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概括全文(七下第三單元基礎知識)
2023-04-21 19:53:52 2
第九課 《阿長與》主題思想: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並抒發了對長媽媽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文章真實地再現了作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一方面批評了她饒舌、多事、多繁文縟節的缺點,另一方面主要讚美她爽朗、熱情的性格和純樸、寬厚、仁慈、樂於助人的美德,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1、字音字形
擱 (gē)
擲(zhì)
臍 (qí)
擄(lǔ)
憎(zēng)惡(wù)
倘(tǎng)使(shǐ)
懼(jù)憚(dàn)
菩(pú)薩(sà)
竹竿(gān)
煩瑣 (suǒ)
土匪(fěi)
辮子(biàn)
胸(xiōng)脯(pú)
詰問jié
瘡疤 chuāng bā
哀悼(dào)
茉(mò)莉(lì)
書齋(zhāi)
霹(pī)靂(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守寡(guǎ)
孤孀(shuāng)
絮(xù)說
謀(móu)殺
惶(huáng)急
渴(kě)慕(mù)
2、詞語積累
惶急:恐懼,慌張。
詰問:追問,責問。
瘡疤:瘡好了以後留下的痂。比喻痛處、短處或隱私。
渴慕: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霹靂:又急又響的雷,這裡指作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孤孀:寡婦。
疏懶:懶散而不習慣受拘束。
倘使:假如,如果。
懼憚:害怕,畏難,畏懼。
憎惡:憎恨,厭惡。
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粗拙:粗糙低劣。
擄:俘獲,抓獲。
面如土色:臉色跟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
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據實情,有可以原諒的地方。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其中的奧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說出。
3、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第十課 《老王》主題思想:本文通過對老王生活的瑣碎片段的記敘,表達出應以平等和人道主義思想尊重和關心弱者,關注弱者疾苦,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的思想感情。
1、字音字形
蹬(dēng)
繃(bēng)
捎(shāo)
惶(huáng)恐
腫(zhǒng)脹(zhàng)
荒僻(pì)
取締(dì)
降格 (jiàng)
鑲(xiāng)嵌(qiàn)
門框(kuàng)
滯(zhì)笨
侮(wǔ)辱(rǔ)
愧(kuì)怍 (zuò)
傴(yǔ)
攥(zuàn)
眼翳(yì)
塌(tā)敗
2、詞語積累
攥:用手抓住或抓穩。
翳:眼角膜病變後留下的疤痕。
傴:彎(腰)曲(背)。
惶恐:惶懼,驚恐。
荒僻:人跡罕至且偏遠。
塌敗:塌陷破敗。
骷髏:乾枯無肉的死人頭骨或全副骨骼。
取締:明令取消或禁止。
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愧怍:慚愧。
滯笨:呆滯笨拙。
腫脹:肌肉、皮膚或黏膜等組織由於發炎、淤血或充血而體積增大。
3、文學常識
楊絳,(著名學者、作家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著名的作家、翻譯家、學者。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長篇小說《洗澡》。
第十一課 《臺階》主題思想:本文寫父親歷盡千辛萬苦,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表現了勞動人民提高地位、贏得尊重的心願。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同時也側面反映了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
1、字音字形
啃(kěn)
蹦(bèng)
撬 (qiòo)
磕(kē)
門檻(kǎn)
厚道 (hòu)
糟糕(zāo)
醒悟(xǐng)
晌午(shǎng)
煩躁(zào)
頭顱(lú)
凹(āo)凼 (dàng)
尷(gān)尬(gà)
涎(xián)水
莊家茬(chá)
自言自語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
2、詞語積累
凹凼:周圍高中間低的水坑。
晌午:中午。
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煩悶焦躁。
若有所失:感覺好像丟掉了什麼。形容心神不定。
涎水:口水。
大庭廣眾:指人數眾多的公開場合。
微不足道:事物細小而輕微,不足掛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