽著說完最後一句話,眼睛裡一下子充滿了淚水。麥克達斯先生撫慰地摟住了她的肩膀,說:「會好的,親愛的,鮑勃會幫我們找到霍莉。」
梅格拿出一張全家人的合影,說:「我知道許多人都認為霍莉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女孩,這樣說其實並不準確。她的確很漂亮,當過àà隊隊長,在畢業典禮上致過開幕詞,但她不只是這樣的人,她不屬於特定的某一類人。」
鮑勃看著照片中的女孩,她臉形柔和,有著一對明亮歡快的眼睛,一頭金髮柔順地披於雙肩。這位私人偵探自忖,這個美麗的女孩不但氣質獨特,而且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如今竟然離奇失蹤。他不僅對霍莉的家人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同情。
聽完麥達克斯一家人的介紹,鮑勃略微思考了一下,又問道:「霍莉平時?常和什麼人來往?她有沒有固定的男友?」
麥克達斯太太和丈夫對視了一眼,對鮑勃提到了埃因霍恩,談到了霍莉和他交往後的反常表現,還有他們的分手和霍莉隨後的失蹤。
聽了母親和姐姐的話,霍莉的小妹妹布菲也靦腆地說,「鮑勃先生,我想有個情況可能也有用。」鮑勃親切地請她不要有顧慮,於是布菲談到了1977年學校組織的英格蘭之旅。
「當時,霍莉和埃因霍恩在那裡度假。見到他們我非常高興。但是後來發生的事並不像我想的那麼讓人愉快。這都怪那個叫埃因霍恩的男人。他是個怪人,不管在哪個房間,他總是跟在我和霍莉後面。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單獨待在一起,最後霍莉只好直接告訴他,她要和我單獨待一會兒!」
「埃因霍恩有什麼反應?」鮑勃追問。
布菲顯出厭惡的神色說道:「他當然不能再賴著!所以很不高興地轉身走了。」
「霍莉還和你說了些什麼?」鮑勃又問。
布菲回答說:「後來霍莉告訴我,埃因霍恩這個人有很強的佔有欲,而且他同許多女人有不正當的親密關係。所以我馬上勸霍莉離開這個人,但她有些擔心埃因霍恩可能會不答應。我告訴霍莉我一定會幫助她的。」
那天和布菲長談之後,雖然不知道埃因霍恩對分手會有何反應,但霍莉已?下決心要離開這個人。
聽完布菲的話,梅格還告訴鮑勃,布菲回家後不久,霍莉打電話來說,她已?選好了要去的地方,但要到10月1日才能住進去。所以她們能做的只有等10月1日後,霍莉再告訴她們她的新電話號碼和新地址。
結束了與霍莉家人的談話後鮑勃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回憶著在霍莉家了解到的情況,一時陷入了沉思。他感到很難想像一個和平主義激進分子會傷害自己的女友,但作為一個接受了委託的私人偵探,他必須展開調查。
鮑勃趕到費城,找到了曾?是fbi特工,現在的私人偵探費爾丁,向他說明了案情。費爾丁決定與他合作,聯手偵破此案。
對案情進行了一番分析後,鮑勃和費爾丁決定先找埃因霍恩訊問一下情況,因為他是最後一個見到霍莉的人。
兩人按照霍莉家人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埃因霍恩家,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公寓,牆上爬滿了藤類綠色植物。鮑勃按響了門鈴,很快,一個男人出來開了門。趁著費爾丁與之對話的時間,鮑勃對他進行了初步觀察。這是一個中等個頭的男人,腦後扎著一條馬尾辮,最吸引人的還是他的一張臉。那充滿肉感的嘴唇和濃密的絡腮鬍令人感到一種不安全的誘惑力。
男人狐疑地看著兩位偵探:「你們有事嗎?」
費爾丁面無表情地問:「是埃因霍恩先生嗎?我們想就霍莉小姐的事和你談一談,可以嗎?」
這個男人只把房門半開,毫無請兩人進去的意思。他冷冷地回答:「我就是埃因霍恩,有什麼問題請說吧。」
費爾丁只好站在門外向埃因霍恩提出了幾個問題。
費爾丁:「請問霍莉小姐是住在這裡嗎?」
埃因霍恩:「她不在這兒,她已?走了。」
二、皮箱裡的女屍(2)
埃因霍恩聲稱霍莉在9月10日左右出去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她是大約3周前離開的。」
