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有多強(令盛唐蒙羞的吐蕃王朝)
2023-10-18 05:08:23
吐蕃是現在的哪一個民族呢?吐蕃是唐朝史書對青藏高原地區政權的稱呼,也是中國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史料記載的政權,歷史上的吐蕃現在主要歸於藏族。極盛時期的吐蕃,其疆域西至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北部囊括至新疆的大部分地區,向東綿延至四川西部,向南到達喜馬拉雅以南的印度恆河北岸。
極盛時期的吐蕃曾經令盛唐蒙羞,歷史上有名的文成公主入藏,就是在吐蕃強盛時期發生的。在唐朝的近三百年間,唐朝君主、唐朝名將對吐蕃都是屢屢吃癟。
圖:唐朝時期的吐蕃疆域
圖:漢、藏先民地圖
這樣一個盛極一時的政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到現在退出歷史舞臺,中間又經歷了什麼?我們先從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松贊幹布說起。
1.吐蕃王朝的建立
圖:松贊幹布布達拉宮塑像
藏族歷史記載,松贊幹布是吐蕃第33任國王(629~650年在位),但由於在他之前尚未創立藏文,因此很難確定以往歷史傳說的正確性。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松贊幹布改變了青藏高原各自為政、分散孤立的局面,將高原各部統一起來,對西藏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對於西藏的功績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創製了藏文和法律。青藏高原尚未統一之前,各個部落就有使用文字的需要,但是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字。松贊幹布即位後,頒發了吐蕃歷史上第一部法律,還派遣貴族子弟前往印度學習文字,回來以後創製了吐蕃文(後來發展為當今的藏文)。
其二,建立了一套軍政、軍民結合的行政體系。他統治期間,對西藏的行政區划進行治理,開始採用曆法,統一度量衡,任用賢明大臣,激勵百姓學習和運用先進生產技術。這些政策對西藏社會的影響巨大,可以比擬中國秦朝時期的一些舉措。
其三,繼續統一青藏高原。在松贊幹布以前,他的父親、祖父已經統一了雅魯藏布江以北地區,松贊幹布繼位後,繼續擴大疆域,將周邊叛變的許多小部落重新收服,並且開始西徵。在他的徵戰下,西藏地區幾乎全被納入吐蕃版圖之內,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吐蕃王朝最終建立。
圖:吐蕃疆域(629-877年)
2.令盛唐蒙羞的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松贊幹布想要與大唐形成友好關係,學習大唐的優秀文化、制度等,並希望能藉此打開與大唐貿易的大門。於是,松贊幹布在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派遣使者出使長安,提出與唐朝和親的請求。對於當時的唐朝而言,吐蕃不過是番邦蠻夷,區區小國還妄想與大唐和親,娶一位身份高貴的公主,這是何等的笑話!唐太宗李世民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和親失敗,松贊幹布怒而挑起戰爭,出兵攻打受唐朝庇護的吐谷渾,並逐漸將其吞併。四年後,吐蕃繼續向東北擴張,攻向唐朝。松贊幹布一直不斷侵擾唐朝邊境,唐朝軍隊也是屢屢戰敗,吐蕃和大唐的關係已經到了十分緊張的地步。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贊幹布再次提出和親的請求,唐太宗終於無奈答應遠嫁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為吐蕃帶去了大量財寶和先進的工農、醫藥、紡織技術,幫助吐蕃發展生產力,也維護了多年的邊境和平。
圖:文成公主入藏
此後不到百年的時間裡,唐朝在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以及唐玄宗的治理下達到了巔峰,吐蕃也藉助外部擴張以及唐朝和親帶去的先進生產技術,發展到了頂峰。
