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在雙11前老是漲價(旺季快遞漲價應聲起)
2023-05-17 11:27:44 2
財聯社10月30日訊(記者 陸婷婷 馮穎禕)快遞業務傳統旺季如期至,伴隨快遞起量,快遞公司再發調價函。「預計1號開始漲價,但也不會漲太多,可能是一毛、兩毛的漲。」浙江義烏某快遞網點相關人士表示。財聯社記者多方採訪獲悉,多家快遞公司有調價預期,調價區域、價格漲幅、執行周期、漲價對象等略有差異。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看好旺季行情,亦有分析認為,隨著行業監管政策持續釋放,價格有望回歸良性競爭,中長期量價成長性下,頭部企業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修復。
多地快遞公司上調快遞費
「雙11」預售已有數日,財聯社記者近日走訪南寧、廣州等地多個快遞運營網點發現,有的網點快遞量已有所增加,快遞員正忙著分揀包裹。
「預計快遞高峰很快到來。」記者注意到,為應對雙十一高增的快遞量,多地快遞網點忙著「招兵買馬」。從發布的招聘信息來看,用工需求來自通達系,「急聘雙十一臨時工」、「日結分揀,雙十一大量招工」等字眼醒目。一位負責長沙某快遞臨時工招聘的人士告訴記者,日結分揀,要一百多人,工作時間只有半個月。
快遞費方面,某快遞運營網點人士向記者表示,「雙十一應該都會有漲,有的快遞公司價格已經在漲了,我們預期也要漲,具體漲幅得看通知。」
圓通速遞(600233.SH)近期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2022年旺季,快遞服務企業將綜合季節因素、市場情況、貨物結構和重量等對價格進行階段性的動態調整,但整體將保持相對穩定態勢。
記者從多位電商平臺商戶了解到,「通達系」等快遞公司已發出上調快遞費的通知,但各家快遞公司在不同地區的運營網點關於快遞價格的調整存在時間差,執行方案不一。有的省份暫不做調整,有的僅面向電商客戶提價,對快件重量、體積等亦有要求。
總體來看,3kg內快件按區域在原收費標準上單票加收1毛-5毛不等,對於3kg以上、5kg以上、10kg以上等重量段的快件,按公斤數、發往目的地等相應加收費用。
一位快遞從業人士告訴記者,調高超重件、超大件等寄遞費用,可以減少此類快件在雙十一快遞貨量大時進入物流網絡,有助提升運營效率。
對於新價格標準,有的快遞運營網點已開始調價,但各家執行起始時間多集中於10月31日、11月1日,執行時間或貫穿11月整月,或分時間段執行。記者走訪過程中有多位網點工作人員稱,「目前仍執行原價格標準。」
企業或迎業績改善空間
經歷去年的價格戰,快遞行業邁向新的發展期。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快遞價格其實已逐步上移,接下來的旺季也是會延續價格穩定上移趨向,但不會出現大幅的波動。
具體來看,對比去年同期數據,順豐控股(002352.SZ)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除9月有所下滑外,1-8月均保持增長,增速在1.23%至5.46%不等。韻達股份(002120.SZ)、圓通速遞今年以來快遞服務月度單票收入維持增勢,前者二、三季度同比變動均在22%以上。申通快遞(002468.SZ)自3月份起單票收入同比增長,其中最大增速達23.19%。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雙十一」預售開啟,預計快遞旺季季節性提價將對衝階段成本壓力,且規模不經濟有望繼續減弱,Q4快遞企業盈利有望穩健增長。
浙商證券表示,四季度網購消費及電商去庫存需求將推動快遞業務量高增,同時旺季提價帶來量價雙升、景氣抬升。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第四季度將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10%」。在趙小敏看來,該政策確實有助於快遞企業運輸成本一定程度下降,於快遞行業而言是加分項目。
今年以來,疫情反覆、消費不振等對快遞業造成影響。需求旺季已至,日前,國家郵政局召開2022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指出當前疫情防控、行業保通保暢、寄遞渠道安全穩定等方面的任務仍然較為艱巨,維護末端服務網絡穩定、保證服務質量、保障快遞員合法權益、應對極端天氣等方面也需高度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快遞「送貨上門」話題持續發酵,快遞企業卯足勁備戰雙十一,多舉措應對高峰期快遞件量的大幅增長,服務質量亦成競爭點。
順豐承諾「派件不上門必賠付」,並上線保價服務2.0版本,重點圍繞保價展示、理賠規則和理賠時效做針對性優化升級。
韻達股份公司人士稱,已完成全網主線車、支線車運力盤點,儲備運力資源,同時對旺季全網路由網絡進行提速優化,通過網點直發、分撥直發等方式減少中轉環節,並持續升級全網快件自動化分揀,提升自動化流水線運行時長和效率。
申通快遞方面告訴記者,在雙十一期間車隊日均發車量預計增加80%,並增加近500條直發路線;自有車輛方面,大運力車輛數量相比去年增加60%。「預售極速達」項目服務範圍將覆蓋申通全網,當次日達率95%以上。同時加碼「送貨上門」,服務覆蓋杭州、嘉興、西安等30個城市。
趙小敏認為,在整個經濟基本盤中,快遞行業依然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同時行業也正在從「黑馬」向「白馬」進行中。對於未來快遞業務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趙小敏表示,除內循環和消費外,與整個產業聯動、城市群建設、鄉村振興、農產品進城等體系都要重要關聯。
(編輯:曹婧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