費爾丁:「她為什麼離開?」
埃因霍恩:「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們已?分手了。」他在兩位偵探面前顯得泰然自若。
兩位偵探看一時問不出什麼情況,就提出想到房間內看一下,但遭到了埃因霍恩的拒絕,「對不起??」
沒有他的許可,兩名偵探不能進入他的住所。
於是他們決定找鄰居們了解。幸運的是他們很快找到了住在樓下的兩名大學生。
其中長了一頭黑色捲髮的那個男孩認真地回憶了一下,說:「大約兩個月前,我聽到一聲??」他告訴兩位偵探,1977年9月底,埃因霍恩的房間裡曾?傳出重擊聲和一聲尖叫。幾周之後,他們聞到了一股惡臭,並發現天花板浸出棕色的液體。他和同伴不斷用漂白劑進行清洗,但怎麼也洗不乾淨。那股令人作嘔的臭味讓他們的朋友想起了停屍房。
費爾丁問他們像這樣有多久了?捲髮男孩回答說:「大約有一個月了。」
他們的敘述讓人感覺更加不祥。
向兩個學生調查完後,鮑勃和費爾丁又來到房東處,想請他提供一些線索。房東是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戴著無框眼鏡,斯文有禮。聽完偵探們的說明後,他告訴他們,這個區域的上方正好是埃因霍恩房間的儲藏室。他曾?試圖查明臭味的來源,但由於埃因霍恩聲稱有重要文件要保護,所以始終沒有進入房間查看。他雖然覺得奇怪,但考慮到這個人是埃因霍恩,因此最終沒有強行進入。
離開了埃因霍恩的住所,費爾丁匆匆趕到費城偵探麥可的辦公室,向他報告了案件的調查情況。他建議警方把這件案子當作人員失蹤案來處理。
看著面前費爾丁送來的調查報告,麥可偵探削瘦的面部線條一下子收緊了,他感覺這件案子就像阿爾弗雷德拍的電影一樣,懸念迭起,裡面既有性,又有暴力,而且他覺得其中很可能還有謀殺。
雖然鮑勃和費爾丁一致認為埃因霍恩有謀殺霍莉的嫌疑,但麥可感到還必須謹慎從事。從已?發現的證據推測,他也認為是埃因霍恩殺死了霍莉,但建立在私下調查基礎上的懷疑不足以逮捕嫌疑犯,尤其埃因霍恩還是一個著名人士。
麥可告訴費爾丁:「埃因霍恩在費城是個重要人物,在哈佛也是個重要人物。他和世界各地都有聯繫。」
在70年代末的政治動亂中,任何對和平運動領導人的錯誤指控都會讓警方惹禍上身。
費爾丁問:「接下來你準備採取什麼行動?」
麥可思考了一下,回答說:「申請搜查證必須有充足的理由,所以我要幹的就是重新找所有的人進行談話,從中尋找足夠的證據,然後申請搜查證,這樣我們就可以對埃因霍恩的公寓進行調查。」
費爾丁走後,麥可仔細研究了有關汙漬的目擊證詞,還有公寓的樓層平面圖和銀行記錄。銀行記錄顯示,自9月起,霍莉帳戶上的兩萬多美元就沒有人動過,這一切都表明她遭遇了不測,屍體很可能就在埃因霍恩的儲藏室中,不過要想得到證明,麥可必須進入埃因霍恩的房間和那間儲藏室。
1979年3月28日,調查人員終於獲得了搜查證。他們都希望能夠從埃因霍恩的公寓裡發現頭髮或者血跡。這時離霍莉失蹤已?18個月了,她的家人同樣希望了解真相。
耐心等待了很長時間的麥達克斯一家終於等來了好消息,警方可以進入可能的犯罪現場尋找答案了,霍莉的遭遇馬上也將水落石出。?過這麼久的猜測和憂慮,他們馬上就能知道最後的結果了。
前往搜查的警方人員由麥可偵探帶隊。他敲開了埃因霍恩的家門:「我是費城警察局的麥可。現在我們希望你能配合我們進行搜查。這裡是我們的搜查證。」
埃因霍恩也許早有準備,所以他雖然有些驚慌,但仍然保持了鎮定:好的,請進吧。」
而此時,遠在德克薩斯的麥達克斯一家人卻緊張地期待著。因為他們也知道,這個答案很可能會對他們造成沉重的打擊。
進入埃因霍恩家後,麥可直接走向樓下汙漬的來源:那間儲藏室。但是,房門是鎖著的。
他轉向埃因霍恩:「你有這個門的鑰匙嗎?」埃因霍恩聲稱他沒有鑰匙。
麥可沒有說什麼,他請證據技術人員替他找來了一根鐵棍。他持著鐵棍的一端,用力撬下螺絲釘,然後取下搭扣。這樣鎖仍然完好無損,不過房門卻被成功地打開了。
警方搜查人員一擁而入。儲藏室裡雜亂無章,麥可發現裡面有一個大皮箱、一個衣箱和一個女式錢包。他吸了吸鼻子,一股腐臭味瀰漫於這個小小的空間。