圖:唐朝地圖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國勢由盛轉衰,為了平定叛軍,唐朝只能將駐守西南邊境的軍隊調回。此時的吐蕃首領赤松德贊(755—797年在位)趁虛而入,攻入唐朝境內,唐軍節節敗退,被迫讓出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吐蕃還在安史之亂最後一年(公元763年)佔領了長安,建立起傀儡政權。不過,政權建立短短十五天,就被郭子儀率領的大軍打跑了。
3.吐蕃的衰落
吐蕃這一次在長安的敗退,也成了其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連年的擴張徵戰導致國力消耗過大,國內君臣相爭、宗教衝突,內亂不斷,吐蕃帝國也在短短數十年間迅速消亡。
多年的擴張嚴重削弱吐蕃的國力。吐蕃的興盛無疑是靠戰爭的勝利帶來的,鼎盛時期的吐蕃幾乎控制了整個西域地區,擴張雖然為吐蕃帶來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但也過度消耗了吐蕃的國力。
平定安史之亂後,逐漸恢復國力的唐朝自然要找吐蕃算帳。於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和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兩次重拳出擊,打得吐蕃連連敗退。吐蕃不堪多次戰敗,最終,吐蕃首領赤祖德贊(815~838年在位)於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派使臣求和,雙方使臣在長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邏些(今拉薩)盟誓,公元823年立下「唐蕃會盟碑」,至今在拉薩大昭寺前保存完好。
圖:唐蕃會盟碑
圖:現存大昭寺的照片
此後,唐朝不再成為吐蕃的威脅,但是也正是此時,建立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內部各種矛盾開始激化,君臣之間、宗教之間衝突不斷,尤其是宗教問題。
吐蕃的原始信仰為苯教,佛教是後來引入的宗教。赤松德贊(755—797年在位)在位期間,促進了佛法的傳播,並且歷時10年建成了桑耶寺,其風格融合了藏、漢、印三種形式。赤松德贊之後的幾任君王,均對佛教有所弘揚,僧侶逐漸成為重要勢力。
赤祖德贊(815~838年)在位期間,同樣扶植佛教,甚至將政務交給僧人掌管。這些措施引起反佛教貴族的極端仇視,最終赤祖德贊被謀殺於臥房。
同年,朗達瑪(838~842年在位)被擁立為王,他繼位後,採取相反的措施,在吐蕃開展禁佛運動,改為信奉苯教,下令關閉佛寺,燒毀經書,僧眾還俗,導致佛教被迫停止傳播,堪稱吐蕃版本的「滅佛事件」。最終,被憤恨的佛教徒刺殺。
圖:反應朗達瑪滅佛的唐卡
圖:末代贊普朗達瑪被扎龍百朵殺魚大昭寺前
達瑪贊普被刺後,國內為繼承人事宜打得不可開交,多股勢力明爭暗鬥,爭奪吐蕃贊普的寶座,最終直攻贊普王陵,吐蕃王朝徹底崩潰。
不僅僅是國力不足和宗教內亂問題,吐蕃的另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是百姓受到剝削。吐蕃強盛時期,周邊部族紛紛歸附,但是吐蕃為了應對連年的徵戰,也不得不盤剝各地的物資賦稅,導致百姓叫苦不迭,起義反抗不斷,周邊盟友也直接拋棄吐蕃,轉而回歸唐朝的懷抱。
就這樣,在外,吐蕃隨軍奴隸在河隴地區發生叛變,在內,869年,吐蕃高原地區也爆發平民和奴隸大起義,徹底摧毀了吐蕃王族的統治。至此以後,吐蕃陷入分裂狀態。此後的中原王朝宋、元、明、清,均對該地方各勢力進行冊封,或者直接納入帝國管理,逐漸加深了對吐蕃的影響,最終將其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之內,成為了華夏的一員。
參考文獻:
[1]格桑多傑.吐蕃王朝的興衰史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8):122-124.
[2]吐蕃的興衰
https://ls.sougepu.cn/sino-tibetan/tibet/19363.html
[3]西藏歷史簡述
https://ls.sougepu.cn/sino-tibetan/tibet/24396.html
[4]圖片來源:民族史、維基百科、OSGeo中國中心開源地理空間實驗室、老資料網
免責聲明:部分插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