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鏡頭下的北京(新老)
2023-04-21 07:54:46
作者 張東方 林勐男
如果鏡頭會說話,那布魯斯·康諾利的鏡頭一定最會講故事。帶著一臺相機,這位資深的英國攝影師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
布魯斯1987年來到北京,從那時的「老北京」到如今飛速發展的「新北京」,從充滿煙火氣的胡同到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中心商務區,他的鏡頭生動地講述著北京過去幾十年的歷史。
布魯斯·康諾利。本人供圖
鏡頭裡的「老北京」:永不褪色的胡同記憶與胡同新生
叮叮噹噹的自行車鈴聲、走街串巷的叫賣聲、街邊市場、友好的鄰裡氛圍……這是布魯斯記憶中的「老北京」,也是散落著市井人情味兒的胡同。
青磚灰瓦被白雪覆蓋,冬日裡的胡同一改往日熱鬧的煙火氣,一副寧靜祥和的景象,這是布魯斯心中最美的胡同記憶。
多年前,布魯斯曾住在南鑼鼓巷附近的一個四合院裡。在他看來,胡同是「老北京」生活的縮影。他拍攝了無數張關於胡同的照片,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四合院裡嬉鬧的孩童、隱藏其中的小酒館等都成了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從胡同布局到胡同民居設計,再到磚瓦顏色、胡同歷史,這位攝影師所了解的胡同知識絲毫不比本地人少。
「我非常喜歡胡同,它們代表著一個與眾不同的北京和中國,」提起胡同,布魯斯難掩喜愛之情。
多年後,當北京發展跑出加速度、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時,這些胡同卻質樸如初,並煥發出新的生機,這讓布魯斯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來,以胡同為代表的「老北京」和現代北京相得益彰。
「謝天謝地,這些胡同被保護得很好,」布魯斯欣慰地說,「它們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如今,這些充滿年代感的胡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這是布魯斯觀察到的胡同最大的變化。當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和那些「老北京」們在胡同裡相遇,就變成了布魯斯眼中最不可思議的風景。
「以前年輕人不喜歡逛胡同,他們覺得胡同很舊,不能代表現代中國。」布魯斯說,「但今天的胡同已經成了現代中國的一部分,這裡有非常棒的咖啡廳、餐館、酒吧等年輕人想去的地方。」
這些胡同成了年輕人探尋北京歷史和享受慢時光的好去處,胡同仿佛衝破了高樓大廈的包圍,獲得了新生。
隨之而來的,還有胡同居民日益改善的居住環境和越來越常見的藍天。布魯斯欣喜地記錄下這些變化,並將它們發布在海外的平臺上。
「我定期給這些地方拍照,然後把照片發在國際媒體平臺上,告訴人們北京在做什麼,北京是如何改善這些地方的,我覺得非常棒。」布魯斯說。
時光流轉,胡同在變,它們古老的軀體不斷迸發出年輕的活力;胡同也沒有變,青磚灰瓦和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依舊,而布魯斯對胡同訴不盡的熱愛和留戀也未曾改變。
鏡頭裡的「新北京」:欣欣向榮
「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布魯斯邊說邊按下快門。置身北京繁華的中心商務區,仿佛打開了時空隧道,從過去瞬間穿越到了未來。
布魯斯怎麼也沒想到,短短數十年間,曾經不起眼的城市街景竟一躍成為現代北京的標誌。這裡高樓林立,像賽博朋克的世界,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他的照片保留了許多北京地標性建築初建時的樣子,為今天的年輕人了解現代北京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然而,布魯斯眼中的現代北京卻遠不止這些。作為火車迷的他,也被中國快速發展的交通出行方式所震撼。
35年前,布魯斯乘火車一路輾轉來到北京,在他的印象裡,北京最多的就是飛鴿牌自行車。「北京是自行車之都。」他這麼說。
不過他發現,幾十年後的今天,北京地鐵已經從原來的兩條線路發展到今天的二十多條,喜歡乘公共運輸出行的布魯斯坐著地鐵幾乎就可以到達北京的任何地方。
中國高鐵的發展也讓布魯斯感到不可思議,從普通鐵路到高速鐵路,從綠皮車到和諧號和復興號,中國高鐵領跑世界。坐著高鐵看中國成為現實。北京的火車站也從一個發展到今天的多個,今年75歲的布魯斯已經乘坐高鐵重訪了重慶、天津等多個城市。
在布魯斯看來,現代的北京已躋身國際化大都市之列。中國人陸續走出國門了解世界,外國人走進來了解中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成為朋友。
親眼見證現代北京發展的布魯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們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我們有很多聰明人,很多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說。
幾十年來,布魯斯堅持把鏡頭裡的中國講給世界聽。他為中國媒體供圖,也通過外國媒體把中國的樣子展現給世界。
個別外國網友質疑他的照片美化中國,對此他一笑了之。「我根本不在乎這些,我拍的照片都是發自內心的。」布魯斯說,「我在展示北京的很多面,有些地方就是很美,就是變得越來越好了,我非常確定。」
「老北京」和「新北京」在布魯斯的鏡頭裡交匯,這些照片跨越時間,它們不僅僅是對北京發展的記錄,更是布魯斯的人生故事。
「我希望能在北京開辦展覽,把過去35年的北京、把它的發展歷程展現出來,」布魯斯說。(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