?過仔細查看,麥可和同事們在錢包裡面發現了霍莉的各種證件,其中有社會安全卡、借書卡、駕照,還有女性通常放在包裡的各種小物品。衣箱也是霍莉的。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偵探工作的資深人員,麥可見過各種死屍,所以他憑著直覺一眼就看出裡面有一具死屍,一具腐爛的屍體。現在,麥可相信他要找的答案就在大皮箱裡面。
二、皮箱裡的女屍(3)
再有幾條線索,霍莉的失蹤之謎就可以水落石出了。不過,這還只是揭開埃因霍恩自身之謎的開始,這個和平激進主義分子已?向人們顯示出具有致命暴力的殘忍一面。
麥可轉身問埃因霍恩:「你有箱子鑰匙嗎?」
「沒有,」埃因霍恩否認自己有這兩把鎖的鑰匙,但這並不能阻止警方進行進一步的搜查。和開門時一樣,麥可偵探撬開了大皮箱上的搭扣。大皮箱裡塞得很滿,最上面的是一張日期為1977年9月中旬的費城報紙。
這張報紙上的日期引起了麥可和他的同事們的極大關注,因為那正是她失蹤的日期。後來他回憶說,當時我們找到了一個輪船衣箱,並且聞到了死屍的味道,因此我們認為事情已?是顯而易見的了。
扒開雜亂的報紙,麥可他們在箱底發現了一隻乾癟的人手。毫無疑問,死者就是霍莉。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死者似乎曾試圖要出來。後來犯罪技術人員?過檢查判定,霍莉被放到箱子裡面的時候還沒有死亡,她曾?試圖掙扎出來。
當技術人員在儲藏室對霍莉的屍體做進一步檢驗時,麥可一個人走了出去。不久,他的同事聽到了他的喊聲:「過來一下,看看這是什麼!」他們迅速趕了過去。麥可手裡是一串鑰匙,這是他在埃因霍恩公寓的廚房裡找到的。這是又一條非常可疑的線索。?過嘗試,其中一把鑰匙能打開儲藏室的門,另一把能打開大箱子。警方人員覺得埃因霍恩的做法簡直有些欲蓋彌彰,因為他一口否認了自己有鑰匙,還說不知道鑰匙在哪兒。但麥可卻是在他家廚房找到鑰匙的。
埃因霍恩身上的疑點越來越多??
儘管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埃因霍恩與霍莉之死有極大關聯,但警方仍然非常震驚。因為他們真的沒有想到會在儲藏室裡找到屍體,這實在太出人意料了!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埃因霍恩在當時是一位領袖,是一個政治領域的風雲人物,甚至稱得上是一個文化偶像。
警方搜查人員把在皮箱裡找到的屍體運回警局做進一步確認。在驗屍過程中,驗屍員找到了霍莉以前留下的牙科記錄,在和手上的照片進行了細緻入微地比照後他們認定,死者就是霍莉。他們的檢驗還表明,霍莉生前頭部至少遭到6次重擊,這引起她多處骨折,並導致了死亡。
驗屍員出具的材料認為,霍莉在被放進大皮箱的時候,還沒有完全死亡。不過,警方迫切想知道的是埃因霍恩為什麼要把屍體留在身邊。
他們請來了法醫心理學家克裡斯博士,向他求助。克裡斯博士靜靜地聽他們描述了案件現場及霍莉的死因後,運用專業知識對埃因霍恩的心理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罪犯的行為源自於他所具有的強烈的控制欲。
「我覺得促使埃因霍恩殺死霍莉的?因就在於後者提出了分手。在埃因霍恩看來,何時分手和怎樣分手都只能由他來決定,所以他要重新奪回霍莉試圖擁有的控制權。隨後,他變本加厲,要讓霍莉活著無法離開他,死後也不能離開他,以此徹底控制霍莉。」
基於搜集到的證據,費城警方決定提出指控,控告這位「麒麟」犯有謀殺罪。
三、兇手突然潛逃(1)
在霍莉失蹤一年半後,她的悲慘遭遇終於大白於天下。現在,她的家人只能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
麥克達斯夫婦悲痛欲絕,仿佛一下蒼老了十歲。這之前雖然他們一直在為霍莉的失蹤而擔心,但當女兒遇害的消息變成了事實,他們卻無法面對。麥達克斯太太看著照片中正對著人們微笑的女兒,淚流滿面。這個不幸的消息對霍莉的兩個妹妹,梅格和布菲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她們得知霍莉已?遇害,並且被塞進一個大皮箱時,她們一下子都驚呆了。她們怎麼也想像不到為什麼竟會有人對霍莉做如此殘忍的事。霍莉死了,她再也不會回家了,她們再也見不到姐姐了。對於從小和姐姐親密無間的梅格和布菲來說,這樣沉重的打擊,她們怎麼能夠承受呢?
