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君子不處危境(論語子罕二十七)
2023-05-16 06:32:29 1
內卷,通俗地講,就是在特定小圈子,因為虛榮和相互攀比,自己擠兌自己,使自己內心焦慮憂患。孔子引用《詩經》詩句,誇讚子路「不忮不求」,給出了較好的建議。
原文整理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憨聊譯註孔子說:「穿著破舊亂麻襯裡的袍子,與穿著豪華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覺得羞恥的人,大概只有仲由了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不虛榮,不攀比,怎麼不是好的心態呢?』」仲由聽了老師的特別誇獎,很長時間都背誦《詩經》那句話。孔子又說:「僅僅做到背誦這個樣子,又怎麼算得上至善呢?還應永遠落實在行動上。」
衣(yì):穿,當動詞用。
敝:破舊。
縕袍(yùn páo):用亂麻襯裡的袍子。
狐貉(mò、hé、háo):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非常貴重。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見《詩經衛風·雄雉》。忮(zhì),嫉妒。求,奢求,攀比,虛榮。臧(zāng):善,美好。
憨聊俗解孔子首先對弟子子路衣著儉樸,不攀比,不虛榮,不奢求,不嫉妒,並充滿自信給予了熱情的表揚;接著見子路聽到表揚喜上眉梢,得意洋洋,一直吟誦著老師引用《詩經》讚賞他的詩句,又進行提醒,希望子路不要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因為僅是不貪求、不嫉妒、不虛榮、不攀比,解決了內卷問題遠遠不夠,還應志存高遠,成就一番仁德事業。
——「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穿著破舊的廉價衣服,與穿著華貴的人站在一起,不感到自卑和恥辱,說明子路很少虛榮、攀比、嫉妒、奢求,並以儉樸治學為榮而充滿自信,這確實非常難能可貴。這樣境界的子路,當然不會因攀比而焦慮內卷。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說:《詩經》有言,克服了焦慮內卷狀態,怎麼不是好的心態呢?這是人間正道,但也不足以沾沾自喜、自我感覺良好,而應有更美好的追求。
淺悟零存少虛榮,少攀比,少短視,從實際出發,志存高遠,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
草到了深秋,比花還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