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肉營養價值的特點(家畜肉特徵和烹調要求)
2023-04-22 05:09:37
畜禽肉營養價值的特點? 家畜的種類很多,作為肉用家畜,在我國 主要有豬、牛、羊3種,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畜禽肉營養價值的特點?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畜禽肉營養價值的特點
家畜的種類很多,作為肉用家畜,在我國 主要有豬、牛、羊3種。
1.豬肉 豬肉在我國消費最多,是最主要的肉食品,約佔肉食品消費總量的89%左右。豬的出肉率較高,約佔軀體總重量的80%左右。豬肉的質量因年齡、性別、產區、飼養狀況和部位差異而有所不同。豬肉的顏色較其它家畜肉淡些,一般呈淡紅色,煮熟後呈灰白色。肌肉纖維細嫩而柔軟,結締組織較少而脂肪含量較其他肉類多。由於豬肉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故經烹調後,滋味比其他家畜肉更鮮美。
育齡為一年左右的豬,肉質最為鮮嫩,味美而香,肉色淡紅。飼養不良或育齡較大的豬,肉呈深紅色並發暗,質硬而缺少脂肪。豬肉的持水率較高,煮熟後失去30--35%的水分,以及少量的脂肪、蛋白質等。豬肉比牛羊肉更為細軟、滋潤。
豬肉適應於各種烹調方法,如炒、熘、爆、燒、燴、蒸、燉、燜、炸、滷、拌等。對於不同部位豬肉的烹調方法也各不相同。烹調時要按菜餚的需要掌握肥瘦的比例,這樣烹飪出來的菜餚口感更好。
2.牛肉 我國目前供屠宰食用的牛,一般有黃牛、水牛、犛牛和淘汰的乳牛。牛肉的質量也因牛的品種、性別、育齡和飼養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
從品種上看,黃牛肉較好,它肉質堅實,呈棕紅或暗紅色,肉切面有蘭色的光澤,結締組織為白色,脂肪為淡黃或深黃色,肌肉間無脂肪雜質。淘汰的乳牛基本同於黃牛,只是肌肉較細嫩、腥味較輕,脂肪比黃牛肉多。犛牛肌肉較多,呈暗紅色,肌肉纖維較粗,羶味較重,肉質也較堅實。水牛肉的顏色比黃牛肉更暗,肌肉纖維粗而鬆弛,有紫色光澤,背部肌肉不如黃牛厚,肉質較差,不易煮耙,脂肪為白色,乾燥而少粘性。
從飼養狀況看,育肥牛(一般為閹牛)出肉率高,肌肉結實緊密,脂肪多,肉纖維較柔軟,且夾有脂肪,質量較好;瘦牛的肉質鬆弛,質量較差,出肉率也低。
從育齡和性別看,6年左右的犍牛,其肉質發亮,呈暗紅色,纖維較粗且堅硬,雜有白色或黃白色的脂肪。肌肉結實,油潤,皮下積貯少量黃色脂肪。老公牛的肌肉呈暗紅色或略泛青色,粗硬而堅韌,缺乏脂肪。犢牛的肌肉呈淡玫瑰紅色,細嫩而鬆軟,肌肉間含脂肪很少,肉的營養價值及風味遠不如成年牛肉。母牛肉呈鮮紅色,肌肉柔軟,質量較好。但老母牛往往皮下無脂肪,僅肌肉間夾有少量脂肪。小牛肉在我國肉類消費量中約佔7%左右。其出 肉率佔軀體重量的60%左右。牛肉結締組織較堅硬,不易燒肥;肌肉纖維比豬肉短,還有一些腥羶氣味。其持水率不高;煮熟後失去35~45%的水分、脂肪和少量蛋白質等。
牛肉不易軟熟,食用後不易消化。但牛肉營養超過豬肉,烹製後有醇厚的香味,秋後肥牛結締組織中夾有較多脂肪,香味更濃,所以,牛肉是一種很好的肉食品。
牛肉因品位或部位不同,採用的烹調方法也不同。淨瘦肉宜炒、熘,炸、滷、蒸、拌等,結締組織較多的部位,如肋條、腿筋等,宜燒、燉。烹製時要注意保香增鮮去羶味和控制成熟程度。調味可濃可淡,味濃的以增香保鮮為主,味淡的則以突出本身滋味為宜。
我國醫學上認為牛肉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強筋健骨,消腫利水的功用。
3.羊肉 在我國羊肉佔肉食消費總量的4%左右。其出肉率約佔體重的50%左右。羊肉肉質纖維細嫩,富於營養,易於咀嚼和消化,但腥羶氣重。我國醫學認為羊肉味甘性溫,能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是一種良好的滋補食品。
羊的品種較多,供食用的主要為山羊、綿羊兩類。
從肉質上看,綿羊肉質堅實,顏色暗紅,肉纖維細軟肌間很少夾雜脂肪育肥羊肌肉中夾有純白色脂 肪,硬而脆,羶味較小,品質優良。山羊肉的色澤比綿羊肉淺,呈較淡的暗紅色。肉質堅實,皮下脂肪少,腹部積貯脂肪較多。山羊的肌肉與脂肪均有較重的特種羶味,肉質不如綿羊。
從飼養上看,育肥羊的肉質最佳,其脊背寬大,肉質充實,出肉率高。瘦羊肉質差,肌肉不充實,骨骼突出,出肉率低。在各種羊中,以母羊肉質量較好,閹羊肉次之,公羊肉質最差,羶味也最大。
羊肉適宜燒、蒸、燉、炒、熘等法烹製,冬令時湯鍋羊肉,亦受群眾歡迎。烹製時要除去羊肉較濃的羶臊味。蒸、燒、燉要熟軟;炒、熘要細嫩些。因國人的體質不同,都應烹熟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