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佔氣候前一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豐年)
2023-05-01 08:40:13 2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四季輪替轉換,又到了年頭歲尾,「年」的光景和氣氛翩然而至。感時傷懷中,不妨咀嚼一下「年」字所蘊含的意味,添一份對歲序更替的敬畏。
「瑞雪兆豐年。」」稻花香裡說豐年。」在古代農耕社會,「年」與農事密不可分,指的就是穀物之類莊稼的收成,也就是「稔」——穀物一年一熟。
字源顯示,年的字形從禾從人,呈現出一個人負禾而行的模樣,會意為把成熟的穀物搬運回家。這情形,進一步引申,表示谷熟有收成。這對莊戶人家來說,該是多麼喜悅。現在人們常說的「年成」「年景」,就是指糧食成熟收穫的豐收情形,也就是「豐年」。「豐年」又稱「有年」。「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也。」「大有年,大豐年也。」中央黨校地處北京大有莊,地名透露出濃鬱的農耕氣息,當年這地盤該是一片郊區農村吧。
字形演變中,「年」最初的形態已杳無蹤影,所幸,那谷穗因成熟而沉甸甸低著頭的意象卻隱然可見。
那麼,穀物收成的景象,又怎麼變成總括四季跨度的計時單位的呢?「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為名。」簡單來說,用「年」來指稱四季12個月的時間跨度,與禾的生長規律不無關係,也就是一歲一熟,所以古人也用「年」來度量四季12個月這樣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用公曆來算,就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逝者如斯夫!」年年歲歲,時光就這樣靜靜流淌著。
依照漢字的造字手法,一般都具有形聲一體、音義合一的特點。由此,一個頗有興味的問題是,「年」的聲符又出自哪裡呢?細考,還是與其中的關鍵字件「禾」密切相關。「麥行千裡不見土,連山沒雲皆禾黍。」此「禾」即指北方的黍,一年生,碾成的米叫黃米,煮熟後黏性大,可釀酒、做糕。「年」的讀音是不是來自這個黏性之「黏」(nian)呢?過去只有過年時才吃的年糕,不正是黏性十足的「黏」糕嗎?「年」,印刻著中華農耕文明深深的歲月痕跡呢。
至於怪獸「年」的傳說,則是民俗心理的另一種體現,其本質,反映的恰是驅邪以行正、禱祝以求福的全民儀式。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豐年。」農家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必有豐收的好年景。「不知白髮誰醫得,為問無情歲月看。」韶華難再,好好珍惜逝水年華吧。(沙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