不過,惟一讓麥達克斯一家略感安慰的是,兇手已被拘留,他必將為自己的犯下的罪行受到應有的嚴懲。
但是,事情並不簡單,形勢很快又發生了變化。被捕的埃因霍恩並不認罪,他聲稱自己是清白的,甚至大言不慚地揚言這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陷害他的陰謀。為了脫罪,埃因霍恩選擇由即將成為美國參議員的阿倫律師代理整個案件。在傳訊過程中,許多地位顯赫的支持者都趕來為他作證,其中包括投資銀行家、大學教授,甚至還有一名新教聖公會的牧師。面對龐大的說情大軍,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法官同意保釋埃因霍恩。
這件案子在當時引起了極大轟動。
林恩女士是專門負責這起案件的費城地區檢察官,她一頭灰色短髮,認真而幹練。對於埃因霍恩混淆視聽的做法,她非常氣憤:「埃因霍恩捏造了美國中央情報局製造陰謀的說法,而且他的許多朋友都對此信以為真。他們根本沒有仔細考慮,他們沒有思考他的儲藏室裡為什麼會有一具屍體,不是對他敬而遠之,相反他們全都魯莽地跑進法庭,準備為他辯護,讓其他人相信他是一個好人。」
在埃因霍恩被保釋出來後,麥可偵探提醒林恩女士說,埃因霍恩這種人絕不會出庭受審,他肯定會逃跑。因為他絕對不會讓別人來控制自己的命運,更何況他在全世界都有關係。
但由於法官已?做出了裁定,警方和檢控方對此也無可奈何。
聽證會從幾個月一直拖了幾年。在1981年1月14日舉行的聽證會上,埃因霍恩沒有露面。幾名警官負責去傳喚他。
前去傳喚的警官先是按響門鈴,無人應答後又用力拍打公寓房門,但是房內始終沒有人回應。至此,這個讓很多人擔心的情況終於發生了。1981年1月,埃因霍恩就此潛逃,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線索。他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一滴水一樣蒸發掉了。
警方立即展開了全面的追查。調查人員得知他賣掉了汽車,並且從銀行裡取走了大部分存款,只剩了不到10美元的餘額。調查人員向埃因霍恩的朋友們訊問,他們也都表示並不知道他的去向。在審判前夕,埃因霍恩重新獲得了主動權。
埃因霍恩的成功潛逃對霍莉的家人來說是另一個致命打擊。他們剛剛承受了失去霍莉的痛苦,現在又要面對殺死親人的兇手可能永遠無法歸案的現實。
埃因霍恩是帶著他的新女友安娜一起離開美國的。警方非常擔心安娜是被他引誘的另一名潛在受害者。因此,地方檢察辦公室逃犯科科長理察決定從他的新任女友開始著手調查。?過對安娜家人及朋友的訊問,理察得知在埃因霍恩逃跑大約一天後,他的女朋友接到了他的電話,然後讓妹妹開車把她送到了飛機場。她的妹妹也不清楚她要去哪裡,不過據她猜測,地點很可能是英格蘭或者愛爾蘭。
由於埃因霍恩很可能逃離美國,因此聯邦調查局派出特工人員卡伯奈爾聯合理察展開調查。理察和卡伯奈爾取得聯繫後,從他那裡得知,聯邦調查局獲得了一張抓捕埃因霍恩的逮捕證,理由是「非法逃避起訴」。有了這個理由之後,他們就有權在全世界尋找這名涉嫌殺害霍莉的在逃兇手。
但只獲得逮捕證還不夠,要想儘快抓住他,他們還需要得到國際刑警的幫助。於是卡伯奈爾和理察立刻動身去找約翰·伊姆霍夫。當時約翰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不久,但已?是國際刑警美國分部的負責人。
卡伯奈爾和理察將霍莉一案通報給約翰後,埃因霍恩就成了國際刑警組織要繩之以法的美國潛逃犯。在發出的通緝名單中,埃因霍恩是頭號通緝犯。因為他罪大惡極,而且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的行為無異於在公然蔑視社會。他自恃身份特殊,認為可以隨心所欲,而國際刑警組織作為正義的機構,絕對不允許他這樣做。
在約翰的d助下,國際刑警迅速發出了一張「紅色通緝令」,在全世界通緝這名頭號逃犯。這份「紅色通緝令」發向世界182個國家,美國費城地區檢察辦公室,正在尋找一名危險的殺人犯——埃因霍恩。
參與了此次通緝行動的美國司法部國際刑警聯絡員瑪麗對此記憶猶新。這張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內容如下:
三、兇手突然潛逃(2)
艾à·埃因霍恩/綽號 麒麟 /通緝殺人犯 1981年逃離美國/棕色眼睛,有鬍鬚
通緝令公布了他的照片、指紋、身體特徵,以及國際刑警組織已?了解到的任何有助於警方找到他的習慣等。
調查人員首先從搜查公寓時沒收的地址簿著手以尋找線索。搜捕工作非常困難,因為根據已?掌握的情況,埃因霍恩在20多個國家有關係,並且有350多個熟人。調查人員先後前往費城及波士頓等地,但都一無所獲。這是因為,在國內搜捕逃犯已?很不容易,但是跨越國界搜捕逃犯的複雜程度相當於在國內的兩倍。所以,他們需要有人提供援助,而國際刑警的招牌正好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國際調查的通行證。
