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什麼意思(逝者如斯夫)
2023-05-01 10:36:05 1
春秋時期,一條河川奔流不息,一個老者沿岸獨行,俯望東流之水,仰天而嘆「逝者如斯夫!」。
這位老者是孔子,河川是哪一條卻已不可考。其時的孔老夫子或許已是「五十以學易」的年紀,或許處於「落落如喪家之犬」之境,看到「不舍晝夜」東流之水,由物及心,自然會想到日夜流逝的人生。河水會一直流逝,人生又何嘗不是呢?春之新綠會變成秋之黃葉,熹微晨光會化為如血殘陽,這是自然的規律,改變不了的;垂髫的小兒會長成玉立的少女或壯實的小夥,又會成為遲暮的美人或龍鐘的老頭,這是人生的宿命,逃脫不掉的。
少年時讀朱自清的《匆匆》,只醉意於優美的文辭,最近溫故,覺得字字句句直觸魂靈,看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便不忍卒讀了。不再是「愛上層樓」的多愁少年,卻又不到「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年歲,每天應著生活的暮鼓晨鐘,埋頭於瑣碎繁雜,浸淫於家長裡短,難得有餘裕去咀嚼和思考人生。
一次午夜夢回,想到近三十年時光已從身邊倏然飛過了,冷汗涔涔,驀然驚心。三十歲該是怎樣的年齡?一個學業上進的人,應該拿到博士文憑了;一個仕途得志的人,應該躋身「主任科員」之列了;一個商海風順的人,應該身家百萬了。我並不羨慕別人「紆青拖紫」,更不會嫉妒「年少多金」之人,只是想到「三十而立」的古訓,人到了這個年紀,事業功名的發展或是精神品格的成熟,總該二佔其一吧!可是想想自己,卻是一無所成,汗顏之餘遂有「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之慨。
讀過《胡適致畢業生》一文,裡面開出了避免青年人人生墮落的藥方「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 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當時內心很受鼓舞。然而時間之流的衝擊、社會現實的裹挾讓我的「求知的欲望」與「人生的追求」幾乎成了鏡花水月,有影而無實。雖然懂得春種秋收的道理,想腳踏實地的「一粒一粒的」地播種我的人生,卻是有心無力了。於是,悔恨自己把大把的青春時光虛耗在兒戲的戀愛和無聊的爭逐上。
然「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自己的人生畢竟還未至「夕陽無限」的桑榆末景,慶幸!慶幸!「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逝者如斯,世間的任何東西都「遮不住」這「畢竟東流去」的人生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