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水共治的保障措施(防治兩不誤溫州縱深推進)
2023-05-07 13:30:38 3
浙江省五水共治的保障措施?來源:溫州新聞網溫州網訊 冬季的三垟溼地,依舊是一片彩色的海洋,淺紅、深紅、金黃的植物交織在一起,倒映在清澈的瑤池浹河,與河底綠油油的水草相映成趣,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浙江省五水共治的保障措施?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浙江省五水共治的保障措施
來源: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冬季的三垟溼地,依舊是一片彩色的海洋,淺紅、深紅、金黃的植物交織在一起,倒映在清澈的瑤池浹河,與河底綠油油的水草相映成趣。
這片水域正是三垟溼地「水下森林」試點之一。自2021年3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經過近一年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質提升已初見成效。
溫州,治水是一道必答題。在「五水共治」踏入第八個年頭,溫州以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斷面水質「達Ⅲ消Ⅴ」、深化「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和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等工作,將「五水共治」持續向縱深推進,紮實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一盤棋
「達Ⅲ消Ⅴ」行動落地實施
水是生態系統中最為活躍的控制要素,河湖健康是生態文明的基礎。
著眼「三個時間節點」,我市抓科學謀划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謀劃制定《溫州市水環境質量「達Ⅲ消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計劃利用1-3年時間,完成18個重點斷面9大重點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全力推動斷面水質達標提升。
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一條條黑臭河打贏治水「翻身仗」。樂清市蒲岐鎮東幹河流域,曾一度出現水質反彈,樂清市迅速組建「作戰指揮部」,針對「病灶」出臺並實施了「百日攻堅」「鐵腕治水」攻堅行動方案。歷時半年多的治水初見成效,蒲岐國控斷面連續7個月保持在Ⅲ類水,水質相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改變,岸邊白鷺翩飛,水面上設置了音樂噴泉,成為了當地的「網紅」打卡點。
我市不斷在流域共治上積極探索創新。聯合市監測中心在塘下、白象、碼道、永中斷面所在區域交界處增設4個監測點位,幫助協調解決跨區域治水問題,促進流域區域聯防聯控。聯合市衛健委印發實施《關於聯合開展全市醫療機構汙水處理設施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率全省之先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汙水處理設施自查自糾和聯合執法工作。
一張網
「零直排」建設有序推進
2021年完成80個生活小區、8個工業園區、45個鎮街「汙水零直排區」建設,超額完成省級任務,完成年度投資共21.65億元,年度投資量全省第二……這是「零直排」建設給出的成績單。
積極推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不僅帶來了水質的提升,而且還使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治理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
近日,蒼南工業園區通過了溫州市「汙水零直排區」創建驗收。據了解,工業園把治水融進「頂層設計」裡,將地下管網與市政道路建設共同謀劃,建成後納入園區智慧大腦進行系統性監管,這一「蒼南經驗」,引來全省「汙水零直排」創建領域的關注。
不僅在蒼南,龍灣、甌海、樂清、文成等地的城鎮「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一體化試點工作同樣開展得有聲有色,積極推行以流域、片區、區域(縣)為單位的城鎮汙水收集處理設施一體化項目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科技創新。以「智慧汙水零直排」「智慧排水」和美麗水鄉「雲管家」三大平臺為重點,我市構建數位化檔案管理、智慧化成效監管的排水系統,打造水環境數位化智治示範樣板。
一心齊
發動公眾力量參與治水
守護好一方碧水,不僅要有決心和責任心,也需要有智慧的方式。
為引導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營造全民參與、共管共治的濃厚氛圍,溫州全面建立民間河長制,發動社會各界和群眾共同關心、支持、參與和監督河湖管理保護工作,提高全社會對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凝聚全社會治水合力,推動治水工作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轉變。
為了激發社會公眾參與治水護水的廣泛性,我市開發線上公眾護水「綠水幣」微信程序,開發「綠水幣」兌換頁面,方便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澤雅鎮戶外運動協會秘書長周建林是「公眾護水綠水幣」微信小程序的活躍用戶。他說:「『綠水幣』微信小程序不僅能舉報河道問題,還和我們每天健身跑打開的健身軟體一樣,可以記錄跑步、徒步的時間和公裡數。」去年,周建林和協會的隊員們共同組織夜跑,早晚兩次沿河跑步巡河,也看著河道一天天變清變美。
2021年,群眾通過「公眾護水綠水幣」微信小程序註冊成為民間河長,開展巡河活動12.69萬餘次,發放「綠水幣」288.47萬個,幫助發現問題7065個。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