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穀雨節氣的資料(時至暮春雨生百穀)
2023-04-29 18:53:40
4月20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穀雨」,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氣溫回升快,降雨量增多,空氣溼度逐漸加大。
「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具體分為兩層含義。一是「雨」,表示降水狀況,穀雨節氣過後,氣溫升高,雨量增多;二是「谷」,表示穀雨期間,雨生百穀,是穀類作物生長的最佳時節。俗話說「穀雨種棉家家忙」,充沛的雨水有助於農作物的生長,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元代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道:「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古時將穀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進入穀雨時節,牡丹花開,布穀啼鳴。我國北方地區「穀雨斷霜」,寒潮天氣基本結束;南方地區則「春雨綿綿」,冷暖空氣交匯,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
「穀雨祭倉頡。」穀雨這天,還有一個特殊的節日——聯合國中文日。著名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介紹,聯合國中文日之所以定在穀雨這一天,恰恰是紀念兩千多年前,「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該盛事對於人類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據《淮南子》記載,相傳倉頡制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值災荒,便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糧倉,下了一場穀子雨,老百姓都了這個恩惠,故把這天定名為穀雨。有意思的是,在廣州的上九路,曾經有一座倉頡廟,它是由當年廣東最後一個狀元梁耀樞發起捐建的。由此可見,穀雨節氣背後文字所散發的偉大與魅力。
穀雨茶採摘正當時
「穀雨穀雨,採茶對雨。」茶作為「國人之飲」,其背後含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然而,在穀雨時節,穀雨茶採摘正當時。饒原生介紹,茶講究生長和採摘的季節,選對日子採摘就是「寶」,選錯日子採摘就是「草」。因此,在穀雨之前採摘的茶,在穀雨這天喝是特別好的。此時的穀雨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相傳這天喝穀雨茶能夠清火、闢邪、明目等。另外,在廣州,我們每天的問候語時常是「你喝茶了嗎?」,所以茶對於廣州人來說也更加重要。
「雨前香椿嫩如絲。」穀雨前後,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人們會把春天採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於是穀雨便會有「吃春」的習俗。而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鮮椿芽中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具有健胃理氣,止瀉潤膚等多種功效。與此同時,穀雨氣候溼潤,宜食用健脾祛溼的食物。例如薏米、山藥、玉米等,少吃油膩煎炒食品,防止「溼邪」侵襲傷身。
另外,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穀雨節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和雨量增多,早晚仍需注意保暖。春季正值採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因此人們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排除體內溼氣,從而祛溼排毒,減少疾病的發生。
【記者】黃堃媛
【實習生】何蕊詩
【作者】 黃堃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