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詩句經典名句(致寓意每日好詩)
2023-04-22 04:22:23 1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詩歌網」
《重陽節:致寓意》
作者: 徐俊國
重陽節,無山可登,無高可攀,
有酒卻不知與誰醉,我只好
扛著一座城,去懷念一小塊
比淚腺還小的青草地。
重陽節,有爹媽,沒故鄉,
到處是菊花和勝利,
每一朵笑容都喪失了寓意。
重陽節,沒有九層糕可吃,
我只好吃鍵盤,吃紅燈,
吃一些瘸腿的交通事故。
有一年實在沒啥可吃,
我就跑到老虎的眼睛裡,
像吃麵條那樣,
吃掉了一條乾淨的小溪流。
那年重陽節,古今我一人,
光潔的額頭,滲出許多波紋。
詩人簡介:
徐俊國,1971年生於青島平度,現居上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首都師範大學駐校詩人,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出版詩集《鵝塘村紀事》和詩繪本《燕子歇腳的地方》等五部。獲華文青年詩人獎、冰心散文獎、漢語詩歌雙年十佳等。
特邀專家點評
重陽節是中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也堪稱是最能引發古代詩人靈感的節慶。從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到杜甫「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從盧照齡的「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到白居易的「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重陽節的詩歌書寫越來越精湛於古代詩心對歲月流逝的感懷。所以,從詩歌主題上講,對人生處境的敏感(孤獨的主題),對衰老的省察(難以言述的悲哀),對生命自身的反思,不知不覺已構成詩寫重陽的套路。就詩歌類型上,寫重陽節的詩,基本上不出感懷詩的模式。而且對現代詩人來說,用自由詩的節奏把握重陽文化的底蘊,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了這麼多的前提限制,再看這首用當代語言寫就的《重陽節,致寓意》,反倒能看出重重的壓力之下,詩人推出的一點新意。這首詩中,重陽節的習俗,諸如「飲菊花酒」,「吃重陽糕」,都被詩人巧妙地用來穿插到對詩的主題的演繹之中。所謂巧妙,指的是詩人將人們耳熟能詳的重陽典故,都編排到一種古今對比之中;並通過鮮明的對比,將詩的主題犀利地擴展到對文化的衰落的感嘆。對古代的詩人而言,重陽節充滿了溫潤的文化象徵,甚至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鏡像的自我呈現。重陽節像一個文化紐帶,通過精心選擇的時間的慶典,將人和自然緊緊黏連在一起。雖然有無盡的愁緒,但身處自然之中(比如登高),人們在人生中體味到孤獨和悲哀,都會緩緩卸載到自然的情境之中。但在這首中,如今的詩人在生存處境上可以說則顯得相當尷尬:「無山可登,無高可攀」,這裡的「寓意」的確也明顯,它喻指人和自然在現代情境中的脫節。現代城市,看似高樓林立,卻缺乏真正的可以環顧大野的高點。所以,詩人只好「扛著一座城」,想去製作一個可供攀登的高山。這個細節,用得非常精準。「比淚腺還小的青草地」,喻指野蠻的城市擴張對自然環境的侵害。這裡,通過對個人處境的省思,詩人也將詩的矛頭指向了對自然生態的反思。更令人尷尬的是,「有酒卻不知與誰醉」,詩人的意思是,即使有佳釀,也找不到酒逢知己。這似乎在暗示,現代的都市生活人們都忙於奔命,難得閒暇來靜思人生的況味。按詩人的揭示,佳節蒞臨,但現代生活卻已乏味到連小小的「九層糕」都沒得吃。不一定是真的沒得吃,而是我們再也吃不出那種微妙的滋味。我們只能頂著重陽節的空名,瑣碎於現代物質生活的晦暗和無聊——「吃鍵盤」,「吃交通事故」。像前面提到的「扛」一樣,這裡,「吃」這個動詞也用得非常精妙,它寫出了詩人的憤懣和無奈。「跑到老虎的眼睛」,「吃掉一條小溪」的意象,近乎一種控訴,也有利於拓展這首詩的主題。這首詩儘管觸及尖銳的現實問題,卻在詩的視野方面控制得非常好,展現了詩人對詩的主題的良好的平衡感。
特邀點評:臧棣
中國詩歌網 (www.zgshige.com)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官方網際網路出版平臺。設有品牌欄目「每日好詩」,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大咖點評。「每日好詩」稿酬500元。
點評專家名錄
以姓名拼音為序,排名不分先後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佔春、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鑑、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建春、李壯、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西渡、向以鮮、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餘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
欄目主持: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