在國際刑警介入調查後,幾個月轉眼過去了。而埃因霍恩仍然逍遙法外,在新的地方蠱惑新的擁護者,或者引誘新的受害者。
根據克裡斯博士的分析,埃因霍恩確實是一個典型的領袖人物。他自身很有魅力,而且自戀,甚至有些心理變態,因為他喜歡利用人。吉姆·瓊斯,大衛·克裡士,查理·曼é都具有這種性格特徵。他們都懂得利用其他人,並且很擅長找到可以利用的人。埃因霍恩就具有這些典型的特點。
而且他具有一種吸引女性的獨特能力,至於他為什麼具有這種能力,很多人卻無法解釋清楚。由於他需要獲得大筆金錢,因此他總是喜歡和有錢的漂亮女人交往,對那些沒錢的女孩他從不感興趣,這些人不在他的興趣範圍之內。而且他總是能夠從中找到有錢的女人來資助自己。也正因為如此,他始終都不會面臨錢財的困擾。他有充分的資金使自己遊走於各地,警方對他無可奈何。
雖然追捕工作困難重重,但警方仍然堅持不懈地搜索著,同時開始調查他的過去以尋找線索。調查人員首先找到了他過去的幾個女朋友,向她們訊問與埃因霍恩在一起時,以及分手時的情況。這些女人的回答如出一轍,她們都告訴調查人員,在提出分手後遭到了埃因霍恩無情的虐待。
對於這種現象,克裡斯博士指出,像埃因霍恩這樣的施虐者最討厭的就是遭到拒絕。他告訴調查人員:「像埃因霍恩這種類型的人最不喜歡的就是遭到拒絕,他們喜歡掌握控制權。一旦遭到拒絕,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殘暴。而像埃因霍恩這樣的一個人一旦跨過殺人的門檻,那就沒有什麼能夠再阻止他的了。他不會感到悔恨,而且會繼續殺人。」
在對埃因霍恩的過去及心理狀況有了更準確的了解後,費城警方和聯邦調查局急於抓獲埃因霍恩。這不只是為了讓他接受審判,同時也是為了安娜的安全考慮,因為和埃因霍恩這樣殘忍而變態的人在一起,不知什麼時候她就可能步霍莉的後塵。警方根據種種情況判斷,安娜的生命正面臨著極大的危險,他們擔心埃因霍恩隨時會故態復萌,繼續作案。
四、奇怪的房客(1)
此時距發現霍莉的屍體,國際刑警和全世界的警方開始搜尋殺害霍莉又在保釋後潛逃的嫌疑犯——和平激進分子埃因霍恩,已?又過了一段時間。
費城警方和聯邦調查局仔細研究了從埃因霍恩公寓中收集到的證據。其中最令人不安的證據就是霍莉的日記。她的日記揭示了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些可怕的虐待細節。
其中的一頁日記寫道:「昨晚最終以可怕的恐怖行為結束。」雖然霍莉並沒有說明究竟受到了怎樣的殘酷對待,但其令人髮指的程度卻不難想像。調查人員認為,那時兩人之間的感情已?破裂,而且霍莉的身體也在遭受虐待。他們能夠看出霍莉的精神狀態是那種?常受虐待者的狀態。
與此同時,作為研究罪犯心理及行動的重要環節,警方也仔細查看了埃因霍恩的日記,結果發現他有可怕的暴力傾向。克裡斯博士在對埃因霍恩的日記進行了詳細分析後指出,他可能喜歡記錄和回憶他的暴力行為,並且認為這很重要,因為那是他做過的事情,因此值得記住。而且日記中的一些地方似乎是在思考謀殺的可能性,這證實了埃因霍恩殺死霍莉是為了完全佔有和控制她。
對此,國際刑警組織的約翰認為,埃因霍恩很顯然不只是對霍莉施暴,他已?實施了殺人行為,並且極有可能再次犯下同樣的罪行。因此,警方決心儘快將埃因霍恩繩之以法,因為他們擔心他在同樣遭到拒絕後,會鋌而走險再次殺人。毫無疑問,這個冷酷的兇手在殺死霍莉之後,內心沒有絲毫的悔恨。對於這樣殘忍的人,他的確有可能再次這樣做。
潛逃犯追捕者理察從埃因霍恩的日記裡找到了一條重要線索。因為埃因霍恩在日記裡提到了他在各國的熟人,還有前往那些國家旅行的具體途徑。從他的日記中似乎可以發現,他很喜歡英國,所以在日記裡用欣賞地筆調對英國進行了大量描寫。因此警方懷疑他很可能就躲在英格蘭或者愛爾蘭。
接下來的事實證明,警方的判斷的確是非常正確的。
埃因霍恩帶著安娜從美國出逃後,徑直來到了都柏林,向一對名叫丹尼斯的夫婦租了一套公寓,然後住了下來。租用公寓時他使用的是真名,只不過對外聲稱他是一名美國作家。起初他們的生活很平靜,和周圍的人完全沒有兩樣,但埃因霍恩很少外出,和丹尼斯夫婦說話的機會也很少,因此房東夫婦不免日漸生疑。
當後來警方追蹤到都柏林丹尼斯夫婦處,向他們訊問情況時,丹尼斯先生證實說,埃因霍恩的行為有很多地方都讓他感到很怪異,而且很難解釋清楚。這個人的神態,他的舉止,還有說話方式都讓他們感覺非常不安。
與此同時,遠在千裡之外的霍莉的家人也正為安娜的安全擔心。梅格不無憂慮地對父母說:「她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她知道這個人把一具屍體在自己的儲藏室裡放了一年半嗎?」由於激動,她的臉上浮起兩片紅暈,「她想過沒有,這個人很可能會像殺死霍莉一樣殺死她?」麥克達斯夫婦理解地看著難以平靜的女兒說到。
時間匆匆走到了1981年4月,丹尼斯夫婦計劃到芝加哥旅行。
