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給婆婆養老嗎(陪婆婆看了娘道)
2023-05-17 13:18:52
前幾天婆婆帶著幾個朋友錯開國慶高峰來上海玩,打算玩完之後在家裡小住一段時間,看看孫子孫女。
送走婆婆的老朋友之後,婆婆跟我說,幫她找一個電視劇,為了出來玩,這段時間落下不少,再不看晚上看電視該跟不上了。
這部電視劇就是《娘道》,我對這部電視劇的印象還停留在微博熱搜的「國慶陪爸媽看娘道」上,只記得女主角眼含淚滴的說:「我今生無以為報,只能給二少爺生個兒子。」
當時我只是覺得封建社會這種男尊女卑,母以子貴真的太可悲了。女主瑛娘命都可以不要,就是要生兒子,大概也是因為隆家有皇位要繼承吧。
直到我跟婆婆打開了《娘道》的大門,我才知道這部電視劇恐怖的地方,並不僅僅局限在「生兒子」上面。
電視上正好演到一家人因為日本人而逃亡在外的片段,在沒有原來家中大宅子華麗的小屋子中,女主角瑛娘還是堅持跪著服侍婆婆,婆婆說:「別跪著了,大家都落難了也用不著這麼講究了。」
結果女主角正氣凜然地說:「不管啥時候規矩都不能亂。」
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和婆婆尷尬對視的目光。這部劇不適合婆媳在一起看,真的。
最怕婆婆被自己感動劇情在往前倒一倒,瑛娘的婆婆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為隆家生下兩個兒子,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部劇的邏輯就是這樣,生兒子才算是女人活著的終極任務,所以有了「汗馬功勞」的婆婆就可以對媳婦想罵就罵。
人最怕的就是被自己感動,瑛娘的婆婆讓我想起朱雨辰的媽媽,同樣是為了家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當然希望家中的一切都由自己做主,但母愛應該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而不是抱著自己給自己的感動,非要佔據一席之地。
朋友前一段時間跟老公吵架了,起因就是婆媳紛爭。
剛結婚的時候,朋友和老公都要上班。朋友和老公兩個人都要上班,做飯上面兩個人經常輪著來,有得時候回到家中兩個人都不想做飯就訂餐解決。
婆婆偶爾過來就抱怨說,自己兒子辛苦一天回家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還要給朋友講自己當年又要帶孩子又要上班又多麼不容易,自己為了兒子是如何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總歸來說,就是怪兒媳婦
等到朋友生了孩子,婆婆又來勸她乾脆就當一個全職媽媽,照顧好孩子和老公本來就應該是朋友最大的任務。
而讓朋友和老公發生爭吵還是因為婆婆一直插手家裡的事情,總是希望兒子的小家能夠聽她的,而婆婆自己卻覺得這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好。
對於朋友的婆婆來說,兒子的她情感的寄託,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當然要聽自己的才行。但是結婚之後,孩子就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他雖然還是你的孩子卻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私有物。既然讓孩子結婚就應該放手讓他自己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意義附加在兒子的新家庭上。
這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也確實只能感動自己。
兒媳才是兒子幸福的關鍵十一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男人都希望老婆是程莉莎!可老公你是郭曉冬嗎?》。在深入了解這對夫妻的時候,我發現程莉莎的婆婆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婆婆。
郭曉冬出自農村,由母親一人艱難地拉扯長大,而郭曉冬又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可以說事事都非常聽母親的話,連程莉莎自己都說,無論發生什麼郭曉冬都肯定站在婆婆那邊。
如果我是程莉莎的話,我絕對不會選擇跟郭曉冬結婚。誰會想和一個什麼都聽媽媽的,媽媽說什麼都對的媽寶男在一起過一輩子啊!婆媳矛盾是每個家庭都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丈夫從來都不會站在我這邊,那這段婚姻就可以直接放棄治療了。
但是有的時候治療的關鍵不在於媽寶男,而在於婆婆身上。
例如程莉莎的婆婆,這個婆婆懂得得體的退出兒子的生活,她告訴郭曉冬:
「你只管聽程莉莎的。」
在程莉莎和郭曉冬的婚姻中,她一直都是不講道理地站隊,只不過她的不講道理站隊從來都是站在程莉莎這邊。
試想一下,如果程莉莎的婆婆抱著「我為兒子付出一切,兒子也要為我負責一生」的態度,這對夫妻現在過得會是什麼樣的生活。
對於程莉莎的婆婆來說,她是為郭曉冬付出了一切,但是她也明白程莉莎才是能跟郭曉冬走完一生的人。這樣明白的婆婆,還有一位將來時,那就是安吉的媽媽——胡可。
在一個綜藝裡,搭檔的明星問她:
你不怕你兒子以後不照顧你,只照顧女朋友啊。
胡可特別霸氣地說:
我不需要他照顧。他只要能照顧好她女朋友就好了,只有這樣他才能幸福。
就像胡可說得一樣,當婆婆非要和兒媳婦一較高下的時候,兒子就會被迫在夾縫中尋求生存,左右為難。
母愛更應該是合理地放手,得體地退出。
婆婆也該有自己的夕陽紅說實話,對於我婆婆喜歡看《娘道》這件事,我還是很不能理解的。因為在生活中她既不是瑛娘也是不隆老太太,她不重男輕女,是個難得的好婆婆。
在我生完二胎之後,有一段時間非常糾結,到底是是重新走進職場,還是安安穩穩在家帶孩子,跟兩家老人打電話的時候也不免諮詢一下長輩的意見。連我媽都勸我成為一個全職媽媽,我的婆婆竟然跟老公說:
讓你媳婦去上班吧,總在家裡會閒出病來的,你也要多幫她管管孩子、做做家務。
在老家,婆婆每天都帶著公公去公園遛彎,時不時老兩口就出去旅旅遊,有的時候婆婆還會和自己的小姐妹一起出去玩,兒子忙不開了就來幫忙帶個娃,但是從來都不插手我們兩個人的生活。
用我婆婆的話說,兒孫自有而有兒孫福,他們這一輩人活到現在也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又有手機支付,又有高鐵飛機,不趁著現在到處走一走,享受一下退休生活,都覺得對不起自己,於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開明婆婆。
婆婆無需為我的家庭付出自己的一生,她值得有自己的夕陽紅,也應該趁著身體還好,四處走走看看。同樣,等我老了,我也拒絕插手孩子的生活,因為中國式家庭中缺的從來都不是親密,而是界限。
我更加羨慕和認同婆婆的生活方式,即便老去,也是優雅的。
轉眼間,《娘道》這部劇也到了大結局,我出於好奇去圍觀了一下。最後一幕是滿頭白髮的瑛娘獨自坐在祠堂的地上,身邊的擦地的水桶和抹布,屏幕上緩緩出現一行字:「獻給天下母親」。
平心而論那個畫面非常心酸,我並不想獻給我的母親,也不想獻給我自己。
希望每個老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夕陽紅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交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