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最早屬於哪個市(廈門各區名字的由來)
2023-10-12 09:04:56 2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
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
因此,人稱廈門島為鷺島
1933年廈門正式設市
成為福建省設立的第一個市
都知道廈門有六個區
那你知道這些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今天,跟著A萌君一起「漲姿勢」吧
廈門原稱「嘉禾裡」,明末清初(1650年),鄭成功為了抗清復明,駐軍廈門時,把廈門改為思明州,以表達對明朝的忠誠與懷念。
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在劃分行政區域時,便把這一區域命名為思明區,以此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
湖裡區因「湖裡大隊」得名湖裡區名稱源於在30多年前一個人口不到2000人的村子。當時的湖裡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被人戲稱為「廈門的夾皮溝、西伯利亞」。
1980年,禾山鄉湖裡大隊劃出2.5平方千米設立廈門經濟特區。1987年,廈門市增設湖裡區,區名取自原「湖裡大隊」。
集美原本只是廈門北部的一個小漁村,隸屬同安縣西界十一都、仁德裡、明盛鄉。
由於集美是在由天馬山脈蜿蜒而下的七個小山丘的最尾端,又叫「盡尾」,它又在潯江的末端,在清朝時又叫「潯尾」,後雅化成集美。
「海滄」名稱的由來,源於宋元時代。古時,有條小溪,自北而南流經當地匯入號稱「圭海」(海面有島名圭嶼,今稱雞嶼)的九龍口,此溪名滄江。
「海滄」即以海口和滄江各取一字為名。在明代稱海滄鎮。「滄」與「倉」通用,有臨海富裕之意。
同安歷史悠久,如果從有「同安」之名起,迄今有1720多年的歷史。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晉安縣置同安縣,雖然當年又省入晉安縣,但「同安之名始此」。
據說設縣時取「同山」(即梅山,上有唐代始建的梅山蓮寺和朱熹以硃砂書題的「同山」石字)的「同」字,配以寓意安定的「安」字作為縣名。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有庶民「求同安共樂」之意。
2003年,市人大常委會一致通過用「翔安」作為同安東部新區的名稱。「翔安」這個名字,從字面上看,有「吉祥平安」「騰翔安康」等多種解釋。
同時它還包含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翔安區行政建制開始於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於同安縣翔風裡和民安裡,兩地名各取一字而得名。
每一個區名都是一段廈門歷史故事
這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城市
一起來廈門
感受她的詩意浪漫與迷人風情吧
綜合來源:集美旅遊、今日海滄、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廈門旅遊年卡、小魚網、廈門手繪地圖
編輯:黃周晶
責任編輯陳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