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定心法(周易是部心學經典)
2023-05-15 10:29:25 2
《易經》是子思所作的一部心學經典。
心學的核心,是「孚」。
「心」和「孚」這兩個字,不僅出現在《坎》卦的「有孚維心」,還連續兩次出現在《益》卦中。
《益》的九五爻辭說:
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益》的上九爻辭說: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
這兩句話,再一次強調了孚與心的關係。
而且確鑿無疑地表明「孚」是一種德,而不是什麼狗屁不通的俘虜!
孚,就是誠。
誠,是子思的立心之道。
子思的心學,始終與「性」緊密關聯。
這一點可以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看出來。
這是一篇子思失傳了兩千年的佚書。
書裡反覆把「心」和「性」聯繫在一起講。
凡人雖有性,心無定志。
人之雖有性,心弗取不出。
四海之內,其性一也。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
所以,「立心勿恆,兇」這句話,其實是強調了立心要有孚有恆,否則就會導致性惡。
兇,惡也。—《說文》
《性自命出》也說:
未教而民恆,性善者也。
正與「立心勿恆,兇」形成鮮明對比。
爻辭裡的「莫益之,或擊之」,說的也是性的善惡。
子思的傳人孟子就曾經對這個「莫益之,或擊之」而導致性惡的現象做過形象比喻。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
發現了嗎?
孟子最後引用了孔子說的一句「操則存,舍則亡」。
與「莫益之,或擊之」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見,《易經》的作者,除了子思還能有誰!
#頭條創作挑戰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