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雨宋江綽號的由來:仗義疏財 假天子以令江湖
2023-10-12 20:41:43
《水滸傳》中,宋江的綽號最多,但最為知名的卻只有兩個:及時雨、呼保義。這兩個綽號中,及時雨用的時間最長,一直到梁山大聚義,石碣天文揭曉時,宋江的綽號才改為呼保義。
除了這兩個綽號外,鄆城縣的人還叫宋江為黑宋江、黑三郎、孝義黑三郎。因為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宋江又叫宋三郎。
施耐庵為何要給宋江設計這麼多綽號呢?其中,「及時雨」這個綽號又是怎麼來的,為何在梁山大聚義時,施耐庵又「廢止」了這個綽號呢?
宋江出場很遲,到了第十八回時,才忽然從鄆城縣衙冒了出來。當時,施耐庵是以濟州府觀察何濤的視角描述了宋江: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
這段話中,就介紹了宋江一大堆綽號:宋三郎、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後來,閻婆惜面對宋江尖刀時,大呼「黑三郎殺人也」,宋江在鄆城縣就有四個綽號了。接下來,書中繼續介紹道,宋江最愛結交江湖好漢,而且,一視同仁,只要有人投奔,不問高低,一概留下,終日相陪,毫無厭倦。好漢們要辭別,盡其所能饋贈銀兩,端的是揮金如土。
除了善待江湖上的每一個好漢而外,只要有人求取錢物,宋江也絕不吝嗇,還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周全他人性命。宋江還是鄆城縣頭號慈善家: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書中列舉了如此之多的仗義疏財事跡,「及時雨」便呼之欲出了。書中寫道: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宋江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已經難能可貴了,關鍵還在於他總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出現,如天上的甘霖一般普施於江湖。
在大肆描寫宋江「及時雨」這個綽號來歷時,施耐庵不惜筆墨,寫了一大段文字,還配了一首《臨江仙》詞。文字與詩詞中,多處以「天上」、「天星」、「甘霖」等,把宋江捧上了天。而且,詞牌恐怕也是有意選定的,宋江確實就是「英靈上應天星」天上之仙。在施耐庵的筆下,宋江簡直就是個救世主。
「水滸陰謀論」說,宋江如此仗義疏財,為的是自己的仕途經濟,潯陽樓題反詩,《西江月》中第一句不就是「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嗎?讀書人讀書,不為仕途經濟多半就是偽君子。問題是,施耐庵有哪個字寫到宋江行賄官府了?莫非鄆城縣的縣令是民選的?
又有觀點說,宋江如此樂善好施,目的是收買人心,好為日後招安鋪平道路。遺憾的是,施耐庵並沒有把宋江寫成活神仙,或者是未卜先知的宋半仙,他能知道日後將成為梁山寨主?
宋江以仗義疏財、樂善好施而得了「及時雨」這個綽號,是書中的一條大線索,一百單八個妖魔梁山大聚義的江湖召喚令。施耐庵以宋江「及時雨」這個綽號,完成了對「江湖義氣」的解讀。梁山好漢從龍虎山伏魔之殿逃出來後,經過六十年的時間,因為「義氣」而齊聚梁山。
「及時雨」是梁山大聚義的總線索,沒有這條總線索,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憑什麼聚集在一起呢?宋江的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只是文本故事中「及時雨」的由來。深層次解讀,則是聚集梁山好漢的江湖檄文,因為要寫梁山好漢聚義,所以,宋江就得了這樣一個綽號。
宋江出場時,施耐庵先以一大堆綽號來為「及時雨」做鋪墊。然而,宋三郎、黑三郎、孝義黑三郎這幾個綽號得來似乎毫無道理。為何?
