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運營過程的關鍵點(內容運營的10個發展趨勢)
2023-04-19 15:58:08
為了更好地學習運營,我開始觀察那些運營大咖的動態、然後以「周報」的形式來做總結。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完全正確,只是希望給做運營的童鞋們參考。
1.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分發機製成為主流
2.粉絲黏性下降,活躍粉絲越來越貴
3.社群是未來最主要的「流量池」(粉絲數不能保證閱讀量,但一個龐大的社群卻可以)
4.標題黨會特別佔優勢
5.爆款文章越來越容易,但沒什麼卵用
6.抄襲、搬運、洗稿、偽原創越來越多
7.隨著平臺競爭加劇,很多人會因為浮躁而退出;傳統媒體人會比較能堅持
8.「信息過載」之後,會出現「社交過載」
9.短視頻>長視頻>圖文消息>純文字長文章
10.自媒體大號會逐漸趨向於「做平臺」,培養一系列「下家」出來
未來的新媒體運營需要哪些技能?
三節課 最近推出的新課程
跟以前的課程不同的是,這次不再是簡單的「運營快速入門」,或者針對某個活動進行拆解、告訴你幾大招數;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培養「運營主管」。
對於做運營的我們來說,是該考慮升級一下自己的技能了。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要去報這個課程,而是把它的學習框架提煉出來,為自己定位。
比如我就從課程大綱裡面,找到我想學習的內容:
了解新媒體能力的進階技能樹
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內容優化方向
建立選題規劃表
建立多平臺矩陣運營(公眾號、頭條號、一點資訊等)
研究活動的新玩法(收集-分析-運用)
建立知識管理系統
建立思維模型學習跨界知識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能力,代表了未來「運營崗位」的需求。
供參考。
玩法:秋葉大叔1000本書免費送!
秋葉大叔團隊在做圖書孵化了,這段時間會是他們的運營重點。
這個方向是否有效,先不去討論;這個活動的玩法倒是很值得借鑑——只要在預定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就可以免單!
活動非常接地氣,而且擊中了很多人的痛點:想讀書,但沒耐心讀完;並且,「育兒」的話題也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1.活動背景:很多人沒耐心讀書,活躍率低下,會直接影響圖書銷售;
2.激勵方法:每日打卡、讀完免費!引導擴散 活躍社群,後期可能要求粉絲寫書評,成為這本書的口碑(免費贈送圖書,這樣的成本略高,普通小活動可以用「圖書代金券」什麼的代替);
3.粉絲定位:這本書針對的是寶媽群,秋葉大叔的「BM大本營」有著強大的社群基礎,自帶流量;另外,主辦方還可以跟各類育兒群合作推廣(用書換粉絲)。
運營方法論:《我不是藥神》刷屏背後,靠的是這4個「運營方法論」
第一:選題
選題就是選運營的方向。選題選對了,爆款就成功了一半。
高房價、教育、醫療……這些都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容易引起討論和共鳴的話題。
印度電影就非常善於抓這樣的熱點,比如前段時間上映的《廁所英雄》、《起跑線》。
但是,要注意的是:敏感話題別碰。杜蕾斯就是一個例子,它們幾乎不放過每一個熱點;但有個別涉及道德底線、或者涉及到敏感詞的,它們絕對不會碰。
第二:內容
選題只成功了一半,關鍵是要靠實實在在的內容來支撐。
《藥神》可以分解出很多選題來,比如「商業保險」角度、「內容營銷」角度、「健康飲食」角度、「平面設計」角度(《藥神》的海報做的非常漂亮,我還用它做了一個PPT,後臺回復「藥神」即可獲取)……
但選題和好的角度,只是給了讀者一個預期,你能不能提供一些有深度、有獨特見解的內容呢?
如果說選題是外在美,內容就是內在美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選題都可以用,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定位的內容。
如果你做的是健康相關的自媒體,借勢《藥神》來推銷保險、就遠不如「如何才能不生病?」這樣的內容實在。
第三:金句
再好的內容,都無法讓人完全記住每一句話。所以,設計「金句」就特別重要了。
《藥神》裡面的金句比比皆是: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他只有20歲,想活命,有什麼罪?
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他只是想活著,犯了什麼罪
……
金句配上海報,傳播力度就陡然增強了。
即使沒看過這部電影,看到這些句子,也會容易引起共鳴。
PS:擅長使用「金句」的自媒體,就不得不提到「江小白」了。
第四:製造話題
《藥神》上映之前,先經過了大規模的點映,票房破億。在點映的時候,很可能還邀請了一些電影類自媒體大號,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就發表影評(輕微劇透的那種),然後勾起粉絲注意。
而且,主演徐崢也在微博上不斷跟粉絲互動,還建立了相關話題。
通俗點說:不論你是徐崢的粉絲、還是電影迷,只要你打開手機,很容易就能看到跟《藥神》有關的內容——海報、金句、主演互動、甚至是沒有太多劇透的影評。
所以,在電影上映之前,口碑就先起來了。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也是靠口碑火起來的,但卻是在上映幾天之後才擴散出來,所以引爆的時間相對較晚;《藥神》卻是在上映之前就煽風點火、趕在首映當天引爆,票房陡增。
PS:《藥神》這部電影,我是從「內容運營」的角度分析的;它背後的營銷團隊做的事情,遠遠不止這些,還包括「小範圍試錯」、「靈活調整上映時間」、「製造營銷裂變」……
感興趣可以自己再去做深入分析。
推薦閱讀:《我不是藥神》票房4天破13億,爆款都離不開這6個運營方法!(運營二師兄)
運營不易,我們一起摸索
,