臨行前,他們去向房客道別。讓他們頗感意外的是,當他們的男房客被告知房東夫婦要去美國旅行時,立刻變得有點兒焦躁不安。
他對房東太太說:「不要在美國說起我,否則我會被引渡的。」
埃因霍恩這種做法其實並不聰明,這顯然更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而且也必然會激起他人的好奇。
認為埃因霍恩十分可疑的丹尼斯夫婦一到美國就開始四處打聽埃因霍恩其人。在得知他的真實身份後,他們立刻來到了芝加哥聯邦調查局。接待他們的調查局探員證實了他們的猜想,他們的房客埃因霍恩真的是一個重要的潛逃犯。
在苦苦搜尋了很久之後突然發現了埃因霍恩的蹤跡,這不禁讓警方喜出望外。遺憾的是,費城警方的喜悅僅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因為當時美國和愛爾蘭政府之間還沒有引渡條約,因此他們不能把埃因霍恩從藏身處抓捕歸案。
這的確讓人很難接受。明明知道兇手在哪兒,但卻不能動他分毫。而且指望愛爾蘭警方的幫助也是不現實的。他們不會逮捕埃因霍恩,因為他沒有違反愛爾蘭共和國的法律,也沒有相關條約接受引渡,所以當時美國警方的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丹尼斯夫婦回國後立刻向愛爾蘭警方報了警。但由於埃因霍恩暫時並沒有不良舉動,因此警方也別無他法,只能護送丹尼斯夫婦回家,並幫助他趕走埃因霍恩。由於警方的介入,這個正被通緝的要犯只好離開了。
丹尼斯先生回憶當時的感受時說,「他走了,我記得非常清楚,他是倉皇跑開的。當我待在寂靜的房子裡時,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但是丹尼斯夫婦絕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會再次碰到埃因霍恩。
而此時在費城,卡伯奈爾和理察也正繼續他們的調查工作。當他們發現要尋找的罪犯躲在愛爾蘭時,他們不由感到很沮喪,因為他們不能把他怎麼樣。但讓他們感到聊以自慰的是,他們至少知道了罪犯落腳的地方,這對案件的進展還是有一些幫助的。
四、奇怪的房客(2)
案情發展到這一步後,搜捕工作的範圍已?縮小了很多。當然這也是出於無奈,必須在與美國有引渡條約的國家搜捕到埃因霍恩才能將其歸案。調查人員更新了「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希望有人在其他可引渡的國家發現埃因霍恩。
就在埃因霍恩剛剛離開後,美國警方和國際刑警組織立刻派遣了一名偵探前往都柏林了解情況。但是他不能在這裡採取行動,就算見到埃因霍恩也不能逮捕他。
自從被房東驅逐後,所有人都失去了埃因霍恩和安娜的下落,但是安娜從前的鄰居向警方反映,她最近收到了一封安娜的來信,信裡沒有任何線索,但信封上的郵戳卻是威爾斯的。
跟隨著這封信,調查人員追蹤的足跡從費城來到都柏林,又到了威爾斯。隨後,倫敦警察廳一路追蹤到了威爾斯的一家旅館。這家旅店的老闆從電視中認出了埃因霍恩,他失聲驚呼「埃因霍恩」。隨即他向警方報了警,但是當警方到達時,這名逃犯已?逃走,並且沒有留下任何線索。警察廳派來調查的警官只得向旅館住宿者和周圍的人四處訊問:「你見過這名男子嗎?」
警方與埃因霍恩再次失之交臂的消息很快由倫敦警察廳傳回了美國。這個消息對霍莉的家人來說無疑非常糟糕。對他們來說,這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這個案子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任何進展了。
他們仍然必須耐心等待。看著他們勉強抑制痛苦試圖保持平靜的神情,理察和卡伯奈爾心裡非常難過。他們暗暗發誓,一定不讓他們失望。
?過分析,理察覺得埃因霍恩可能仍然待在愛爾蘭,他有可能是在鄉村或者其他地方。
此時,埃因霍恩的前房東丹尼斯正在都柏林著名的特裡尼蒂學院教物理。
1985年5月的一天,丹尼斯教授在自助餐廳吃完飯後正要離開餐廳,突然之間看到了這名潛逃犯。埃因霍恩正好從丹尼斯教授對面走來。看到這個逃犯,丹尼斯的心緊張地砰砰跳了起來,心裡鬥爭得非常激烈,不知道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情況。但他仍然強作鎮定,上前和埃因霍恩打了個招呼。可是埃因霍恩並沒有理睬他,只是從他身邊擦身而過,然後走上了樓梯。
?過短暫的考慮,丹尼斯教授決定冒險跟蹤這名殺人嫌疑犯。他一直跟著埃因霍恩,並且再次向他打招呼,但是埃因霍恩始終拒絕和他講話。丹尼斯教授無法繼續跟著埃因霍恩走了,他只好站在那裡,眼睜睜看著他越走越遠。
埃因霍恩的背影消失後,丹尼斯教授迅速和費城警方取得了聯繫。令人鼓舞的是,這時美國和愛爾蘭之間已?有了「引渡條約」。
