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有什麼好的東西(體制內雖然不那麼好)
2023-04-30 23:30:36 1
對於很多求職女性來說,在求職策略安排中,都有這麼一個選項,叫國營單位,即體制內。為什麼?理由千千萬萬,歸根結底就是,「不那麼好但是總歸不會錯吧」。
比如一位在銀行工作5年以上的女士,離開銀行,希望的崗位要麼是公務員,要麼是國有企業,當然最好是高校內勤老師,「就是希望穩定又可以好好工作」。
再比如一位211經濟學碩士,覺得還是要進入國企,因為應屆生進入國企的比較容易,等到工作後再想回到國企就難了。
再比如一位在國企工作10年,覺得很難有發展的女士,終於決定跳槽,還是想要進入另外一家國企,我不希望35歲後還有被辭退的風險。
總之,國企成為很多有想法、有學歷、有經歷女士的求職安排,而且是核心安排。
在一對一輔導中,我會問上述朋友,那麼私企會考慮嗎?會看看機會嗎?
「如果私企待遇好且有發展,還比較穩定,我也會看看的」,就是請注意,我也不是那種「唯體制內」論調者。
而所謂「唯體制內」求職者,就是我死活都要在體制內,絕對不進入公司。這類求職者,我只在網絡上看到過,只在很多年輕人的父母身上看到過,在真實的個案輔導中,我很少遇到——如今的年輕人,更多會標註自己並非「唯體制內」的求職者,但是優先國企事業單位,似乎這樣自己就是一個順應時代、有個性且又理性的獨立人了。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超4成00後希望進入體制內,我估計剩下的六成中還有兩成是在學歷深造。
這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灰色狀態,口頭上讓自己兼顧且不絕對化,而實際選擇並不寬,連你自己恐怕都不能理直氣壯地支持自己。
在最近的個案輔導中,我問一位同學為什麼考公務員,問著問著,急了——
我:碩士畢業這一年,有過哪些求職嘗試,還請介紹一下?
回答:沒有,我就想先考公務員,考不上再求職。所以我沒有跑過秋招這些。
我:那麼現在都畢業離校2個月了,這一年,參加過哪些考試呢?
回答:沒有,一直沒想好是京考還是省考還是選調生,再加上疫情耽誤了,我打算報名今年年底的,現在在家備考。
我:為什麼沒有想好是京考、省考還是選調生呢?
回答:我覺得京考和選調生不適合我,還是老家的省考適合我?
我:為什麼只有省考適合你?
回答:我們這是貧困縣,而我的專業能建設家鄉,造福老少邊窮。
這個理由很好,為人民服務作為進入體制內的求職理由,很通順。
後來聊到下半年有兩場考試,還有一場成都的。我問:「你不是報名自己家鄉貧困縣了嗎?為什麼又報名成都的崗位?」
對方忽然憤怒了,「你為什麼要問我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和你有什麼關係!」
我說:「和我沒關係,和我的工作有關係,你報名了個案輔導,我希望了解你所有的進展。」
回答:「那我就不能考慮個人問題嗎?!我報名成都當然是因為那邊條件好,不行嗎?而且萬一我要考不上,我就會去成都求職,可以嗎?」
行呀、可以呀!究竟是誰,覺得這樣不行呢?恐怕是你自己吧。
這樣的策略安排,其實非常難:
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是,求職體制內,絕對比求職體制外更難。關於這個難,請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你覺得自己多少有點學歷,但是同臺競爭的都有學歷。比如今年貴州某市區招聘特崗教師,名額是400個,報名的有4萬人。
一個不那麼顯而易見的理由是,當你優先體制內之後,用體制內的標準來衡量體制外的企業,難以衡量也難以找到。當下,體制內有個絕對優勢,就是不會被裁員,哪怕我個案輔導中,會被領導各種為難,最多是失眠的風險,也沒有失業的風險。單就這一條標準,你就不能往體制外的企業上套用。哪怕是世界500強級別的企業,也沒辦法給你開出一個「永不失業」的證明且具有法律效力,這是事情本質。
最後,我能不能採用「體制內外兼顧且優先體制內」的求職策略呢?
能,同時有兩點提醒。
第一,也是最關鍵的,求職體制內外,請用不同的篩選標準。
求職體制內,關鍵是求得一個成功的結果。我建議是,體制內的國企、事業單位改制後的國企,崗位比較接近企業設置,那麼結合專業和學歷門檻,就可以分析選擇;而體制內的面試高度套路化和模式化,下功夫準備吧。
求職體制外,請不要設置穩定這種屬於體制內的篩選標準。我推薦3條更短平快的標準:(1)工資你是滿意的,前提是你要自己設置好工資標準。(2)行業和業務是我喜歡的,或者是專業對口的。這個標準是因為體制外更看跑道而非平臺,比如你選擇直播電商這個領域,那麼只要入行後掌握行業資源、擁有數據證明自己,你可以主動跳槽。(3)面試的時候眼緣可以,比如和部門經理相談甚歡。那麼這樣一份工作,基本上能讓你幹兩年,兩年後再跳槽謀劃就好。
用不同的標準求職體制內外,清爽且有效。而如果用一套標準求職體制內外,那麼體制內入職後會痛苦(因為學習成長這些一言難盡),體制外會各種套用不上。
第二,求職任何領域,都確信自己的正義性。
求職體制內,你也許並非為了「為人民服務」,而是希望進入社會主流過自己的小日子,這個理由足夠了,你完全可以確信自己的正確和正義性。當然體制內面試,調子要高,要注意為人民服務的素養,那是另外一件事。
求職體制外,你也並非零落成泥碾作塵,未來還是大有可期。不要帶著一份消極和挫敗求職體制外,這樣很不負責任。在個案中,有的求職體制外的同學,每次面試,我都要拿出10分鐘來進行動員,請你看到這份工作的價值,請你帶著期待去求職,而不是帶著「我如今什麼都失敗了」的衰樣去面試。
歸根結底,一份工作的價值,就是其分工價值,而不是世俗的三六九等化。
你可以內外兼顧的全面求職,祝你好運。
我是為好優姐姐,提供有溫度能操作的職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