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一中優秀教師(桃源縣一中教師陳淑平)
2023-04-21 13:54:48
「人生之路的意義不在遠方,而在腳下;教育工作的意義不在偉大,而在瑣碎;培育人才的核心不在知識,而在情感。」這是陳淑平參加工作之初寫在工作日誌扉頁上的一段話。帶著對平凡的堅守和教育的情感,這條路她一走就是32年,從班主任到教研組長,從年級組負責人到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從特級教師到湖南省首批中學正高級教師,她始終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教育教學工作永遠放在第一位。
2016年3月,她的腰椎間盤突出影響越來越嚴重,從腰部到腳部不時有電擊一樣的疼痛,並常常伴隨著麻木感,每次起身都要用盡全力用肘部撐起身體。醫生囑咐要臥床休息,或者牽引推拿,但高考備考複習進入了關鍵的二輪階段,課堂教學督查要勤,常規管理工作要嚴,學生心理疏導要細……沒有一項工作是她能輕易丟下的,但她哪有時間休息,
她丟不下工作,置身體的健康於不顧。因為擔心自己的缺席會影響高三師生的鬥志,影響學生成績的提升,她每天咬牙堅持6:10分準時出現在教學樓前,學生晨跑、自習巡查、各科集體備課、各科公開課、學生晚寢督查等等都有她的身影。2016年高考桃源一中再次實現了突破,創造了新輝煌,她所帶領的高三教師團隊獲得常德市第二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
剛剛送完2016屆高三,還沒來得及調理身體,她84歲的母親因為摔倒受傷臥床,這一躺就是大半年;到了2017年初,母親腦萎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晚不睡覺地罵人或哭泣,面對家庭和工作帶來的雙重壓力和困難,她沒有請過一天假。那些天,下晚自習後,她馬不停蹄趕回陬市接替兄嫂照顧母親,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又趕回學校巡查督導。聊起這件事,她說那段時間整個人特別累,但是肩膀上一頭是教育的責任,一頭是孝老敬親的人情,哪一頭都放不下。陳淑平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母親在清醒時望著雙眼布滿血絲的她說的那句話:好好工作,不能耽誤你的那些孩子。這句話時刻激勵著她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但她一直內疚的是:沒有好好抽出時間陪伴親人走完最後的路程,這成了她心中永遠的痛。
擔任班主任和負責年級管理幾十年,她始終關心愛護學生,一直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她認為教育需要愛,更需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她始終覺得對學生要有愛心、有耐心,多給學生一些信心,要把學生視如己出。她對教育充滿了愛,對學生充滿了愛,並將愛的主張流淌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
2016年1604班一名劉姓學生,父母離異後,父親不務正業且對他不聞不問,母親身患重病,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加上學習成績遇上瓶頸期,這個孩子一度極度沮喪,成績連連下滑。得知這一情況後,陳淑平鼓勵他要自信、要陽光,不要因貧窮限制了自己的夢想,每次談話都會塞給他500元,還經常為他購買牛奶、衣物等。在四個月後的高考中,孩子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學。
2019年1923班的一名熊姓學生,因為家庭原因導致性格內向,敏感多疑,莫名地懷疑同學們針對她、排斥她,經常在班上伏桌默默流淚。巡查時發現這一幕後,陳淑平將她帶到辦公室,談了整整三個小時,直到這個女孩如釋重負回到教室。在這之後,陳淑平經常和她的家長溝通,詳細了解她的成長過程和家庭情況,對症下藥,一步一步幫助她解開心結。經過長時間的跟蹤交流,目前這個孩子成績穩步提升,性格也變得陽光開朗,完全走出了那段充滿陰霾的日子。
在教學管理上,她始終堅持:要求老師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因此,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她以實際行動關愛老師,對待每一位同事真誠熱心,一視同仁,贏得了尊重與信任。
「陳校長對待工作總有使不完的勁,對年輕教師也很熱心,常常跟我們交流教學經驗。」教務科副科長單湘華如是說。他一直把陳淑平當成自己的良師益友和領路人,他至今還記得9年前陳淑平推門走進他的課堂聽課後,絲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他教學上提問形式單一、課堂語言囉嗦、放權不徹底等問題,然後又耐心細緻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他迅速成長為學校的教育教學骨幹。
學校「青藍工程」給骨幹教師和教學新手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臺,陳淑平的徒弟向昱參加工作之初,責任心很強但性子也很急,學生一旦違紀或者學習成績不理想,她總是責怪學生,導致有些學生漸漸與她疏離。陳淑平叮囑她說,年輕人有衝勁想把班級帶好可以理解,但是要嚴中有愛、張弛有度,要注意教育教學藝術,要學會欣賞孩子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他們。從此之後,「嚴中有愛,張弛有度」一直是向昱老師教學和班級管理的至理名言,而她也已經成為桃源一中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
多年來,陳淑平正是憑著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教育之路。雷鋒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段話,陳淑平一直銘記並踐行著,以低調的為人和師者的風範為桃源一中全校師生樹立了榜樣,以鞠躬盡瘁的敬業精神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了全部的光和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