愛爾蘭警方的格姆利偵探在丹尼斯教授與埃因霍恩偶遇的幾個小時後發起了進攻,但是已?太晚了。當他們查到埃因霍恩在都柏林的住址時,他已?搬走了。這套公寓是埃因霍恩一直使用的幾個藏匿處之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埃因霍恩目前還不存在錢財的困擾。
失望的國際刑警希望能獲得鄰居們的幫助,格姆利偵探和手下的人向很多人打聽埃因霍恩的情況。周圍有許多人知道這一對美國來客,有些人看到他們在前一天離開了。被問到的所有人都說他很有魅力、有學問、知識淵博,幾乎無所不知。一位女鄰居向警方提供情況說,埃恩霍恩?常出入這所學院和當地的書店。格姆利立刻和同事們趕去書店,可惜他們又錯過了。
但是警方絕不會放棄。
遠在美國的理察偵探聽到這個結果後也感到有些沮喪,但他又想到,這種情況對警方來說也不完全是壞消息。因為警方在四五年時間裡已?兩次發現了罪犯的蹤跡,這表明以後發現埃因霍恩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多。他對將兇手抓捕歸案充滿了信心。
埃因霍恩仍然不知去向。
五、兇手仍然逍遙法外(1)
潛逃犯和殺人嫌疑犯埃因霍恩在愛爾蘭的都柏林最後一次顯露蹤跡是在1985年,當時他和他的新任女朋友安娜住在一起。6個月後,也即1985年底,安娜突然重新出現在美國。
安娜是個白晰而豐腴的金髮女郎,她獨自一人返回費城,在律師的建議下來到警察局,表示願意和警方進行合作,並且主動提供了一些重要線索。她的出現使警方人員非常興奮,他們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出現了。如果安娜知道埃因霍恩的藏身地,警方就可能抓獲他。?過了漫長的等待之後,案情終於要取得進展了。
但是,這一次警方高興得過早了。安娜雖然要求與警方合作,但她說自己也不知道埃因霍恩的去向。警方從安娜處了解到,由於埃因霍恩對她的態度越來越粗暴,使她變得非常害怕。幸運的是,埃因霍恩開始討厭她,並把她拋棄了。除此之外,關於埃因霍恩的去向安娜也說不上來。
警方的希望破滅了。
不過,他們仍然從安娜那裡得到了兩條非常重要的線索。一條線索是埃因霍恩和加拿大一名富有的女繼承人來往密切;另一條是他?常和都柏林一家書店的店主尼古à斯在一起。根據第二條線索,愛爾蘭警方迅速對書店進行監視,希望能夠發現埃因霍恩的蹤跡,但是潛逃犯始終沒有露面。要找到埃因霍恩很不容易,因為他本身非常聰明,和他交往的人也都能給他提供保護,還有就是他?常更換地點。對於這一點,參與了追捕工作的國際刑警組織成員瑪麗對此深有體會。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聯邦調查局特工卡伯奈爾和加拿大皇家騎警隊合作,迅速找到了和埃因霍恩交往的那個富有的女繼承人。最初這位女士拒絕和警方人員見面,最後由於卡伯奈爾和騎警隊威脅她要提出起訴,她才同意到美國接受警方的訊問。
聯邦調查局和費城地方法院檢察官審問了這位女繼承人。起初,她避而不談,本能地保護著埃因霍恩。對此,檢察官和調查人員感到困惑不解,但法醫心理學家克裡斯博士解釋說,埃因霍恩是個非常善於利用人的心理變態者,他之所以能夠長期逍遙法外,?因之一就在於他能夠獲得普通人的信任。埃因霍恩喜歡和女人交往,也很知道如何討女人的歡心,更懂得如何讓她們習慣這種被他控制和佔有的局面。
在警方的強大攻勢下,為了免受牢獄之苦,女繼承人終於決定和警方合作。她承認為這名逃犯提供了金錢。這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埃因霍恩能夠在國外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並且總能比追捕人員搶先一步逃走——?因就在於這個女人為他提供了?濟幫助。不過,最近這個女人也已?不再和埃因霍恩聯繫了,理察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她已?知道是埃因霍恩殺死了霍莉,而且也發現自己是在被人利用。
最後,女繼承人交代埃因霍恩可能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一個名叫瓦爾伯格的女人在一起。找到這條新線索後,調查人員馬不停蹄趕到了斯德哥爾摩。接到國際刑警組織的消息後,斯德哥爾摩警方也立即採取行動。大批警方人員包圍了埃因霍恩的住所,並隨即衝了進去。
他們再次與成功失之交臂。
在埃因霍恩的房間裡,警方人員發現了一±熱咖啡,還有一支仍在燃燒的香菸。事實證明有人知道加拿大女繼承人向埃因霍恩通風報信。
在搜捕過程中,警方往往面對的不是人去樓空,就是罪犯剛剛離開。在這個案子中,警方有好多次都是和罪犯擦肩而過。國際刑警美國分部負責人約翰感到非常失望。他們距離逃犯已?很近了,幾乎就要抓住他,卻最終沒有抓到。
警方的行動可能晚了幾秒鐘,在斯德哥爾摩展開的大規模搜捕行動無功而返。埃因霍恩再次消失,不久瓦爾伯格也突然失去了蹤跡。
