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畫(古人在山上開的)
2023-05-16 09:02:14 1
安第斯山畫?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日電 題:曼德拉山巖畫:古人在山上開的「美術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安第斯山畫?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安第斯山畫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日電 題:曼德拉山巖畫:古人在山上開的「美術展」
新華社記者賀書琛
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不遠處,巖脈蜿蜒的曼德拉山上黑石嶙峋、亂石密布。陽光映襯下,巖石上的紋刻清晰可見,曲婉靈動的線條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或張弓搭箭,或縱馬揚鞭,或跳舞祭祀……在18平方公裡山區裡,分布著4234幅形態各異的巖畫,密集程度極為少見,遊人徜徉其中仿佛置身「美術展」,欣賞歷經千年風雨的曼德拉山巖畫。
「曼德拉山巖畫分布密集、內容豐富、畫面清晰,記錄了原始社會晚期和元、明、清各代的社會風貌與自然生活環境。」阿拉善右旗文物局歷史部主任範永龍說。根據巖畫色澤和水文水位資料推測,大約在幾千年前,曼德拉山四周湖水環繞,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戰國時期,月氏人、羌人曾在曼德拉山所在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區活動,此後匈奴、鮮卑、回紇、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在史書中均有在此繁衍生息的記載,曼德拉山巖畫很有可能是他們留下的「日記」或「祭祀品」。
曼德拉山巖畫大多呈現在火山噴發形成的輝綠巖向陽面,石質堅硬不易腐化,經過千年風吹日曬,紋刻逐漸氧化成為淡黃色,在巖石表面仍然清晰可見。早期巖畫多為線條簡單的寫意動物畫,後期出現形象豐富、內容多樣的圖組畫作。多見北山羊、盤羊、駱駝、水牛以及飛禽等動物形象,以及龐大場面的狩獵、放牧、舞蹈、建築、弓箭搏鬥等場景。
範永龍告訴記者,早期巖畫多為磨刻或鑿刻作品,人類熟練使用銅鐵類工具後,開始使用線刻製作巖畫,不僅單幅巖畫圖組更加豐富,描繪場面更加宏大,細節也更加精妙考究。「一幅大型圍獵圖可能需要數月才能完成,畫師對已發生場景有了更多的藝術加工創作。」
在曼德拉山頂附近,一幅大型圍獵圖細節精妙、構圖考究,眾多獵手零散排列在畫幅外側,羊、牛等獵物密集於內,獵手或俯身騎馬追趕,或彎弓搭箭欲射。弓箭樣式各不相同,刻畫栩栩如生,連獵手胯下馬匹頸項上的鈴鐺以及馬鞍等細節也躍然石上,畫作整體線條曲婉靈動,頗具動感。
「曼德拉山巖畫不僅作為藝術作品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文物研究價值,對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的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等研究具有重要實證作用。」範永龍說,在圍獵圖不遠處的生育圖,通過18個用樹枝搭建的帳篷來反映遠古母系社會的族群生活場景,位居其中的四層大帳篷每層人數遞增,似乎表達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樸素哲學觀,此外圖中女性腹部畫有兒童,表現了早期人類的生育崇拜。
「與其他地區巖畫相比,曼德拉山巖畫分布密集、內容多樣、畫面清晰。」範永龍說,研究顯示曼德拉山眾多巖畫中最早期作品推測距今約6000年,作為為數不多保存遠古人類藝術創作的載體,巖畫不僅為我們還原了古人的生活場景,還展現了古人的藝術靈感,成為我們了解西北遊牧民族史的重要依據。
中國著名巖畫研究專家蓋山林曾讚賞曼德拉山巖畫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雕刻精湛、圖案精美的千年巖畫在草原戈壁鋪開奇偉瑰麗的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