卻說何觀察在鄆城縣衙看到宋江時,書中除了描述了宋江的長相、綽號外,還比較細緻地查了宋江家的戶口。宋江的家庭情況是這樣的: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
宋江是家中的老三嗎?肯定不是,如果說宋江是三郎,為何施耐庵沒有寫宋江有兩個哥哥呢?《水滸傳》固然惜墨如金,但在寫宋江這段卻是儘量詳細的,宋江上面沒有哥哥,卻被寫成宋三郎,其中必然藏著大事。
「宋三郎」身上藏著什麼樣的大事呢?此處,我也不賣關子了,黑三郎、宋三郎、孝義黑三郎這些綽號,全部寫的是北宋皇帝。
此前,讀過我文章的朋友,恐怕早就了解到,北宋皇帝中總共有三個「宋三郎」:趙光義(太宗)、趙恆(真宗)、趙佶(徽宗)。北宋總共有九代皇帝,施耐庵為何專檢「宋三郎」黑呢?為了方便新朋友的閱讀,此處,我再簡要解讀一番這個疑問。
《水滸傳》開篇故事講的是趙匡胤謀逆篡位,然後偽造歷史的故事。北宋王朝這個妖魔行為後來繼續演繹,趙光義涉嫌弒兄奪位,偽造了一個「金匱之盟」。由此,歷史在這裡拐彎,北宋王朝已經改朝換代,不再是趙匡胤世系的天下了。
趙光義總共是同胞五兄弟,大哥趙光濟死於北宋建立之前,二哥趙匡胤疑似死於燭影斧聲,老四趙光贊早夭,最小的兄弟是趙光美(廷美)。宋太宗趙光義在家中排行老三,因為做了皇帝,便成了家中老大。
從家族字輩行序來講,趙家這五兄弟原本都是「匡」字輩,趙匡義就是老三。為了避諱,趙匡義改成了趙光義,那他就是「光」字輩中的老大了。做了皇帝的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是二哥主動傳位,又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趙炅。這是因為趙匡義自喻火德星君下界,曾經以《詠日》詩把自己比作太陽關降人世——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後來都出現在了梁山。
金匱之盟約定,趙匡胤把皇位讓與趙光義,趙光義則要把皇位傳給趙廷美,趙廷美之後,再傳回趙匡胤的兒子,皇位交回到太祖系。但是,趙光義背信棄義,逼反了趙廷美,把皇位傳給了第三子趙恆,也就是宋真宗。於是,施耐庵這樣寫道:(太祖)傳位與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太子即位。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
這其中,就沒有北宋的第三個皇帝、宋太宗家中的老三宋真宗。
這段話中,涉及到北宋的皇位傳承出了妖魔,這個妖魔就是「杜遷」。「杜遷」之中還隱藏著更大的玄機,那就是明朝的「孫立」。因而,北宋時期誤走的妖魔,朱洪武也有份。
「金匱之盟」導致了北宋皇位的遷轉,施耐庵越過宋真宗,把誤走妖魔的時間背景設置在了宋仁宗時期。但是,當時的張天師卻是從宋徽宗朝穿越而來的虛靖先生。施耐庵這樣寫,寓意非常多,其中之一,就是要隱藏最黑的「宋三郎」,這個「黑三郎」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是宋哲宗的異母兄弟,排行第十一。宋哲宗死後,要在兄弟之中挑選一個皇帝,此時,趙佶前面死了九個哥哥,他來到了第二順位。但是,在他後面卻有一個宋哲宗的同母兄弟簡王趙似。這樣一來,趙似便以嫡親的身份躍居第一順位繼承人,趙佶退居第三。
此時,歷史再一次走向誤區,杜太后幹預皇位傳承的故事再度重演,一個姓向的太后說: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先帝言沒言過,只有天知道,偽造遺書盟約是北宋王朝的家史病,而且,特別好使。力主依照禮律立簡王為帝的章惇因此啞口無言,歷史錯誤地選擇了端王趙佶——這就是「孝義黑三郎」。
宋江以「宋三郎」等一堆綽號,隱喻了北宋皇帝。因而,「及時雨」這個綽號就意味著宋江是「假天子以令江湖」,召喚英雄,聚義於梁山。
反過來講,則是因為北宋王朝一再誤走妖魔,宋江便以及時雨這個綽號傳檄江湖,召聚英雄揭竿而起。