卡伯奈爾和理察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向歐洲的所有國家都發出了通告,這包括西班牙、德國、斯堪地那維亞等國,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線索。不管是什麼蛛絲馬跡,他們都希望它能夠指引他們找到通往勝利的正確道路。
但是在找到這條道路之前,聯邦調查局和費城警方只能等待。在霍莉慘遭殺害將近11年後,警方對逍遙法外的埃因霍恩仍然無可奈何。
這種遙遙無期的等待是非常痛苦的,霍莉的父母受到了很大傷害。所發生的這一切使他們的健康情況開始每況愈下,壽命也隨之大大縮短,但是對他們傷害最大的還要數內心的巨大創傷。他們對兇手始終潛逃在外感到非常氣憤,在兩個女兒眼中,麥達克斯夫婦因為姐姐的慘死受盡了折磨。
時間飛速地流逝,就在兇手仍逍遙法外時,霍莉的父母相繼告別了人世。
出於可以理解的憤慨,霍莉的家人不斷向警方施加壓力,要求給埃因霍恩定罪。梅格告訴警方,沒有什麼能讓她滿意,除非他們抓住埃因霍恩。1993年,費城的陪審團在埃因霍恩缺席的情況下宣判他犯有謀殺罪。
埃因霍恩被定罪後,卡伯奈爾和理察更加有責任要繼續尋找他。他們兩人每周見一次面,然後討論接下來該怎麼做。有時候他們眼前一點兒線索也沒有,或者發現了一些線索,但?過追查對破案不起作用。如果出現這樣的情形,他們就只能重新尋找線索。雖然?歷了多次挫折,但他們毫不氣餒。卡伯奈爾說:「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他,不過他肯定在某個地方。」
五、兇手仍然逍遙法外(2)
他們必須找到他。
六、香巴尼的最後收網
1997年,由於警方的細心謹慎,案情終於取得了另一大突破。
國際刑警瑞典分部對埃因霍恩和他的新女朋友瓦爾伯格進行了調查,這次終於有所收穫。他們發現一位名叫瓦爾伯格的女人在法國申請了駕駛執照。種種跡象表明,她就住在法國的香巴尼。
從卡伯奈爾和理察開始合作辦理這個案子,到現在已?有大約9年了。當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瑞典分部傳來時,卡伯奈爾和理察都非常興奮,因為他們都相信,埃因霍恩和他的女朋友就在法國。現在形勢終於明朗了。他們很清楚,這次那個狡猾的傢伙絕對逃不了了。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
埃因霍恩在法國居住的這套房子位於偏僻的小鄉村,和外界隔絕。進行逮捕行動時,法國警方不能打草驚蛇,必須暗中接近它。但這個問題並沒有難倒法國警方。?過精心準備,他們派出的人假扮成垂釣者,連續幾周在房子附近的一條小河中釣魚。
耐心終於沒有白費。一天,他們突然看到了追捕已久的埃因霍恩。警方擔心埃因霍恩會再次逃跑,這樣的事已?發生了不止一次。此時他們距離獵物已?很近,這是抓捕的絕佳時機,機會稍縱即逝。
1997年6月13日,法國警方搜查了埃因霍恩在香巴尼的房子。他們迅速拘捕了埃因霍恩。這名傲慢的逃犯雖然戴上了手銬,但在警察面前仍然自鳴得意,面露微笑。
卡伯奈爾和理察也在現場,親眼目睹了這一重大時刻。當法國警方給埃因霍恩戴上手銬時,他和理察都非常興奮。在他們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這是讓他們感覺最有成就感的一個時刻。無辜的生命慘死20年之後,正義終於得到了伸張,他們兩人為霍莉一家由衷地感到高興。
但是,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法國拒絕引渡埃因霍恩,因為他已?被判有罪,法國不想讓他到美國遭受死刑。四年的法律爭辯隨之à開序幕。美國警方不得不想方設法讓法國政府相信,他們不會將他判處死刑。
2001年7月20日,埃因霍恩再次來到費城,重新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不過這次他是戴著手銬,由美國警方包圍著。此時距離他在保釋後不出庭受審,然後開始逃亡已?有20年了。
2002年10月17日,陪審團判定埃因霍恩犯有謀殺罪,並判處他終身監禁,不准保釋。
梅格緊張地關注了審判的全過程。當法官宣布陪審團裁定埃因霍恩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終身監禁時,她百感交集,喜極而泣。雖然霍莉的父母沒有親眼看到這個判決結果,沒有看到殺害他們女兒的兇手最後被關進監獄,永遠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在人前炫耀,但是人們相信,他們若在天有靈,肯定會感到欣慰了。
多虧了全世界警方的通力合作,罪大惡極的埃因霍恩將在監獄中寂寞地度過他的後半生。
埃因霍恩被繩之以法是正義對邪惡的一次巨大勝利,一切又重新回到了預定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