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坑鎮油甘果(小小油甘果讓農民生活有)
2023-04-22 06:41:54 1
油甘,這種生長於兩廣地區的獨特水果,因其「初嘗味澀,久而回甘」的獨特口感,所以屬於小眾水果。而產自潮汕的甜種油甘,因果味更重、甜味更足,比一般油甘更為珍貴。
走進惠來縣華湖鎮祭坑村,漫山遍野的油甘已陸續成熟,像碧珠一樣掛滿枝頭。這裡的油甘果實碩大、表皮光滑、口感甜脆,在陽光下玲瓏剔透,泛著嫩綠油光,顯得格外誘人,「外在美」和「內在甜」並存。
花甲之年生活有「餘甘」
眼下正值油甘採摘旺季,球形、扁球形的油甘果實掛在枝頭上,華湖鎮祭坑村果農鄭林弟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自家果園中的餅甜油甘與赤皮油甘:「祭坑油甘不澀,入口酥甜無渣。每年中秋節前後是油甘成熟期,採摘期達4個月,可至春節。」在祭坑村竹樹埔油甘種植基地小屋前,或大或小的油甘躺在竹編簸箕裡,在這秋日裡靜享明媚陽光。小屋子裡,鄭林弟和老伴兩人正忙著挑摘油甘小枝丫。祭坑村竹樹埔、雞骨坑10餘畝油甘種植基地裡,記錄著68歲的鄭林弟10年來種植油甘的點點滴滴。
油甘本身就是南藥的一個品種,既可以吃,也可以入藥,用途比較廣泛。油甘果實藥食同源,自魏晉以來,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食用和藥用歷史。李時珍《本草綱目》稱:「(餘甘子)主治風虛熱氣,丹石傷肺,久服輕身,延年長生,有解金石毒,解硫黃毒。」現代醫學認為,油甘果實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微量元素等,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很高,是蘋果、柑橘的幾十乃至上百倍,且藥用價值高,能有效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降低血壓、助消化,具備潤肺化痰、生津消渴等功效。
惠來縣土壤富含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華湖鎮位於惠來縣中部,西北背靠大南山脈,北倚雷嶺山,是栽培優質油甘的最佳產地。得益於華湖鎮優異的地理位置與水土氣候條件,祭坑油甘在油甘舞臺上「鶴立雞群」。有別於普通油甘的酸澀回甘,華湖鎮的祭坑油甘果實碩大、甘甜回味、脆嫩多汁、口感酥脆,一時間打破了人們對油甘酸澀的認知。
「經濟收入提高了,日子也過得甜起來。」鄭林弟一邊採摘油甘,一邊說著近年來自己的生活變化。鄭林弟經過不斷地實驗、改良、優化,堅持培育油甘,不吝將種植油甘經驗傳授給村民及周邊種植戶,把這份甜分享給鄉裡人。
小小油甘未來可期
油甘,學名餘甘,《中國藥典》稱油甘果有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用於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乾等症狀,它是一種藥食兩用水果。
「油甘屬野生或半野生水果,是小眾水果。新茶飲行業大規模地使用油甘原料,直接帶動上遊油甘的採購價格上漲近10倍,顯著提高了種植戶的收入。」提到華湖祭坑油甘種植,祭坑村黨支部書記黃文強介紹,「祭坑村529戶,總人口2723人,經濟作物主要有荔枝、龍眼和油甘等,目前全村有10餘戶農戶種植油甘,種植面積總共約300畝,主要有餅油甘、赤皮油甘兩個品種,年產量可達50萬斤,產出的油甘主要由採購商成批採購。」
日前,華湖祭坑油甘已上線惠來數字農業雲平臺小程序。雖然祭坑村甜油甘與赤皮油甘已在華湖土地上「安家落戶」近10年,傳統的油甘產銷給華湖鎮農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不過,華湖鎮油甘產業仍存在種植方式傳統粗放、種植戶老齡化嚴重、生產局面單一、產品深加工缺位、品牌化不足等問題,逐漸成為制約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的短板。如何補齊這些短板,一直是華湖鎮面臨的重大課題。
惠來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湖鎮黨委書記陳澤華說:「如何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通道,推動油甘產業結構優化提升,讓華湖油甘走向全國,走出一條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對於華湖鎮油柑產業接下來的發展,陳澤華早有打算,「下一步,我們將立足華湖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積極推進農旅結合模式,在華湖油甘品牌打造過程中串珠成鏈,建立農業休閒觀光園區和親子採摘基地,發展集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農業於一體的油甘觀光產業園。」
【記者】劉曉維
【通訊員】張舒婷 蔡永剛
【作者】 劉曉維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