如此宏闊的文本架構和深層次隱喻,恐怕與《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曹操矯詔十七鎮諸侯討伐漢賊。其實,《水滸傳》中深藏「大宋之後無漢唐」的浩嘆,「宋三郎」真漢賊也。
《水滸傳》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以一人喻多人,無論是人物,還是綽號、星號、兵器、生肖、……都深藏多面隱喻。作為文本中的第一主人公,宋江自然就得擔負更多的隱喻任務,由「及時雨」而轉身為「呼保義」。《水滸傳》中的江湖義氣,也因此上升為家國大義。
講完趙匡胤篡位立國,施耐庵又暗寫了趙光義依樣畫葫蘆,炮製了燭影斧聲與金匱之盟,在這段故事的結尾處,留下了這樣一段句話:
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鬨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
施耐庵為何在此留下這樣一段話呢?因為,「引首」故事中隱藏著兩個洪太尉,他們就是趙匡胤與他的父親趙弘殷。也就是說,洪太尉放出的第一個妖魔,就是宋太祖本人。而且,施耐庵還把趙匡胤寫成霹靂大仙,果真是神仙皇帝集於一身了。
同時,這段話與「洪太尉誤走妖魔」故事對看,梁山一百單八將有兩重身份。鎮鎖在龍虎山地窖中的是妖魔,而這些妖魔絕大多數都被貼上了皇帝的標籤,比如宋江、盧俊義、朱武、孫立,以及梁山所有的「龍」,隱喻的都是皇帝。因而,梁山好漢有一個團隊身份——妖魔皇帝。也就是說,皇帝都是他們的「天」放出來的妖魔,天子就是妖魔。
梁山好漢的第二重身份是天罡地煞,聚義造反,不靠神仙皇帝,梁山好漢憑自己的實力上應天星。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故事中,宋江去的是皇宮,見到了宋太祖、宋真宗、宋徽宗、宋欽宗等好幾個北宋皇帝和明朝皇帝,這些皇帝都號稱自己是「天子」,以天子的身份偽造天書、假傳天言,威逼利誘宋江「替天行道,輔國安民」。宋江戰戰兢兢、唯唯諾諾,記下了天言,收受了天書。但是,當宋江走出玄女殿時,卻見到了北宋滅亡的一幕:二龍戲水。
宋江從玄女廟回到梁山,曾經在祝家莊、高唐州兩次按照天書的兵法、法術對付敵人,但是,都遭到了慘敗。此後,宋江再也不看天書,「替天行道,輔國安民」也被宋江否決,梁山大聚義時,宋江號召梁山好漢「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這樣一個大轉折,意味著宋江徹底識破了偽天書,偽天言,拋棄了神仙皇帝,絕不「替天子行道」,率領梁山好漢抗金保境。書中在梁山大聚義之後,留下了一大篇贊詩,其中這樣寫道:
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其人 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僕,爭鬥 冤讎,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
「替天行道」出自老子的朋友秦軼所寫的悼文:老聃大聖,替天行道,神遊大同,流芳千古。老子五千言中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梁山好漢大聚義,所行之道就是等貴賤、均貧富,哪管你是帝子還是神孫,都得如此「替天行道」。呼保義宋江不僅不輔君,連神仙皇帝都要管了。
梁山好漢不僅自己「損有餘而補不足」,還將抗金保境,驅逐金兵,保一方百姓平安。於是,這首贊詩最後說:惟宋江肯呼群保義,把寨為頭。
這就是「呼保義」綽號的由來。及時雨講的是江湖義氣,呼保義則包含著「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之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