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臘縣的河是什麼河(勐連的水勐連的河)
2023-05-15 06:05:39
在騰衝城的南部,有一個狹長的山坳,前邊坳口是關坡,底部坳口是香柏嘴。山坳四周森林繁茂,境內有兩座小型水庫,倒河水庫和團結水庫,源源不斷地為居住在這一地區的人們提供著生產生活用水。這條山間平地就是騰衝南部山區第一村——勐連。它的行政區劃管轄曾幾度變更,民國時獨立設勐連鄉,解放後設公社,上世紀八十年代又被納入騰衝城壩區的洞山公社管理,撤公社後又單獨成為一個鄉級行政區,現在被併入騰越街道的一個轄區劃分為四個社區。
勐連西北部,關坡與騰衝城壩子形成天然屏障,有著山間特有的平壩氣候,每到夏季梅雨時節,從兩邊丘陵地形的山林小溪間,流出豐沛的水流,一到這個季節,勐連境內的河流,水位抬升,河面浪花翻騰,白亮亮的水花與兩岸綠油油的煙苗、秧苗,搭配出一道道青綠養眼的風景。
沙河,流沙洗去硝煙盡
發源於關坡的沙河,水質清澈,終年清涼,流到拱類山腳,灌溉兩邊的農田。這片區域的山體,大多是沙石巖,長年積累,河床上有質量上乘的沙子。近幾年,已禁止人們隨意採沙,河道兩岸有農田的百姓,自覺地種上柳樹來保護河堤。沙河與騰越壩區永樂相通連,被關坡山橫切一分為二。保騰二級公路和保騰高速公路修通後,沙河也因公路而被分割成了許多支系。離騰衝高速公路入口不遠的騰越隧道右側,沙河又完整地掩藏在闊葉林和灌木林交混的山林中,疾馳而過的車流幾乎聽不到它的流淌聲。但在勐連境內和騰衝的歷史上,沙河見證了
大蚌河,曾經的避難所
沙河繞過拱類山,流到大松坡腳,與大蚌河河尾交匯。大蚌河在勐連的水系中,流量最豐富,終年水流平穩。除了它發源自大尖山、牛角山等勐連森林植被比較好的山脈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源頭有兩座小(二)型水庫倒河水庫和團結水庫。大蚌河,流經的山林,險峻陡峭,山高林密,河兩岸和河床上怪石嶙峋,過去石縫裡有河蚌和白魚。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從龍陵過境勐連,侵佔騰衝城時,勐連上寨和高田一帶的村民,就因大蚌河的天然庇護,逃進山林躲過一劫。
小時候,鄰家一位小腳老人,曾給我們說起,她就是因為逃難時,鑽進大蚌河岸的一個水洞裡,才免遭日本人的殘害。大蚌河有一條岔溝叫佧佤溝,據說,在很早時候,有佤族居民在附近安家耕作,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遷徙異地,只留下地名讓人們傳說故事。
門前河,我家門前一條河
勐連集市口,小花橋腳,有一條河,從勐連上寨東北方向的象鼻子山奔流而來。它發源於白石頭坡、吊洞坡等附近的山澗裡。其中,保騰高速路勐連隧道的周邊山林,保溼性較好,山澗溪流眾多,門前河的一條支流大水溝河,流水量比較大,往西北拐了幾道彎,一岔分向荒山溝,一岔流入龍頭園大溝。在這片山脈流出的溝渠,主流在象鼻子匯聚後匯流成門前河,流經上寨、荒田、膀岔坡、密坡等村寨的農田,從這些村寨的坐落方位來看,正面都臨這條河,故而傳統以來,這裡的人習慣上稱這條河為門前河。
門前河是上寨、荒田、膀岔坡、密坡等村寨祖輩生產生活通道中的主要依靠之地,除灌溉農田外,還兼具洗滌、防火、禽畜等用水功能。20世紀90年代前,在自來水沒有入戶的時候,門前河很熱鬧,有沿河岸放牧的,有在河裡漂洗衣服的,還有孩童在河裡篼魚的。由於河床低,以前每到栽秧季節,還有農戶砍來樹條攔河取水灌溉,這也給村寨的孩子提供了遊泳嬉戲的場所。
門前河周邊坡土疏鬆塌落,特別是河道附近的龍頭園、荒山門,坡土沉降明顯,致使河道幾度改向,近年,人們在河岸植樹固防,有條件的地段砌石擋牆,離象鼻子不遠的高速路橋墩下,形成一個沉塘,緩解了雨季河水上漲對兩岸的衝刷。近年,人們對門前河沿線溝渠流水進行疏浚保護,河堤上綠樹成蔭,特別是夏季青翠惹眼。從北往南,我家門前這條河,流出小花橋,與沙河、大蚌河交匯,流入囊宋河。
囊宋河,三河歸一往梁河
從勐連街社區、寸家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附近,緊臨勐連衛生院的河道開始,流經陳家寨、何家寨、朱家寨,一直南下穿過下勐連社區,流出梁河,這段河流就是勐連境內最大的河流囊宋河。得益於上遊沙河、大蚌河、門前河三條河流的匯聚,起源於勐連中段的囊宋河,水流湍急,河面寬闊起來。上世紀70年代,勐連舉全鄉人民之力,在囊宋河下遊修建勐連電站,除了供全鄉用電外,還輸送給五合鄉、蒲川鄉的一些村寨。勐連電站的供電功能,直到農網改造結束才完成使命。
囊宋河灌溉著勐連中段以下的基本農田,河流沿途的山脈有東山、香柏嘴。
囊宋河,一路水流滔滔,帶著勐連全境內的河水,依山而行,依谷而走,奔流出境到梁河囊宋鄉,注入大盈江,最終成為伊洛瓦底江萬千溝河中的一條,在大地上展現著水的靈動。
勐連的水,勐連的河,在這片土地上,不廢江河萬古流。這裡的水清洌甜美,這裡的河婉約藏秀,讓我們一道守護綠水青山,水美鄉村。(楊耿耿)
完
編輯:李美蘭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於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帳號您將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繫信息
電話: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