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王安石變法)
2023-05-07 19:24:14 2
王安石變法,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所發動的一場旨在去除國家積弊的改革。由於變法在熙寧年間舉行,故又稱熙寧變法。
北宋王朝的積弊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因宋太祖遺言要優待文人,導致冗官太多;二是因燕雲十六州為遼所佔,北方之門戶洞開,需要大量養兵,導致冗兵太多。
此兩項首先導致宋財政吃緊;其次,因賦稅過重,農民不願種地,便又牽連出土地兼併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事實上,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宰相範仲淹便進行過一場類似的變法,史稱「慶曆新政」。因反對派勢力太大,無果而終。
王安石任宰相後,針對這些問題頒布了方田均稅法、青苗法、裁兵法、募役法等一系列新法令。主要著眼點在於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強兵、減輕農民負擔等。
王安石實施變法後,朝廷財政收入增加不少。士兵數量減少的同時質量得到提高。但因遭到既得利益者和保守大臣的反對,阻力很大。
同時,王安石也有些剛愎自用,未能充分團結蘇軾等中間派人士。加之宣傳不足,沒能吸引到優秀人才進行有力執行,導致變法有利有弊。
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只保留了部分內容,王安石變法宣告失敗。
之後的宋人,因支持或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分成兩派。一派為「元豐黨人」,一派為「元祐黨人」。
從此,宋朝陷入黨爭泥沼不能自拔。後人對於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