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帆船黑珍珠號(香港最古老中式帆船)
2023-04-21 23:17:32 5
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原裝中式三帆帆船「鴨靈號」,6月13日舉行復航一周年慶祝活動。希望市民和遊客通過「鴨靈號」更了解香港的歷史和漁民的發展過程,提高對保育歷史文物的關注。
相信不少人在香港的明信片上都看過一艘「紅帆船」,木製的船體和火紅的帆布為碧海藍天的維多利亞港增添了一筆熱情濃烈而又古樸的氣息。「鴨靈號」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是傳統的三帆中式帆船,總重50頓、長度為17米,船身形狀遠望像一隻鴨子,當時船主希望付予船一個靈魂,因此取名為「鴨靈」。船帆分為頭帆、主帆和尾帆: 其中頭帆和尾帆都可由一名船員用人手拉繩升帆,但位於船中心、重達2000斤的主帆則至少需要三名船員在船頭位置合力使用傳統木造手攪式滾輪才可拉起。 風帆的構造為帆布和大理竹, 傳統漁船式作業的風帆染料顏色多以棗紅色為主,對漁民寓意吉祥。「鴨靈號」整體都是以梢木和柚木為原材料,特別是支撐主帆的木柱淨高8米,是工匠以原木製成,極為珍貴。有別於現在的西式船隻駕駛室位於中間或船頭,「鴨靈號」船長的駕駛室位於尾部的高處位置,因為這種舊式漁船的船長需要觀察風吹動風帆的方向作出調整,留意所有船員的活動並給予工作指示,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鴨靈號」在澳門的船廠建造並作為漁船,在香港海域、珠江口甚至海南一帶捕撈蝦和蟹等。但進入二十世紀末,香港漁業日漸式微,經濟邁向工業化和商業化,年長的漁民相繼退休,青年人入行卻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漁民轉行後相繼把漁船轉賣至中國內地,這種舊式漁船就更加少見了。直到1985年,一位英國商人購買了「鴨靈號」並進行維修保養和加設引擎驅動,用作維港觀光遊覽。2014年,因船主移居海外,「鴨靈號」缺乏打理和維修,最終沉沒於香港島南端的香港仔海底長達3個多月。2015年,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從本地漁民口中得知「鴨靈號」沉船的消息後覺得極為可惜,希望可以拯救這條船,讓「鴨靈號」重新航行於香港海域。於是在得知舊船主無意繼續經營此船後,「鴨靈號」獲得轉讓,並煥發新生。由於船隻沉於海底已有數月,撈起時經已經破損嚴重,長滿蠔殼和滕壼。而且當時香港境內也沒有可以修復木船的技工和材料,因此新船主不惜花錢花力,將「鴨靈號」拖運到珠海,由當地的技工和珍貴的原木材料進行修復,儘可能地保留船隻上原有的部份和保持「鴨靈號」的原有外型,將船原來的風貌重現眼前。
「鴨靈號」現任船主鄧添穩先生表示,「鴨靈號」是香港的十大旅遊景點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帆船之一,是香港昔日作為漁港的代表性象徵。近期,香港旅遊業遭遇瓶頸,業界紛紛獻計獻策希望能增加景點、增加不同的行程,而鄧添穩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塑造香港的形象,讓來到香港的遊客感受到香有的文化、氣氛和感覺。他希望遊客可以在踏上這艘古董船舺舨的時侯,仿佛穿越到上世紀60、70年代的維多利亞港,站在甲板上想像150年前縱橫香港水域的就是這種典型的中式帆船。
「鴨靈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見證香港的起起伏伏。從昔日的小漁港到今日的大都會,如今,「鴨靈號」再次揚帆啟航,它所經歷的風浪正好體現了香港人堅毅不屈、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希望「鴨靈號」能重新喚起香港人的人情味,發揚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