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這十年深刻改變我們生活的第一產品)
2023-04-20 20:23:57 2
這段時間,各種媒體上都在報導這十年的發展成就和深刻變化。確實,這十年來可圈可點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光是一個讓十四億人口的大國整體擺脫貧困就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一個奇蹟,還有航母、大飛機、高鐵等一系列的成就,哪一項都足以令國人驕傲和自豪。
這些成就報紙電視上說了很多了,今天我想說一個人們司空見慣的產品,這個產品大規模走進百姓的生活,到今年也恰好是十年。這個產品就是我們每個人幾乎須臾不可離的軟體——微信。不誇張地說,微信是對中國人的生活乃至於經濟政治社會發展都帶來重大影響的「第一產品」,沒有之一。
準確地說,微信的產生不止十年,這個產品誕生於2011年初,但是開始時的影響很小,遠不及騰訊的另一個主打產品QQ。到了2012年,這個產品才開始真正進入百姓的生活,並且隨後以一瀉千裡的態勢,迅速佔領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社交平臺市場,所以說,微信大規模走進百姓生活,到今年恰好是十年。
我算是「觸網」比較早的網民,最早在BBS上廝混,在不同的網站(如天涯等社區)上有四個帳號,後來又發展到在微博和QQ上沒事聊天或者寫點雞零狗碎的東西,直到十年前註冊了微信之後,發現這個平臺可以完全取代過去的社交工具,於是成為了微信的忠實用戶。與我有著相同經歷的人何止千萬,正是由於微信這種強大的社交功能和使用的低門檻,使得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社會各色人等都成為了它的用戶。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微信就呈現出爆發性增長,不誇張地說,真是上到達官巨賈,下到販夫走卒,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一社交軟體。微信以其親民性,迅速徵服了百姓,也快速取代了過去人們使用的諸如微博和QQ等軟體。雖然QQ作為一個成熟的社交軟體,其功能其實絲毫不比微信差,但是其易學性不及微信,最後在競爭中還是輸給了微信。
這十年,隨著微信的普及,我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有時甚至在想,這麼一個小小的社交軟體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活的「本底顏色」之一。有這麼大作用嗎?其實你如果仔細想想,可能就會覺得我的這個判斷並不誇張。
先說微信的社交平臺功能,這個產品設計得非常簡單易學,八十多歲的老人都能做到一學就會,從此把天南海北的親朋好友拉到了一起,真正做到了無遠弗屆。而且,微信因為是實名的(即使在微信註冊時用的是化名,但通過修改備註實際上還是實名),所以避免了過去BBS乃至微博上那種由於非實名而帶來的不被信任的感覺。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所以這一產品的用戶擴張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從而迅速地形成了產品生態。
其次,微信由於全方位地滿足了人們社交需求,快速地形成了產品生態,由此帶動了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迅速普及。而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其他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各類軟體產品才能更加便利地「搭上便車」,告別了「高大上」,一直滲透到這個社會的底層角落。
第三,微信以其「強滲透性」,徹底打破了社會不同行業和不同階層的壁壘,使得過去可能永遠不會相互傾聽的人群因為同一篇朋友圈上的文章、圖片或視頻而產生共鳴,由此徹底改變了我們過去長久以來熟悉的輿論生態體系,也給我們的輿論引導和社會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
第四,微信的支付功能使人們徹底拋棄了「錢包」這種自古以來就有的東西,使得人們的經濟行為一方面便利化,另一方面也透明化了,對經濟生活帶來的影響同樣是重大而深遠的。
第五,微信中強大的建群功能等於不管是什麼人都一下子就可以發起召開一個規模可達500人的大會,這種「集會自由」同樣給我們在社會治理方面既創造了機會也提出了挑戰。
由於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的出現,使得我們的每一項工作都要習慣於在監督下運行,無形中在推動著我們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際上,我們這十年也正是在這樣的「本底顏色」之下,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工作。
有人可能會說,微信這種東西的底層技術不是我們的,不算是中國的原始性創新。但,那又怎樣?這個產品在中國做成了生態,並且走向了世界,這就是我們對人類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