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陰曆12個月的叫法(即將消失的文化)
2023-10-20 16:06:47 1
中國自古就是個愛花的民族,各種花在詩詞歌賦與繪畫作品中層出不窮。
在《淮南子》中記載,「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獸草木。」 天地間的禽鳥野獸草木百花五穀,均由這個叫「女夷」的天神掌管。後來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道教女仙魏夫人的弟子,看樣子是道教的強行附會,管轄的範圍也縮小了,變成了專司百花的女神。
在民間,還有專為賞花舉辦的」花朝節「,也就是花神節,是一個非常盛大的百花節日,也是花神的生日,通常定在農曆二月二這一天。因為南北方季節的差異性,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到了今天,中國人的賞花習慣依然存在,只是每年一次的花朝節早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每個城市的季節花卉的展示,當然可能每個月在不同的城市都會有。
一月:正月、元月、開歲、新月、端月、初月、喜月、柳月、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銀柳插瓶頭故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因「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改為「端月」。「端」,頂也。乃是開端伊始的意思,自秦時開始易「正」為端。
二月:杏月、仲月、花月、麗月、如月、酣月、仲春、仲陽。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詩有「二月杏花鬧枝頭」之句,故稱「杏月」。
三月:桃月、蠶月、綢月、季月、上春、春日、春晚、晚春、暮春。
桃月——三月是桃花盛開的時節,素有「三月桃花粉面羞」之說,故稱「桃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陰曆三月,是春季的末前一月,故曰「春晚、晚春、暮春」。
蠶月——夏曆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四月: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麥月、梅月、純月、清月、餘月。
槐月——「四月槐花掛滿至」。四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花也綻開黃白色的花瓣,古稱「槐月」。
五月: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鬱月、鳴蟈、天中、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陽節,家家戶戶把菖蒲、艾蒿懸掛於門上,用於闢邪。因此,五月又叫「蒲月」。
榴月——「五月榴花紅似火」,故稱「榴月」。
六月:荷月、李月、伏月、焦月、署月、炎月、精陽、溽暑、季署、且月
荷月、伏月——赤日炎炎三伏天,萬物無精打採,惟有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叫「伏月」與「荷月」。
七月:巧月、瓜月、蘭月、蘭秋、新秋、首秋、孟秋、肇秋。
巧月——「七月七巧雲」,天上雲捲雲舒,變化莫測,奇巧萬端;更是我國婦女在「七月七日」這天向天上「劉郎」、「織女」、星「乞巧」(乞求心靈手巧)的月份,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二曰壯。因居稱季之中,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又將八月稱為「仲秋」、「蟲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故稱「桂月」。
九月:深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伏、三秋、暮商、霜序、相月、玄月、三孟秋。
深秋、菊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秋——九月菊花傲秋霜,稱菊月。
三秋——秋的第三個月,即九月。
玄月——夏曆九月的別稱。
十月:陽月、陰月、小陽春、孟春、初冬、上冬、良月、霜月、開冬、正陽月
陽月——「十月芙蓉小陽春」,故稱陽月。
陰月——把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是源自古代的陰陽說法。
十一月: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葮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陰生斂草故取新也」,吐故納新。
冬月、——葮草吐綠頭時節,故又稱「葮月」。
十二月: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臘月——農曆歷十二月合祭諸神叫做「臘」,因這一月多數時間都用在祭神、祭祖上,故叫「臘月」。農曆十二月正是臘梅吐香的季節,在春秋時代古人要摘臘祭,故,也叫臘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