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要做哪些準備(你適合做心理諮詢師嗎)
2023-04-20 20:21:46
有位網友在網上提出問題:
「平時朋友有什麼事情都喜歡找我傾訴,吐槽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遇到這種情況我都能說出很多安慰她、開導她、激勵她的話。
像我這種情況是不是很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其實,這位網友的提問是在指出一個問題:哪些人比較適合成為心理諮詢師?
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自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能遠比心理諮詢技術和理論更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也曾這樣說過:「心理諮詢的關鍵不是心理諮詢師做什麼,而是他是誰。」
在有關心理諮詢師勝任特質的相關研究中,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了什麼樣的人更適合成為心理諮詢師。
1
價值觀中立
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會有自己的價值觀,而來訪者也有他的價值觀。
心理諮詢師需要分清楚哪些價值觀是自己的,哪些價值觀是來訪者的。
否則心理諮詢師會在無意中對來訪者產生影響:
一種是心理諮詢師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來訪者;
另一種是來訪者對心理諮詢師產生對抗情緒,影響到諮詢效果。
所以,當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的價值觀不同時,心理諮詢師應做到「價值觀中立」。
不對來訪者的價值觀持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不隨意批判來訪者的價值觀,也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來訪者身上。
2
自我開放程度
心理諮詢需要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進行心理層面的互動,並建立起信任的諮訪關係。
這不僅要求來訪者積極探索內心的感受,也要求心理諮詢師持有自我開放的態度。
如果心理諮詢師是自我封閉的,很容易將自己套進「專家」的身份裡,導致來訪者也變得自我封閉。
相反,如果心理諮詢師是自我開放的,接納自己的,來訪者也會從心理諮詢師的言談舉止中學習到新的行為模式,促進自身的成長。
3
自我覺察能力
心理諮詢師需要有敏銳的自我覺察能力。
這樣,當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產生情緒時,就可以及時地覺察到這些情緒是自己引起的,還是由來訪者引起的。
如果心理諮詢師無法覺察到這一點,就可能因為個人議題,影響到心理諮詢。
這樣,不但不能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還會利用來訪者來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對心理諮詢是不利的。
相反的,如果心理諮詢師能及時覺察到這一點,並通過個人體驗及時修通自己的個人議題,不但有助於自身的成長,也有利於促進心理諮詢的發展。
4
終身學習成長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成長的職業。
在從業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持續不斷地進行成長:
一方面,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心理諮詢師需要及時修通自己的個人議題,進行個人成長。
另一方面,心理諮詢師需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和心理培訓,進行專業成長。
只有不斷學習成長,才能為來訪者提供更好的心理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