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純潔無瑕的仙花(觀花拾趣鳳仙花)
2023-10-24 13:15:27 1
鳳仙花是農家花,莊戶人家的小院裡、水井旁、籬笆牆邊,總能見到它們一蓬蓬紅灼的身影,鳳仙花與雞冠花、晚飯花、蜀葵這些農家花一道,在夏日的驕陽下,把樸素的農家庭院輝映得紅火亮麗。
鳳仙花,又名指甲花、金鳳花、夾竹桃、小桃紅、好女兒花、旱珍珠等,為雙子葉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綻芽吐葉,仲夏時節開花,花期一直延續至深秋,五顏六色的花朵生在葉腋處,以粉紅為主,也有大紅、粉紫、白色等多種顏色。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曰:「開花頭翅羽足俱翹然如鳳,故又有金鳳之名。」清初陳淏子的《花鏡》也云:「花形宛如飛鳳,頭翅尾俱全,故名。」它仙氣十足,遠遠望去,一簇簇單瓣重瓣的花朵宛如鳳鳥,翩然若飛,像極了在草叢中起舞的美人,仿佛將要羽化而登仙,令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造化之奇。
鳳仙花是夏秋時節鄉下小姑娘的心愛之物,採來一簇簇沾著晨露的鳳仙花瓣,加上少許白礬揉搓,用來染指甲,用葉片或布片包在手指上,過一夜取下,指甲便會呈現從橘紅到褐紅的不同顏色,鮮豔奪目,讓人更添幾分俏麗與嫵媚。
這種用「鳳仙紅」染甲的習俗,古而有之。宋人周密寫有一部筆記體史學著作《癸辛雜識》,記有當時「金鳳染甲」的風俗,不僅婦人濡染金鳳美人甲,貓狗等寵物也用它染色為戲。佳人以鳳仙染指添媚,元代詩人楊維楨贊曰:「金鳳花開色更鮮,佳人染得指頭丹。彈箏亂落桃花瓣,把酒輕浮玳瑁斑。拂鏡火星流夜月,畫眉紅雨過春山。有時漫託香腮想,疑是胭脂點玉顏。」詩中的「桃花瓣」「玳瑁斑」「火星」「紅雨」「胭脂」,皆是形容佳人染甲之後的迷人風姿。元代女詞人陸繡卿也有一首詩作:「曲闌鳳子花幹後,搗入金盤瘦。銀甲暫教除,染上春纖,一夜深紅透。絳點輕襦籠翠袖,數顆相思豆。曉起試新妝,畫到眉彎,紅雨春心逗。」不僅描繪了懷春少女的嬌態,還寫出了佳人用鳳仙花染指甲的技巧。
鳳仙花在古人眼裡,是鳳鳥之花,聖潔而高貴。唐代詩人吳仁壁《鳳仙花》詩云:「香紅嫩綠正開時,冷蝶飢蜂兩不知。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詩人把朝陽初升時盛開的鳳仙花,看作是棲息在碧綠梧桐樹上的鳳凰,隱喻「丹鳳朝陽」。宋人晏殊《金鳳花》曰:「九苞顏色春霞萃,丹穴威儀秀氣攢。題品直須名最上,昂昂驤首倚朱欄。」傳說鳳凰出自丹穴之山,有「九苞」之象,詩人認為鳳仙花是鳳凰的化身,有鳳凰之威儀,集天地靈氣於一身,在百花中也應有最高的地位。
鳳仙花花瓣五色相雜,與傳說中鳳凰特徵相吻合。對鳳仙花斑斕的色彩,宋人楊萬裡有詩讚道:「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雪色白邊袍色紫,更饒深淺四般紅。」《金鳳花》中描述了鳳仙花豐富的色彩,即便是紅色,也有從淺到深的幾種變化。而宋代詩人舒嶽祥則直接形容鳳仙花為「真仙子」和「瑞鳳兒」。
鳳仙花入詩也入畫,在畫中多以寫意為主。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清六家」之一的惲壽平常以鳳仙花入畫,畫有多幅《鳳仙花》,其中一幅題曰:「曉露庭除蟲咽處,晚風籬落燕歸時。」另一幅題云:「奇草何須問十洲,吹簫遠憶舊珠樓。雙飛月夜騎鸞女,曾染紅雲在指頭。」將鳳仙花喻為仙草,又引用吹簫引鳳的典故,「曾染紅雲在指頭」更是奇思妙想的佳句。近代藝術大師、被譽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吳昌碩也喜畫鳳仙花,其一幅的題畫詩與惲壽平的略有出入,「瑤草何須問十洲,吹簫人憶舊珠樓。雙飛月下騎鸞女,曾染紅雲在指頭。」只改了數字,但意境全出,韻味更佳。
鳳仙花凋謝之後,結出青綠的果莢,老熟後漸顯深褐色,烈日暴曬、風吹或被人畜觸動,果皮裂縫自動張開,其內部果皮收縮所產生的張力將種子彈出很遠,故被稱為「急性子」,其根、莖、花及種子皆入藥。
◎本文原載於《科技時報》,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